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苏大学618生理学考研大纲
1 目录 I 考查目标 ........................................................................................ 2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2 III 考查内容...................................................................................... 2 IV 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 .................................................................4 2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生理学考试大纲 I 考查目标 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相关专业硕士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 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 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材料成型专业人才。 考试测试考生掌握本学科中重要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同时适当了解一些本学科的新理论、新进展。 具体来说,要求考生: 掌握构成人体各个系统的器官和细胞的正常活动过程,不同的器官和细胞功能活动的内 部机制,以及各部分的功能活动是如何互相协调、互相制约的,是如何维持正常生命活动过 程稳态的。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 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含英文)(10 个 ,每题 5 分,共 50 分) 简答题(6 小题,每题 10 分, 共 60 分) 论述题(2 小题,每题 20 分, 共 40 分) 假如每题分数有变化,变化范围亦不大。 III 考查内容 (一) 绪论 生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任务和研究的三个水平;生命的基本特征,兴奋、抑制和兴 奋性等概念,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生理功能的调节,体内的控制系统。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跨膜信号转导的概念、主要方式,细胞的生物电现 象,细胞生物电产生的机制,兴奋的传导及传递,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骨骼肌的兴奋 3 —收缩耦联及肌丝滑行理论。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三)血液 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血浆的化学成分,血液的理化特性,血细胞及其功能,生理性 止血,血型与输血原则。 (四)血液循环 心脏的泵血功能、评定、调节(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和储备,心音产生的原理、第一 心音和第二心音的特征,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决定血流量的各种因素, 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动脉血压的形成原理、影响因素。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及测 定中心静脉压的临床意义。微循环的组成及其通路。组织液生成的原理及影响因素,淋巴液 的生成和回流及影响因素。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器官循环的生理特点。 (五)呼吸 呼吸的三个环节,肺通气的原理及有关概念,胸内负压的成因及其生理意义。肺换气的 动力、过程及影响因素,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方式,氧离曲线的定义和影响因素。呼吸节律 的形成,呼吸运动的神经调节及化学因素的调节。 (六)消化和吸收 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征和电生理特性。消化液分泌的步骤和 主要生理作用,消化道的神经支配,胃肠内分泌细胞和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唾液的成分、 作用及分泌调节,咀嚼和吞咽。胃液的性质、成份、生理作用及分泌的调节。胃运动的主要 形式、作用和调节,胃排空及其控制。胰液、胆汁的成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小肠液的 作用和分泌的调节。小肠的运动形式。回盲括约肌的功能。大肠内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 胃肠道吸收营养物质的机制和途径,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吸收过程。 (七)能量代谢和体温 机体的能量来源、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之间的关系,能量代谢测定的方法和原理。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体温的概念及正常体温的波动,产热和散热过程,体温相 对稳定的机理。 (八)尿的生成和排出 排泄的概念和途径。肾脏结构的特征,肾血流的调节。肾脏的泌尿功能和内分泌功能。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及影响因素。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及影响因素,肾小管和集合管 的分泌和排泄功能,尿液浓缩和稀释,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血浆清除率的概念、测定方法 及其生理意义。尿的排放过程。 (九)感觉器官的功能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定义、分类和一般生理特征。眼折光系统的折光原理,简约眼的概 念。人眼调节的三方面因素,近视、远视和散光眼的成因。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和视 觉二元学说的依据,视网膜的信息处理。确定视力的依据,视野、暗适应和明适应的定义。 4 人耳的听阈和听域,鼓膜和听小骨的增压效应,,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咽鼓管的功能,耳 蜗的感音换能作用,行波学说,听神经动作电位。前庭器官:前庭器官的感受器和适宜刺激, 前庭器官受刺激时引起的反射。嗅觉、味觉和皮肤感受器的功能。 (十) 神经系统的功能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神经纤维的分类、传导兴奋的特征和影响神经纤维传导速度的 因素,轴浆运输,神经的营养作用和神经营养因子。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突触的结构和分 类,兴奋在突触传递的过程、原理及特征,突触的可塑性。非突触性化学传递和电突触传递。 神经递质和受体。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中枢神经元间的联系方式。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机能,脊髓在感觉功能中的作用,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投射特 点和生理功能,大脑皮层在感觉分析功能中的作用,躯体感觉和内脏感觉,内脏痛的特点和 牵涉痛产生的原理。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和姿势的调节,运动调节的基本机制,随意运动的 产生和协调。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功能,运动传导通路,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的功能。脊髓的整 合功能,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和抑制区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节,去大脑僵直。基底神经节的 功能。小脑的功能。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自主神经的结构特征及主要功能,内脏活 动的中枢调节,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本能行为和情绪反应的神经调节。脑的高级功能。 皮层诱发电位,脑电图的波形与意义。觉醒与睡眠。 (十一)内分泌 内分泌系统和激素的概念,激素的分类、作用的方式,及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和原理, 激素的受体,第二信使学说和基因表达学说。下丘脑与神经垂体和腺垂体的联系,下丘脑的 内分泌功能,腺垂体、神经垂体分泌的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胰岛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和 1,25-二 羟维生素 D3 的生理作用其分泌的调节。应激反应的概念及其生物学意义。 (十二)生殖 男性生殖:雄激素的生理作用,睾丸的生精作用、内分泌作用和功能调节。女性生殖: 卵巢的生卵作用、内分泌作用、雌激素的作用、孕激素的作用。月经周期。妊娠:受精、着 床、胎盘及其激素。分娩与授乳。 IV 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单纯扩散:脂溶性的物质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由膜的高浓度(电位)一侧向膜的 低浓度(电位)一侧的扩膜转运的过程,称为单纯扩散。如 O2、CO2、乙醇及甾体(类固醇) 类激素等物质。特点是:不需要外力帮助,细胞也不消耗能量。 2. Cardiac output: 即心输出量,指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亦成为每分心输出量,它等 5 于每搏输出量与心率的乘积,左右心室的输出量基本相等。 二、简答题 1. 局部电位和动作电位有何不同。 答:局部电位与动作用电位的主要区别有: (1) 局部电位是等级性的,其大小与刺激的强度成正比,而动作电位是“全或无”的; (2) 局部电位可以总和,而动作电位则不能总和; (3) 局部电位不能传导,只能电紧张扩布,影响范围很小,而动作电位能沿着细胞膜进行不衰减 的传导; (4) 局部电位没有不应期,而动作电位则有不应期。 三、论述题 1. 试述血管升压素的释放部位、作用及调节过程? 答:血管升压素,即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元合成的一种激素, 由神经垂体保存及释放入血。 主要作用: (1) 增加肾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使水的重吸收增加,有利于尿 量减少和尿液浓缩。 (2) 升高血压。正常情况下,血浆中血管升压素升高时,首先出现抗利尿效应,只有当 其血浆浓度明显高于正常时,才引起血压升高;可以与血管平滑肌的 V1 受体结合,引起血 管平滑肌收缩。 调节过程: (1) 血浆晶体渗透压的改变:大量出汗、严重呕吐引起身体失水时,血浆晶体渗透压升 高,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使肾小管对水重吸收明显增加使尿量减少。相反饮大量水时 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水重吸收明显减少,尿量增多,使多余的水排出 体外。 (2) 循环血量改变:血量过多时,左心房和胸腔大静脉处的容量感受器受到刺激,传入 迷走神经中枢可抑制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释放出抗利尿激素,引起利尿,排出水分,血量回 复正常,反之血量过少,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尿量减少。
上一篇文章: 2017年江苏大学619医学微生物学考研大纲 下一篇文章: 2017年江苏大学617教育学专业综合考研大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