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江苏大学619医学微生物学考研大纲
1 目录 I 考查目标........................................................................................ 2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2 III 考查内容..................................................................................... 2 IV 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6 2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病原生物学硕士专业学位医学微生物学考试大纲 I 考查目标 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病原生物学专业硕士学位所必须的基 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于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 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 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病原生物学专业人才。 要求考生掌握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了解本学科内容所涉及内容的基本 知识,能够运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 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 试卷内容:细菌、病毒及真菌 题型结构:名词解释:10 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简答题:10 题,每小题 10 分,共 100 分 论述题:2 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III 考查内容 医学微生物学导论 微生物、医学微生物学的概念;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的发展简史及医学微生物的发展 趋势。 第一章 细菌学总论 1.细菌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1)细菌的形态、衡量单位(微米); 3 (2)基本结构的概念、组分及功能、特殊结构的概念及功能; (3)细菌重要亚细胞结构的概念及其功能; (4)L-型细菌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2.细菌基因组的特点。 3.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谢 (1)细菌的化学组成和理化性状; (2)细菌的营养类型、营养物质、摄取营养物质机制、生长繁殖条件、生长周期及其特点; (3)细菌的能量代谢机制、合成性代谢产物及其功能; (4)细菌的抵抗力、耐药性的概念及其耐药机制; (5)细菌的分类原则、命名法及纳米细菌概念。 第二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1.遗传与变异的物质基础 (1)染色体、致病岛、整合子、质粒的概念及其功能; (2)噬菌体、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前噬菌体的概念;噬菌体与宿主菌相互关系。 2. 举例说明细菌的形态结构变异、菌落变异、毒力变异和耐药性变异的现象 3. 突变、转化、转导、接合以及溶源性转换的概念。 第三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1.细菌感染的概念、种类及传播方式; 2.正常菌群的概念和功能; 3.感染类型及其特点,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的概念; 4.细菌的致病性、毒力、侵袭力的概念,决定细菌侵袭力的因素; 5.细菌内外毒素的概念及不同点; 6.细菌分泌系统的种类及其特点 7.细菌感染的基本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第四章 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与防治原则 1.细菌标本的采集原则及诊断程序; 2.培养基的概念和种类、细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现象; 3.革兰染色法的原理、步骤和意义; 4.疫苗、类毒素、抗毒素、佐剂的概念。 第五章 消毒、灭菌和生物完全 4 1.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2.生物安全、生物恐怖活动的概念; 3.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等级划分标准。 第六章 化脓性细菌 1. 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奈氏菌属细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物质及所 致疾病; 2.风湿热的辅助诊断方法及实验机理; 3. 肺炎球菌与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的鉴别诊断依据。 第七章 呼吸道感染细菌 1.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染色方法及染色步骤、OT 试验方法及结果分析; 2.白喉棒状杆菌的生物学性状及其外毒素致病机理。 第八章 肠道感染细菌 1.肠杆菌科细菌的共同生物学特点; 2.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种类、志贺菌属及沙门菌属细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3.肠热症的标本采集原则、肠热症的辅助诊断方法、肥达氏反应的结果分析; 4.霍乱肠毒素的致病机理; 5.幽门螺杆菌的培养特性及主要致病物质。 第九章 厌氧性细菌 1.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2.破伤风梭菌致病物质及致病机制。 第十章 动物源性细菌 1.人畜共患病病原菌、人畜共患病的概念; 2.炭疽芽胞杆菌、布鲁菌及猪链球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第十一章 放线菌与诺卡菌 1.放线菌与诺卡菌的概念 第十二~十五章 其它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1.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的概念; 2.支原体与 L-型细菌的鉴别要点。 3.梅毒螺旋体的传播方式;梅毒临床各期的特点。 第十六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 5 1.病毒的特点、基本结构及辅助结构的功能; 2.病毒的基因组特点; 3.病毒的增殖条件、增殖周期及其特点、异常增殖现象; 4. 病毒的变异现象及变异机制。 5.病毒的耐药性及耐药机制。 第十七章 病毒感染与免疫 1.病毒的传播途径和感染类型; 2.病毒的致病机制; 3.干扰素定义、种类、功能。 第十八章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与防治原则 1.病毒分离培养常用方法与病毒鉴定。 第十九章 呼吸道病毒 1.流行性感冒病毒的种类和变异特点; 2.HA 和 NA 的主要功能。 第二十章 肠道病毒 1.肠道病毒的致病特点。 第二十一章 肝炎病毒 1.甲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性。 2.乙型肝炎病毒电镜下的三种形态及特性; 3.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测指标及临床意义; 4.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及致病特点; 5.丙型肝炎病毒的致病特点; 6.丁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特点、致病特点。 第二十二章 出血热病毒 1.汉坦病毒、埃波拉病毒的致病特点。 第二十三章 虫媒病毒 1.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流行特征 第二十四章 疱疹病毒 1.单纯疱疹病毒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3.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传播途径、潜伏部位及所致疾病。 6 第二十五章 反转录病毒 1. HIV 的生物学性状、传播途径及致病特点。 2. HIV 损伤 CD4 + TC 的机制。 第二十六章 其他病毒 1.朊粒的概念; 2.狂犬病毒主要的生物学性状及致病特点。 第二十七章 真菌学总论 1.真菌的结构及功能。 2.真菌的繁殖方式。 3.真菌的感染类型。 4.真菌所致疾病的种类。 IV 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 2 分) 1、 H1N1 病毒 2、 细菌 L 型 3、 抗原性飘逸 4、 卫星现象 5、 螺旋体 6、 毒性噬菌体 7、 表型混合(phenotypic mixing) 8、 热原质 9、 微生态失调 10、抗感染免疫 二、简答题:(每题 10 分) 1.简述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影响及其异常增殖表现。 2.何为质粒?有哪些特点?其在细菌变异中有何作用? 3.简述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7 4.简述真菌的致病类型。 5.简述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及细菌的耐药机制。 6.简述病毒的特点及其增殖的条件。 三、叙述题:(每题 15 分) 1.叙述 3 位微生物奠基人对微生物发展所作的贡献? 2.设计浓汁标本细菌学检测的程序及常用鉴定方法。 医学微生物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H1N1 病毒: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或 A、B、C)三型,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甲型。 流感病毒表面存在两种蛋白,一种是血凝素(简称 HA 或 H);另一种是神经氨酸酶 (简称 NA 或 N)。H1N1 病毒是甲型 H1N1 亚型。 2.细菌 L 型:某些细菌虽然细胞壁受损,但在一定条件下仍能生长繁殖的细菌。 二、简答题 1.简述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影响及其异常增殖表现。 (1)对宿主细胞的影响:①溶细胞性感染:无包膜 V 破胞释放;②稳定状态感染:有 包膜 V 出芽释放;③细胞凋亡:细胞自身基因指令的生物学过程;④病毒基因组的整合:多 见于肿瘤病毒;⑤细胞的增殖与转化:促进细胞 DNA 的合成;⑥包涵体的形成:胞浆或细胞 核内的斑块结构 (2)异常增殖表现:①顿挫感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细胞不能为病毒增殖提供所 需要的酶、能量及必要的成分,则病毒在其中不能合成本身的成分;或虽合成部分或全部病 毒成分,但不能装配和释放,称为顿挫感染。②缺陷病毒:因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基因发生 改变而不能进行正常增殖所产生的子代病毒称为缺陷病毒。③干扰现象:当两种病毒感染同 一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称为病毒的干扰现象。 2.何为质粒?有哪些特点?其在细菌变异中有何作用? (1)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是环状闭合的双链 DNA。 (2)特征:①编码产物赋予细菌某些性状特征;②自我复制能力,为复制子,单拷贝 或多拷贝;③可自行丢失与消除;④有转移性;⑤可分为相容性和不相容性。 (3)在细菌变异中的作用:介导细菌耐药及新的遗传特征 8 三、叙述题 1.叙述 3 位微生物奠基人对微生物发展所作的贡献? (1)郭霍( Robert Koch):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 原菌;(获诺贝尔奖)提出了确定病原菌的郭霍法则;创用了固体培养基(1 877 年);创立 了细菌染色法、实验动物感染法。 (2)巴斯德(Louis Pasteur):证实了--酿酒中发酵与腐败由微生物所致(1857 年); 创立了巴氏消毒法;研制了鸡霍乱杆菌和炭疽杆菌减毒菌苗。 (3)列文虎克:荷兰人,1676 年创制了能放大 200~300 倍的显微镜。检查了污水、齿 垢等,发现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并正确描述了微生物的形态。首次为微生物的存在 提供了证据。 2.设计临床标本细菌学检测的程序及常用鉴定方法? (1)浓汁标本的直接染色镜检 (2)分离培养与鉴定---菌落特征;生化反应;血清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动物实 验等。
上一篇文章: 2017年江苏大学620基础英语考研大纲 下一篇文章: 2017年江苏大学618生理学考研大纲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