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湖南师范大学广告学复试考研大纲
1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科学学位复试科目 考试科目名称:广告学专题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20 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 100% 4)题型结构 论述题: 2 大题,各计 50%,共计 100%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20 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 考试目标: 1.掌握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的发展历程,对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的历史发展 有一个清醒的回顾和切实的把握。 2.学会从批判的视野研究20世纪的广告传播理论,既有内涵分析与方法论的 批评,也有具有代表性的理论的检讨,还有理论取向与理论体系的评析。 3.把握现代广告及其理论形态未来发展的整体趋向,对广告传播理论未来发 展做前瞻性研究。 考试内容: 绪论 历史与批评视野中的广告传播理论研究 广告传播理论研究的历史观照;广告传播理论批评取向。 2 上篇 20 世纪广告传播理论发展的历史回顾 一、发展分期与模式化研究 (一)在历史的坐标上 20 世纪广告传播理论发展划分的主要依据;20 世纪广告传播理论历史回顾 研究重点。 (二)模式与模式化研究 “模式”的概念;模式化研究。 (三)三个时期、两种理论模式与一种转型期理论形态 20 世纪广告传播理论发展的三个时期及其每一时期的代表理论; 二、产品推销的广告理论模式 (一)经济起落中的早期市场学核心视点 19 世纪末市场学兴起的背景及研究视点;20 世纪 20 年代末到 30 年代初市 场学走向应用的背景及研究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 20 世纪 50 年代市场学研 究的发展。 (二)特写媒介状态下的早期传播理论要议 20 世纪初对大众传播媒介及其效果的研究。 (三)从“推销术”观念到 USP 理论 20 世纪初到 50 年代的广告理论。 (四)以产品推销为核心意义的传统广告理论模式 把 20 世纪初到 50 年代的广告理论界定为为以产品推销为核心意义的广告 理论模式的原因。 三、转型期的广告理论 (一)从诉求走向创意 20 世纪 60 年代的广告理论:从单纯的诉求走向全面创意。 (二)创意革命时代的三大创意理论 20 世纪 60 年代杰出广告人代表及其提出的经典广告理论。 3 (三)品牌理论的提出与经典广告创意 大卫·奥格威品牌形象理论的提出及其实质内涵;USP 理论与品牌形象理论 的对比;品牌形象理论提出前的理论前导和支持。 (四)传统广告理论的终结与转型 20 世纪 60 年代广告理论产生的主要背景、两种思维动向;20 世纪 60 年代 三大创意理论及品牌形象理论与传统广告理论的联系及区别。 四、营销与传播整合期的现代广告理论模式 (一)现代经济的高涨与市场营销观念的确立 20 世纪 70 年代至世纪末广告传播及其理论发展的鲜明特征、代表性理论;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市场营销及其理论研究的社会经济环境、研究重点和代表理 论。 (二)媒体环境的变迁与传播理论的现代发展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媒体环境的改变;此期传播学研究重点。 (三)从广告、创意到广告运动与策划 广告策划的概念及相关理论的提出;广告策划概念的提出及其实际运用对于 广告及其理论研究发展的意义与作用。 (四)从品牌、定位到 CIS 与整合营销传播 此期品牌理论、定位理论、CIS 理论与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发展历程。 (五)以营销与传播为理论基点的现代广告理论模式 以营销与传播为理论基点,这是现代广告理论模式与传统广告理论模式的根 本差异。 中篇 20 世纪广告传播理论批评 五、20 世纪广告传播几大理论问题的检讨 (一)广告功能:一个最核心最本质的理论问题 功能与效果:20 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的两大核心视点;广告本质功能观的历 史演进;广告功能的社会化延伸;响应环境的功能回归与调整。 (二)USP 理论:广告诉求的理论经典 4 USP 理论的内涵及要义;USP 理论的经典意义;USP 理论与应用局限。 (三)品牌理论:划时代的理论发现与不断丰富的理论创造 从品牌标识到品牌形象:划时代的理论发现;20 世纪品牌意识与品牌理论 的基本演进;从品牌个性、品牌资产到品牌认同:不断丰富的理论创造;品牌运 作理论的建构;品牌意义的张大与误读。 (四)定位理论:传统的延续与现实的超越 定位理论的提出及其核心命题;定位理论的发展;定位理论的理论意义及方 法论意义;定位理论的理论局限与应用误区。 (五)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世纪性的总结与化生 整合营销传播的提出及其核心内涵;整合营销传播的世纪性意义;整合营销 传播的理论与应用局限及其在中国的应用误区。 六、20 世纪广告传播理论体系分析 (一)由广告的本质属性问题展开的基础理论最层面分析 对“广告究竟是什么”的追问。 (二)广告的社会功能与伦理冲突 广告的社会功能;广告与社会伦理道德的冲突。 (三)以广告效果为终极目标的广告理论自系统透视 广告传播理论自系统:广告受众与消费者理论;广告媒体理论;广告效果理 论;主体分析与相关理论。 (四)营销传播观照下的整合系统理论解析 营销传播观照下的整合系统理论,涉及广告自系统与营销他系统的关系,重 在解决广告与营销诸要素的整合,以及广告与营销传播诸要素的整合问题,以有 效增强广告的营销传播效果。 (五)20 世纪广告理论的基本取向与体系建构批评 主要表现:重经验而忽略学理,重应用而忽略基础理论;重营销而忽略传播; 重本体而忽略系统。 下篇 广告传播理论的未来发展 5 七、终极目标是前导下的未来广告理论主题 (一)未来的营销与传播 21 世纪前半期的营销与传播状况。 (二)不变的理论目标指向 未来广告的形态、生存状态以及研究重点。 (三)永远的整合营销传播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整合营销传播的兴起、有效实施;未来的网络传播与网 络营销时代,整合营销传播的发展趋向;未来的营销传播,永远是整合营销传播。 八、广告传播的社会文化关注 (一)广告传播社会化问题的凸现 进入 20 世纪以来,围绕广告问题展开的经济和文化争论。 (二)广告传播文化批判的理论聚焦 广告的文化属性问题;广告传播的文化特征问题。 (三)广告传播的文化原则 坚持广告传播中的文化原则,不仅是社会对广告传播的强制性要求,也是出 于对广告传播内在规律的认识。 九、广告批评的理论建构 (一)20 世纪广告批评的回顾 20 世纪的广告批评,主要是针对广告的社会和经济影响的肯定或否定评价。 (二)20 世纪广告批评的反思 经济发展和与之相应的社会思潮,大体制约着广告批评的主流;20 世纪前 期和 20 世纪后期的广告批评。 (三)未来广告批评的价值取向与批评标准的建立 广告批评的思维方式的革新,可与近年出现的新科学复杂科学紧密联系;广 告批评的宗旨;广告批评标准的建构。 6 三、参考书目 1、张金海:《20 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年
上一篇文章: 2018年湖南师范大学广告学加试考研大纲 下一篇文章: 2018年湖南师范大学管理学原理考研大纲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