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自动化本科专业《数据库原理》课程大纲本科教学大纲
理论类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 一、课程概况 所属专业: 自动化 开课单位: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课程类型: 专业方向课 课程代码: 0845520 开课学期: 4 学分: 2 学时: 32 核心课程: 否 拟使用教材: 陶宏才等. 数据库原理及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年 9 月第 2 版。 学习参考资料: 1. 李春葆,曾平.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年 1 月第 1 版 2. 王能斌. 数据库系统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年 8 月第 1 版 3. 阮家栋. Web 数据库技术,科学出版社,2005 年 4 月第 2 版 二、课程描述(300 字以内) 《数据库原理》为自动化类等专业方向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它 将数据库基本原理和数据库编程的知识结合为一门课程,使学生在掌握数据库设 计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能够根据组织或企业的需求设计和实现关系数据库 及数据库应用程序。本课程内容主要介绍数据库系统中数据模型的建立、更新技 术、查询技术及其优化、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保护、事务管理及数据库应用系统 的设计。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目标是掌握数据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库系统 进行数据处理的能力。通过学习数据库的理论及实践开发技术,使学生使用所学 的数据库知识,根据实际问题进行数据库的创建和维护、检索与统计,能开发简 单的数据库应用程序,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今后从事数据库技术相关的工 作奠定基础。 四、教学要求 1. 使学生系统了解关系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包括数据库的特点、数据库的基 本概念、概念模型、关系数据模型、关系代数与关系运算、数据定义、操纵和查 询方法、优化技术和关系数据库理论等。 2.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据库技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包括 数据库的设计方法、数据库的保护技术和关系数据库查询语言 SQL 等,并能够 运用一种流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数据库及进行简单的应用系统开发。 3.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力求做到突出重点,讲授时,尽可能结合数 据库系统中的典型实例,深入浅出地阐明其基本思想,拓开学生的思路,增强同 学们的直观感。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为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本门课程考核方式及要求为:出勤率占总成绩的 10%, 全学期随机点到 10 次,其中缺席 3 次,按无成绩计算;随堂测验 1 次,测验成 绩按 10%折算后计入总成绩;课程作业 4 次,按批改成绩 10%折算后计入总成 绩;实验 5 次,按实验成绩 20%折算后计入总成绩;期末考试,按卷面成绩 50% 折算后计入总成绩。 六、课程内容 第 1 章 数据库系统概述 (授课时间:第 4 学期第 1 周) 教学目标: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出现的背景、基本功能,理解数据库原理、应用 与设计 3 部分之间的关系,掌握数据库系统中的术语与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数据库系统中的术语与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数据库原理、应用与设计 3 部分之间的关系。 学 时:课堂教学 2 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 2 学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手段,讲授法 主要内容:(1)数据库系统及其总体结构; (2)数据库系统中的关键术语与概念; (3)数据库系统的用户。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查询、理解相关概念 课后作业:认真仔细阅读第 1 章内容 注:后续内容按相应格式进行添加。涉及课程实验部分相关内容,可参考实 验类课程大纲编制要求进行填写。 第 2 章 高级(概念)数据模型 (授课时间:第 4 学期第 2、3 周) 教学目标:了解数据模型的来源、评价、层次性及内容,理解 ERM 的地位与作 用,掌握 ERM 数据结构中的实体与联系的含义。 教学重点:基本实体联系模型,扩展实体联系模型,利用 E-R 模型的概念数据 库设计。 教学难点:数据模型的来源。 学 时:课堂教学 4 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 4 学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手段,讲授法 主要内容:(1)数据库系统及其总体结构; (2)数据库系统中的关键术语与概念; (3)数据库系统的用户。 学习方法:查询资料理解高级模型相关概念 课后作业:课后习题第一题,下次上课前完成并上交。 第 3 章 关系数据模型 (授课时间:第 4 学期第 4、5、6、7 周) 教学目标:理解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关系模型上的完整性约束,掌握关系 代数与关系运算的基本概念及操作方法,掌握关系代数与关系运算表 达式与 SQL 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方法。 教学重点:关系数据模型的数据结构,关系模型上的完整性约束,视图及其操作, 实体联系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关系代数及关系运算。 教学难点:关系模型上的完整性约束,关系代数及关系运算。 学 时:课堂教学 8 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 4 学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手段,讨论、实践法 主要内容:(1)关系数据模型的数据结构; (2)关系模型上的完整性约束; (3)SQLServer 支持的完整性约束及其设定; (4)视图及其操作; (5)实体联系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 (6)关系代数。 学习方法:要求同学自带电脑,边讲解边实践,理论联系实际。 课后作业:课后习题第四题,下周课前完成上交。 第 4 章 SQL 语言及其操作 (授课时间:第 4 学期第 8、9、10 周) 教学目标:了解 SQL 的 4 大功能、视图的概念以及视图与基表的区别,掌握基 表和视图的概念、基表模式的定义、索引的建立和撤消方法、基本 SQL 查询语言、查询语句、SQL 提供的增、删、改数据库中数据的 语句,理解包含 UNION 的查询。 教学重点:数据定义子语言,数据操纵子语言及数据控制子语言。 教学难点:数据定义语言、数据操纵语言及其操作。 学 时:课堂教学 6 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 4 学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手段,讨论、实践教学法 主要内容:(1)SQL 语言概况; (2)数据定义子语言及其操作 (3)数据操纵子语言及其操作 学习方法:要求同学自带电脑,边讲解边实践,理论联系实际。 课后作业:课后习题第二、三、六题,下次上课前完成并上交。 第 5 章 数据库的保护 (授课时间:第 4 学期第 11、12、13 周) 教学目标:理解数据库的保护、安全性及完整性等概念,掌握各种数据库故障恢 复及并发控制措施。 教学重点:数据库的保护、安全性及完整性,数据库故障恢复及并发控制。 教学难点:数据库的完整性,故障恢复技术。 学 时:课堂教学 6 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 4 学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手段,讨论法 主要内容:(1)数据库的保护概况; (2)数据库安全性; (3)数据库完整性; (4)故障恢复技术 (5)并发控制。 学习方法:分析、讨论 课后作业:课后习题第二题,下次上课前完成并上交。 实验类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实验 一、课程概况 所属专业: 自动化 开课单位: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课程类型: 课程实验课程 课程代码: 0845520 开课学期: 4 学分: 学时: 10 核心课程: 否 拟使用教材: 陶宏才等. 数据库原理及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年 9 月第 2 版。 二、课程描述(300 字以内) 实验内容涵盖了数据库中从数据定义、操作与查询,SQL 语言编程、安全 性授权、故障恢复以及数据库系统维护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将 能够运用一种流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数据库及进行简单的应用系统开发。 三、课程目标 熟练使用 SQL 定义子语言、操纵子语言和查询子语言命令语句;掌握关系 模型上的完整性约束机制;掌握 SQL Server 的安全系统及安全设置;掌握一定 的数据库系统管理技术。 四、教学要求 本课程由 SQL 定义子语言、SQL 操纵子语言、SQL 查询子语言、数据库完 整性约束、SQLServer 安全设置等 5 组实验构成。教师在实验前进行简短的实验 要求和辅导,学生按照每个实验要求完成相应的实验任务,并将实验源程序、实 验结果截屏一并撰写到实验报告中。 学生应熟悉实验室管理相关规章制度,遵守实验操作要求,规范使用实验仪 器设备。积极做好实验准备工作,预习实验指导书中相关内容和要求、做好实验 设计等;实验结束后认真完成完成实验报告撰写(报告格式见附件)。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本课程将不作为单独一门课程进行考核,按实验成绩 20%折算后计入总成 绩。实验成绩考核采用平时考核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平时考核用于考 察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行为表现(包括课前预习情况和实验过程中的态度)以及 实验报告完成质量,按实验成绩的 50%折算后计入实验成绩;实验操作考核将根 据每次完成实验的数量和质量,按 50%折算计入实验成绩。 六、课程内容 实验一:SQL 定义子语言实验 (授课时间:第 4 学期第 9 周) 教学目标:熟练使用 SQL 定义子语言。 主要内容:利用 SQL 定义子语言创建、修改和删除数据库,创建表,创建视图, 创建索引。 学 时:2 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现场指导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 实验二:SQL 操纵子语言实验 (授课时间:第 4 学期第 11 周) 教学目标:熟练使用 SQL 操纵子语言。 主要内容:利用 SQL 操纵子语言向表中插入数据、修改表中数据、删除数据、 更新视图、删除视图。 学 时:2 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现场指导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 实验三:SQL 查询子语言实验 (授课时间:第 4 学期第 12 周) 教学目标:熟练使用 SQL 查询子语言。 主要内容:利用 SQL 查询子语言进行无条件查询、条件查询、一般连接查询、 特殊连接查询、嵌套子查询和相关子查询等。 学 时:2 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现场指导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 实验四:数据库完整性实验 (授课时间:第 4 学期第 13 周) 教学目标:掌握关系模型上的完整性约束机制。 主要内容:利用 T-SQL 语句,在定义表时指定默认、创建默认、查看默认和删 除默认,创建规则、删除规则,定义检查性约束、删除检查性约束, 创建主键约束和唯一性约束,定义外键约束。 学 时:2 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现场指导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 实验五:SQLServer 安全设置实验 (授课时间:第 4 学期第 14 周) 教学目标:掌握 SQLServer 的安全体系及安全设置。 主要内容:创建 Windows 登录账号,数据库用户设置,SQL Server 角色设置, SQLServer 语句及对象授权。 学 时:2 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现场指导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
上一篇文章: 安徽师范大学自动化本科专业《运筹学》课程大纲本科教学大纲 下一篇文章: 安徽师范大学自动化本科专业《数据结构与算法》实验课程大纲本科教学大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