353卫生综合
一、 考试性质
卫生综合考试为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招收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相关专业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而自命题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硕士研究生所需要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有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医学及相关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
二、 考察目标
卫生综合考试范围为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三、 考试比例及题型结构
试卷满分为 300 分。答卷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比例为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各占约 20%,60 分。题型结构由
选择题(单选和多选)、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组成,具体如下:
单选题,第 1-55 题,每题 1 分;
多选题,第 56-80 题,每题 1 分;
名词解释,第 81-90 题,每题 5 分;
简答题,第 91-100 题,每题 8 分;
论述题,第 100-105 题,每题 18 分。
四、 考察内容范围
以下分别是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环境卫生学和营养与
食品卫生学的考察内容。
流行病学
(一)绪论
1. 流行病学的定义。
2. 流行病学的特征。
3. 流行病学的主要应用。
4. 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二)疾病的分布
1. 疾病频率测量:描述分布的常用测量指标的计算方法以及其意义、用途。
2. 疾病流行强度:爆发、散发、流行和大流行的概念。
3. 疾病分布描述:描述疾病人群分布的主要内容;描述地区分布的方法和主
要术语;描述疾病时间分布的方法和主要术语。
4. 三间分布的综合描述,熟悉三间分布综合描述的方法和意义。
(三)描述性研究
1. 描述性研究的概念、特点和种类、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主要用途。
2. 个案调查、病例报告、病例分析的概念,这些方法的用途及研究内容。
3. 现况研究的概念与用途;基本设计、实施和分析;常用抽样方法的种类与
特点、普查与抽样调查的优缺点、决定抽样调查样本大小的主要因素、见的偏倚以及控
制方法。
4. 生态学研究的概念、用途;优点和局限性。
(四)队列研究
1. 队列研究的概念、特点、设计类型以及主要用途。
2. 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研究因素、研究对象、研究结局的选择;研究现
场和人群、样本大小的估算、随访观察内容与方法、资料收集的种类与方法。
3.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分析:有关指标的计算及其意义。
4. 队列研究的主要偏倚及其控制方法。
5. 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五)病例对照研究
1. 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特点、类型、用途。
2. 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与实施:研究因素、病例与对照的选择;样本大小的
具体计算、随访观察内容与方法、资料收集的种类与方法。
3.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分析:有关指标的计算及其意义。
4. 主要偏倚及其控制方法。
5. 主要优缺点优缺点。
(六)实验流行病学
1. 实验流行病学的概念、特点、主要类型与用途。
2.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步骤。
3. 资料的整理分析:主要指标的计算和意义。
4. 主要优缺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七)筛检
1. 概述:掌握筛检的概念、目的、类型和实施原则。
2. 筛检试验的评价:评价的方法、指标。
3. 筛检效果的评价:方法、内容、指标、偏倚。
(八)病因与病因推断
1. 病因的基本概念:病因概念的发展、疾病发生的多因性。
2. 流行病学探索病因的基本过程。
3. 病因推断方法:统计学关联与因果关联、病因推断的原则。
(九)预防策略
1. 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和医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