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自动化本科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大纲本科教学大纲
文章搜索   高级搜索   
考研试卷库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考研复习 >> 专业课 >> 正文  安徽师范大学自动化本科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大纲本科教学大纲

新闻资讯
普通文章 上海理工大学各学院博士生导师联系方式
普通文章 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录取研究生学费标准
普通文章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2016年硕士博士研
普通文章 南开大学张文忠教授简介
普通文章 南开大学阎国栋教授简介
普通文章 南开大学王新新教授简介
普通文章 南开大学王丽丹教授简介
普通文章 南开大学王宏印教授简介
普通文章 南开大学王传英教授简介
普通文章 南开大学苏立昌教授简介
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北方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自动化系2012
普通文章 华南师大光学、光学工程、材料物理与化
普通文章 关于报考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12年硕
普通文章 广西中医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广西工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公
普通文章 【广西工学院】2012年考研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桂林医学院】2012年考研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广西艺术学院2012拟接收硕士研究生调剂
普通文章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调剂
普通文章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2年考研调剂信

安徽师范大学自动化本科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大纲本科教学大纲

理论类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技术
一、课程概况
所属专业: 自动化 开课单位: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代码: 0845030
开课学期: 1 学分: 1.5
学时: 16 核心课程: 是
拟使用教材:
柴欣,《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中国铁道出版社,2014 年
国内(外)现有教材:
柴欣,《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中国铁道出版社,2014 年
学习参考资料
1、田原,《计算机导论》,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2、刘峰,《计算机导论》,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
3、杨振山、龚沛曾,《计算机文化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宫云战、吕昌玲、刘宝元,《计算机导论》,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5、戴经国、李尚益、羊四清,《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程》,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
6、唐伟奇、邓顺川,《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程》,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二、课程描述(300 字以内)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是自动化专业的基础课,也是入门课。使学生对计算机的
产生、发展、特点与应用等基本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对计算机的硬件、软件、
计算机系统构成、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概念有较清晰的了解;同时,掌握计
算机 Windows 操作系统与 Office 中一些常用软件的基本操作。通过《计算机应
用技术》的教学,为学习自动化专业的后继基础课与专业课打好基础。
三、课程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熟悉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基本概念,熟练掌
握 word、excel、powerPoint 应用软件,了解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安全的基本知
识,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要求
授课教师将按照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有关要求做好课程教学各项工作,严格按
照课表规定的时间、地点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将根据本大纲要求,认真备课
完成教案与讲稿编写等各项课前准备工作;授课过程力求内容充实、概念准确、
思路清晰、详略得当、逻辑性强、重难点突出,力戒平铺直叙、照本宣科,同时
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和课堂教学效果信息的反馈,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
动;同时将结合课程目标要求,做好考核内容设计,并严格按照本大纲要求做好
出勤率统计、作业评价等各项工作。
学习是大学生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学生应根据课程大纲要求制定本门课程学
习计划,加强学业管理,严格自我要求,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主动适应课程学习
要求。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不迟到、不早退,无正当理由不请假,上课认真听讲,
不做任何与课堂教学无关事宜,不使用手机,积极与授课教师进行教学互动,同
时利用课余时间做好预习、复习、课外书籍阅读等工作,主动与同学开展合作学
习,认真完成任课教师布置的课程作业。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为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本门课程考核方式及要求为:出勤率及课程作业占
20%,点到不少于 3 次,其中缺席 1 次,按无成绩计算;实验成绩按 20%折算后
计入总成绩;期末考试为卷面考试,占总成绩的 60%。
六、课程内容
第一章:概论
(授课时间:第一学期第 5 周)
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计算机课程的学科性质、基本内容和学习意义,掌握计算
机中几个常用术语的涵义,了解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分类、应用。
教学难点:计算机特点,数制转换。
学 时:课堂教学 2 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 2 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主要内容:
(1)信息与信息化
(2)计算机的发展
(3)计算机的特点、应用及分类
(4)计算机中的数制与编码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实验操作
课后作业:
1. 计算机由哪些部分组成?
第二章:计算机系统
(授课时间:第一学期第 6 周)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结构,掌握计算机运算
的基础知识,了解软件和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了解工作原理,了解
基本的应用软件。
教学重点:计算机硬件基础,信息编码,数制转换。
教学难点:不同数制间转换方法,信息编码原理。
学 时:课堂教学 2 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 2 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主要内容:
(1) 计算机硬件基础
(2) 计算机的软件基础
(3) 微型计算机及其硬件系统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实验操作
课后作业:
2、计算机的中各部件的有哪些主要功能?各部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三章:操作系统及其应用
(授课时间:第一学期第 7 周)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 Windows 的历史、安装、启动与退出,
掌握 Windows 操作,具备基本的计算机使用能力。
教学重点:操作系统分类;windows 系统。
教学难点:windows 系统的操作。
学 时:课堂教学 1 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 1 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主要内容:
(1) 操作系统概述
(2) Windows 概述
(3) Windows 的文件管理
(4) Windows 中程序的运行
(5) 磁盘管理
(6) Windows 控制面板
(7) Windows 任务管理器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实验操作
课后作业:
1、Windows 的鼠标操作方式有哪几种?
2、Windows 的桌面和窗口有哪些基本元素组成?各有什么作用?
3、桌面上的开始按钮有什么作用?
4、如何切换 Windows 的汉字输入方式?
第四章:文字处理软件
(授课时间:第一学期第 7 周)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 Word 的基本功能,掌握操作方法,会使
用计算机编辑文档。
教学重点:word 文字处理软件。
教学难点:word 操作;大型文档编辑。
学 时:课堂教学 1 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 1 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主要内容:
(1) Word 的基本知识
(2) Word 的基本操作
(3) 文档的排版
(4) 表格处理
(5) 图文处理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实验操作
第五章:电子表格处理软件 excel
(授课时间:第一学期第 8 周)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 Excel 的基本功能,掌握操作方法,会使
用计算机编辑表格。
教学重点:excel 电子表格处理软件。
教学难点:excel 操作。
学 时:课堂教学 2 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 2 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主要内容:
(1) Excel 的基本知识
(2) Excel 的基本操作
(3) 公式和函数
(4) 数据图表
(5) 数据的管理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实验操作
第六章:演示文稿制作软件 powerPoint
(授课时间:第一学期第 9 周)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 powerPoint 的基本功能,掌握操作方法,
会使用计算机制作幻灯片。
教学重点:powerPoint 演示文稿制作软件。
教学难点:powerPoint 的操作。
学 时:课堂教学 2 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 2 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主要内容:
(1) powerPoint 基本知识
(2) 演示文稿的编辑与格式化
(3) 幻灯片的放映设置
(4) 演示文稿的放映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实验操作
第七章:计算机网络基础
(授课时间:第一学期第 10 周)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功能,了解网络
的基本配置与操作。
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网络通信协议;局域网基本技术。
学 时:课堂教学 2 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 2 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主要内容:
(1) 计算机网络概述
(2) 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协议
(3) 局域网的基本技术
(4) 网络的传输介质与互连设备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实验操作
第八章:因特网技术与应用
(授课时间:第一学期第 11 周)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英特网的基本概念,了解 FTP 等网络软
件的使用。
教学重点:英特网技术、常用的软件及使用。
教学难点:TCP/IP 协议;网络接入技术。
学 时:课堂教学 2 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 2 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主要内容:
(1) 因特网的基本技术
(2) 网络接入基本技术
(3) 因特网信息浏览
(4) 网上信息的检索
(5) 利用 FTP 进行文件传输
(6) 电子邮件的使用
(7) 因特网的其他服务与扩展应用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实验操作
第九章:信息安全与计算机病毒的防范
(授课时间:第一学期第 12 周)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病毒与计算机安全的基本概念,具
备防范计算机病毒的安全意识,了解相关法规。
教学重点:信息安全;计算机病毒。
教学难点:计算机病毒的种类;病毒的防范。
学 时:课堂教学 2 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 2 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主要内容:
(1) 信息安全概述
(2) 计算机病毒概述
(3) 计算机的防毒杀毒
(4) 黑客及黑客的防范
(5) 信息安全技术
(6) 信息安全法规与计算机道德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实验操作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