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西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研大纲
883 《经济学》考试大纲
(适用金融学、产业经济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了解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知识体系,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产业经济相关问题。二、考试的内容
《微观经济学》部分
(一)消费者行为
1、掌握效用最大化的模型,理解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和原则,推导收入提供曲线和价格提供曲线,推导需求函数和曲线。
2、理解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能计算和画出正常品、一般低档品和吉芬商品希克斯分解。
3、应用:掌握完全替代、完全互补和科布-道格拉斯偏好下的消费者需求和价格效应分解,能解释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利率对储蓄的影响,能理解税收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二)生产者行为
1、长期和短期的生产的概念、图形、基本规律和相互关系。
2、长期和短期的成本的概念、图形、基本规律和相互关系
3、理解成本最小化和产量最大化的基本原则和条件。
4、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利润最大化行为和原则,长期和短期的供给曲线,能理解完全竞争厂商的效率特性。
(三)完全竞争市场均衡与福利
1、理解完全竞争市场的局部均衡,掌握均衡价格、产量的概念和计算、能理解均衡的变动,能掌握弹性的概念和计算。
2、理解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和总剩余的概念,能计算各种剩余和进行相应的分析。
141
3、理解完全竞争市场一般均衡的概念,掌握帕累托最优的基本含义,掌握埃奇沃思图的分析方法,理解一般均衡和帕累托最优的关系。
4、能运用上述概念和方法分析税收、补贴、关税等实际经济现象对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的影响。
(四)不完全竞争
1、掌握垄断厂商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和自然垄断的特点;垄断厂商的均衡原则和图形、计算;垄断厂商的效率评价和福利损失;自然垄断厂商的管制;价格歧视行为。
2、垄断竞争厂商的特点,长期和短期的均衡、效率评价。
3、寡头厂商的含义和特点;掌握卡特尔模型、古诺模型、伯特兰模型、斯塔克伯格模型、斯威齐模型的经济学含义和计算。
4、理解博弈论的概念和基本要素,掌握占优策略和占优策略均衡,掌握纳什均衡,理解囚徒困境等经典博弈模型,理解动态博弈的基本思想。
(五)外部性和公共物品
1、掌握外部性的含义和表现,理解外部性的效率,掌握外部性的治理方法、理解科斯定理。
2、理解排他性(非排他性)、竞争性(非竞争性)的含义,掌握物品的分类,并能举出实际例子。
3、理解公共物品的概念及产生的问题,理解共有资源概念及产生的问题
(六)不对称信息
1、理解什么是信息和信息不对称,举出不同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的例子。
142
2、掌握逆向选择的基本概念、问题和表现;理解什么是信号发送和信号甄别。
3、掌握道德的基本概念、问题和表现;理解解决道德风险的基本方法。
(七)要素市场
1、掌握要素需求的概念、特点,要素需求曲线的形成。
2、掌握要素供给的概念、特点,要素供给曲线的形成。
3、掌握竞争性要素市场的均衡,理解垄断性要素市场的均
衡。
4、掌握劳动市场、资本市场的一些基本特征。
《宏观经济学》部分
(一)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1、国内生产总值 GDP:GDP 指标的定义;GDP 指标的缺陷;GDP指标的各种相关指标定义;GDP 的三种核算方法。
2、消费者价格指数 CPI:CPI 指标的定义;PPI、GDP 求实指数与 CPI 的关系;CPI、实际 GDP、名义 GDP、通货膨胀率的计算。
(二)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式
1、简单模型的理论基础:“萨伊定律”;凯恩斯的“三大心理规律”。
2、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凯恩斯主义的消费需求函数;绝对收入假说、相对收入假说、生命周期假说、持久收入假说的内涵;投资需求函数。
3、两部门经济体系的宏观均衡和乘数原理:两部门经济体系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条件;乘数原理。
4、三部门经济体系和宏观均衡和平衡预算原理:三部门经济体系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条件;平衡预算原理。
143
(三)扩大的凯恩斯主义模型
1、IS 曲线的推导:IS 曲线推导的数学条件;IS 曲线的几何推导过程;IS 曲线的经济含义。
2、LM 曲线的推导:LM 曲线推导的数学条件;LM 曲线的几何推导过程;LM 曲线的经济含义;LM 曲线的有效范围。
3、IS-LM 模型:IS-LM 模型的经济含义;运用 IS-LM 模型解释财政政策变动效果;运用 IS-LM 模型解释货币政策变动效果。
(四)一般的凯恩斯主义模型
1、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推导的数学条件;总需求曲线的几何推导过程;总需求曲线的经济含义。
2、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推导的数学条件;总供给曲线的几何推导过程;总供给曲线的经济含义;总供给曲线的有效性区间。
3、一般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模型:AD-AS 模型的经济含义;运用 AD-AS 模型解释总需求政策变动效果;运用 AD-AS 模型解释总供给政策变动效果。
(五)财政政策
1、财政政策的作用机制:收支变动原理的含义;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2、财政政策工具:公债原理;公债募集资金的基本过程。
3、财政政策的效力分析:政策时滞;利益集团的阻挠;预期因素的影响;挤占效应。
(六)货币政策
1、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市场利率的形成机制。
144
2、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准备率的含义和功能;公开市场业务的含义和功能;再贴现率的含义和功能。
3、货币政策的效力分析:利率对货币供给变动的弹性;投资对利率变动的弹性;投资乘数;萧条时期的货币政策效力分析。
(七)短期宏观经济问题
1、失业:失业的含义;失业的类型;“奥肯定律”。
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含义;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通货膨胀的类型;通货膨胀效应。
3、失业和通货膨胀的治理政策:菲利普斯曲线;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和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安全区域;反失业和反通货膨胀的政策措施。
(八)长期宏观经济问题
1、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比较;索洛增长模型及其核心概念;经济增长的核算方程。
2、经济周期:经济周期的定义;乘数-加速数模型;希克斯模
型。
(九)开放经济模型
1、汇率的决定机制:汇率的定义;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购买力平价理论。
2、IS-LM-BP 模型: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IS-LM-BP 模型的含义;运用 IS-LM-BP 模型解释宏观经济政策。
(十)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理解和掌握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思想和主要的政策建议,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三、考试题型及比例
简答题:约 20 分
145
计算题:约 30 分
论述题:约 50 分
案例分析题:约 50 分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试卷总分值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五、主要参考教材
1.西方经济学(第九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9 年
2.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九版),尹伯成等主编,格致出版社,2018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