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概念、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步骤。
3.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应用:个体评价、群体评价、大数据与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十二)生命质量评价
1.生命质量评价概述:生命质量研究的发展、生命质量的概念与构成。
2.生命质量的评价内容与方法:生命质量的评价内容、生命质量的评价方法。
3.生命质量的测量工具:通用型量表、特异型量表、我国自主研制的量表。
4.生命质量的应用:人群健康状况的评定、卫生服务的效果评价与方案选择、卫生
资源配置与利用的决策。
(十三)社会卫生状况
1.社会卫生状况概述:社会卫生状况的概念、社会卫生状况的评价、社会卫生状况
的指标。
2.我国社会卫生状况:人群健康状况、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健康中国。
3.全球卫生状况:全球健康状况、全球卫生、全球卫生策略。
(十四)卫生政策
1.卫生政策概述:基本概念、卫生政策的主要功能、卫生政策的基本特点。
2.卫生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卫生政策问题的提出与确认、卫生政策的制定、卫生政
策的执行。
3.卫生政策的分析与评价:卫生政策分析的目的与原则、卫生政策分析的要素与步
骤、卫生政策分析的方法、卫生政策的评价。
4.我国卫生工作方针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卫生工作方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十五)卫生保健制度
1.卫生保健制度概述:卫生保健制度的概念、卫生保健制度的分类、卫生保健制度
的基本模式、卫生保健制度的发展趋势。
2.西方发达国家卫生保健制度:英国国家卫生服务制度、德国医疗保健制度、美国
医疗保险制度、日本医疗保健制度。
3.我国卫生保健制度:公费医疗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
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我国卫生保健制度的改革
与发展。
(十六)健康管理与治理
1.健康管理产生的背景:健康观的演变、健康社会决定因素、健康管理系统的构建
与发展。
2.健康管理与治理概述:健康管理、健康治理、健康管理与健康治理的联系与区别。
3.多层次的健康管理与治理:个体与群体的健康管理、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管理与
治理、卫生系统健康管理与治理、国家健康管理与治理、全球健康治理。
(十七)社区卫生服务
1.社区卫生服务概述:社区、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概况。
2.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与内容: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社区
卫生服务的意义。
3.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的方式。
4.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价: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价程序、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价对
象、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价指标。
(十八)家庭保健
1.家庭概述:家庭的概念、家庭结构、家庭类型、家庭功能、健康家庭。
2.家庭保健:家庭保健概述、家庭保健理论、家庭保健方法。
3.家庭健康评估:家庭健康评估的内容、家庭健康评估的指征、家庭健康评估的工
具。
(十九)弱势人群卫生服务
1.妇幼卫生服务:妇幼卫生工作的成就及挑战、影响妇女保健的社会因素、影响儿
童保健的社会因素。
2.老年人卫生服务:人口老龄化及其带来的挑战、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及
其健康特征、老年人保健。
3.残疾人卫生服务:残疾人基本状况、残疾发生的影响因素、残疾人的健康问题及
其卫生服务需求特点、残疾的预防与康复。
4.流动人口卫生服务:流动人口的主要特征、流动人口的健康问题、流动人口卫生
保健。
(二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
1.慢性病概述:慢性病的概念、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慢性病的社会危害。
2.慢性病防控策略:慢性病防控全球行动计划、慢性病三级预防。
3.慢性病管理:慢性病管理基本策略、慢性病筛检、慢性病监测、慢性病危险因素
干预、慢性病高危人群管理、慢性病病人管理。
(二十一)社会病防治
1.社会病概述
2.攻击与暴力行为:攻击与暴力的概念与分类、人际暴力的表现形式与发生率、人
际暴力的根源与控制措施。
3.自杀行为:自杀的概念与分类、自杀的发生率与分布特征、自杀的社会根源、自
杀的预防。
4.非故意伤害:非故意伤害的概念、非故意伤害的相关研究、非故意伤害的死亡情
况、非故意伤害的预防干预理论。
5.成瘾行为:成瘾行为的概念与分类、吸毒、问题饮酒行为。
6.与性行为相关的社会病:与性行为相关的社会病的概念与分类、与性行为相关社
会病的社会根源、性传播疾病及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青少年妊娠的预防与控制。
7.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的概念与分类、精神障碍的患病率与疾病负担、精神障碍的
社会根源、精神障碍的预防与控制。
三、 卫生统计学
(一)绪论
1.了解卫生统计学的定义和内容
2.熟悉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3.掌握总体与样本、变量与变量值、同质与变异、定量资料与分类资料、频率与
概率等
4.卫生统计学应注意的问题
(二)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1.了解统计描述的基本概念,频数分布表的编制、类型及用途,连续型变量的频
数分布图。
2.熟悉方差、百分位数、四分位数间距、极差的计算与应用。
3.掌握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中位数、标准差、变异系数的计算及适用范围。
(三)正态分布
1.了解正态分布的概念,正态分布的两个参数,正态曲线下面积分布规律。
2.熟悉标准正态分布的概念。
3.掌握标准正态分布表的查找及正态分布的应用。
(四)总体均数的估计和假设检验
1.了解中心极限定理,t 分布的概念、图形和特征,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
2.熟悉抽样研究、抽样误差、统计推断、标准误、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检验水
准的概念,均数可信区间与参考值范围的区别,Ⅰ型错误和Ⅱ型错误,假设检验应注意
的问题。
3.掌握可信区间的计算,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t 检验和 u 检验。4. 掌握可信区间
与假设检验的区别和联系。
(五) 方差分析
1. 了解变量变换的概念及常用的变量变换及用途。
2. 熟悉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LSD-t 检验,Dunnett-t 检验。
3.掌握完全随机设计的单因素方差分析,随机区组设计的两因素方差分析,SNK-q
检验。
(六) 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
1.了解动态数列及其分析指标。
2.熟悉应用相对数时应注意的问题,率的标准化法。
3.掌握率、构成比、相对比的概念、计算及用途,率和构成比的区别。
(七)二项分布与 Poission 分布及其应用
1.了解二项分布、Poisson 分布的概念,Bernoulli 试验序列,服从二项分布,Poisson
分布的条件。
2.熟悉二项分布、Poisson 分布的概率函数、分布函数,二项分布、Poisson 分布的
图形与特点,二项分布、Poisson 分布与正态分布的关系。
3.掌握二项分布、Poisson 分布的应用。
(八)χ2 检验
1.了解频数分布拟合优度的χ2 检验。
2.熟悉χ2 检验的基本思想,χ2 检验的基本公式。
3.掌握两个率比较、多个率比较、构成比比较及配对资料的χ2 检验方法。
4.了解行×列表的χ2 分割,四格表的确切概率法。
(九)秩和检验
1.了解非参数检验的概念及特点,秩和检验的基本思想。
2.熟悉多个样本两两比较的秩和检验(Nemenyi 法)。
3.掌握配对设计差值的符号秩和检验(Wilcoxon 配对法),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
秩和检验(wilcoxon 两样本比较法),成组设计多个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
法)。
4. 了解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秩和检验,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两两比较。
(十)回归与相关
1.了解直线回归、直线相关的概念,总体相关系数的区间估计,Spearman 等级相
关系数的计算及假设检验。
2.熟悉直线回归方程的图示,直线回归的区间估计,直线回归方程的应用,相关
系数的意义,直线回归与相关的区别和联系。
3.掌握直线回归方程的求法(最小二乘法),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相关系数的计
算及假设检验。
4.熟悉曲线直线化,秩相关、秩回归。
(十一)多元线性回归与 Logistic 回归
1.了解多元线性回归、Logistic 回归模型。
2.熟悉回归分析的分类,残差的概念,最小二乘法求多元回归方程,回归方程的
配合适度检验,逐步筛选法选择自变量,最大似然估计法求 Logistic 回归方程,似然比
检验筛选自变量。
3.掌握多元线性回归与 Logistic 回归方程中的偏回归系数、标准化偏回归系数、确
定系数、复相关系数、比数比(OR)的概念、应用、计算结果的解释。
(十二)实验设计
1.了解实验研究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2.熟悉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样本含量的确定。
3.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基本要素,误差和偏倚的概念、分类及控制对策。
4.了解临床科研设计书的主要内容,一致性检验
(十三)调查设计
1.了解调查研究的概念、特点。
2.熟悉常用的抽样方法,调查的质量控制。
3.掌握调查设计的基本原则与内容。
备注:上述内容为本科目的考察大致范围,可根据命题实际需要,允许偶有超出上述范
围的命题情况出现。请各位考生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