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自动化本科专业《运筹学》课程大纲本科教学大纲
理论类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运筹学 一、课程概况 所属专业: 自动化 开课单位: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代码: 0845610 开课学期: 7 学分: 2 学时: 34 核心课程: 否 拟使用教材: 钱颂迪.《运筹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 国内(外)现有教材: 钱颂迪.《运筹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 学习参考资料 1.胡运权.《运筹学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二、课程描述(300 字以内) 运筹学是系统工程学和现代管理科学中的一种基础理论和不可缺少的方法、 手段和工具。运筹学已被应用到各种管理工程中,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 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运筹学各主要分支的模型、基本概念与理论、 主要算法和应用,并能在计算机上应用各种优化软件包熟练地操作解决一些实际 应用案例,从而为学生进一步从事该方向的学习与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并 能使学生在相关部门的学习实践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运筹学的基础知识,理解算法和原理, 掌握算法的基本步骤,掌握优化思想,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建立运筹学模型,并利 用工具对所建模型求解,理解模型中的参数含义。 四、教学要求 授课教师将按照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有关要求做好课程教学各项工作,严格按 照课表规定的时间、地点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将根据本大纲要求,认真备课 完成教案与讲稿编写等各项课前准备工作;授课过程力求内容充实、概念准确、 思路清晰、详略得当、逻辑性强、重难点突出,力戒平铺直叙、照本宣科,同时 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和课堂教学效果信息的反馈,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 动;同时将结合课程目标要求,做好考核内容设计,并严格按照本大纲要求做好 出勤率统计、作业评价等各项工作。 学习是大学生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学生应根据课程大纲要求制定本门课程学 习计划,加强学业管理,严格自我要求,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主动适应课程学习 要求。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不迟到、不早退,无正当理由不请假,上课认真听讲, 不做任何与课堂教学无关事宜,不使用手机,积极与授课教师进行教学互动,同 时利用课余时间做好预习、复习、课外书籍阅读等工作,主动与同学开展合作学 习,认真完成任课教师布置的课程作业。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为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本门课程考核方式及要求为:出勤率及课程作业占 25%,点到不少于 3 次,其中缺席 1 次,按无成绩计算;随堂测验 1 次,测验成 绩按 15%折算后计入总成绩;期末考试为卷面考试,占总成绩的 60%。 六、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授课时间:第七学期第 1 周) 教学目标:了解运筹学的发展概况;了解运筹学的主要内容和数学模型。 教学重点:运筹学的工作步骤及数学模型;运筹学的应用和展望。 教学难点:运筹学的模型;运筹学的应用。 学 时:课堂教学 2 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 2 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主要内容: (1) 运筹学的简史 (2) 运筹学的性质和特点 (3) 运筹学的工作步骤 (4) 运筹学的模型 (5) 运筹学的应用 (6) 运筹学的展望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 课后作业: 1. 什么是运筹学,运筹学的研究问题的思路,过程和方法是什么? 第二章:线性规划与单纯形法 (授课时间:第七学期第 2,3,4,5 周) 教学目标:了解线性规划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和过程;掌握线性规划各种模 型转化的方法;掌握求解线性规划的基本理论;掌握可行区域与基本 可行解概念;掌握单纯形方法的理论和算法过程。 教学重点:线性规划问题的基本理论。 教学难点:可行区域与基本可行解概念;单纯形法的理论和算法过程。 学 时:课堂教学 8 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 8 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主要内容: (1) 线性规划问题及其数学模型 (2) 线性规划问题的几何意义 (3) 单纯形法 (4) 单纯形法的计算步骤 (5) 单纯形法的进一步讨论 (6) 应用举例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 课后作业: 1.第二章课后习题 2.1。 第三章:对偶理论和灵敏度分析 (授课时间:第七学期第 6,7,8,9 周)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对偶理论,掌握单纯形法的矩阵描述和矩 阵计算;了解对偶单纯形法和灵敏度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对偶理论;灵敏度分析。 教学难点:单纯形法的矩阵描述和矩阵计算;影子价格。 学 时:课堂教学 8 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 8 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主要内容: 1) 单纯形法的矩阵描述 2) 单纯形法的矩阵计算 3) 对偶问题的提出 4) 线性规划的对偶理论 5) 影子价格 6) 对偶单纯形法 7) 灵敏度分析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 课后作业:第三章课后习题 3.3。 第四章:运输问题 (授课时间:第七学期第 10,11,12 周)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运输问题的有关概念,掌握表上作业法, 了解产销不平衡问题的求解方法。 教学重点: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表上作业法。 教学难点:产销不平衡问题的求解方法。 学 时:课堂教学 6 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 6 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主要内容: 1) 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 2) 表上作业法 3) 产销不平衡的运输问题及其求解方法 4) 应用举例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 第五章:线性目标规划 (授课时间:第七学期第 13,14,15 周)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线性目标规划的概念,掌握目标规划的求 解方法。 教学重点:线性目标规划的模型和求解。 教学难点:图解法;解目标规划的单纯形法。 学 时:课堂教学 6 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 6 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主要内容: 1) 目标规划的数学模型 2) 解目标规划的图解法 3) 解目标规划的单纯形法 4) 应用举例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 第六章:整数线性规划 (授课时间:第七学期第 16,17 周)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整数线性规划的概念,掌握整数线性规划的求 解方法。 教学重点:整数线性规划的模型和求解。 教学难点:分支定界法;割平面法。 学 时:课堂教学 4 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 4 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主要内容: 1) 整数线性规划问题的提出 2) 分支定界解法 3) 割平面解法 4) 0-1 整数线性规划 5) 指派问题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
上一篇文章: 安徽师范大学自动化本科专业电机与电力拖动课程大纲本科教学大纲 下一篇文章: 安徽师范大学自动化本科专业《数据库原理》课程大纲本科教学大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