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文章索引

 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考研复习 >> 专业课 >> 正文:法学理论专业介绍

学校 专业
科目

新闻资讯
普通文章 东华大学公示2013级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
普通文章 湖南大学空军国防生2013全国大学生校园
普通文章 李亚栋、南策文、雒建斌三位清华教授新
普通文章 2013年五四青年节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成
普通文章 西南政法大学2012考博报名/考试地点变更
普通文章 武汉科技大学2012博士研究生招生报名
普通文章 考博顺利通过考试须知
普通文章 【考博】博士生入学考试十大必杀技-考研
普通文章 考博成功的因素-考博信息网
普通文章 考博专业课复习应当如何进行-考博信息网
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北方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自动化系2012
普通文章 华南师大光学、光学工程、材料物理与化
普通文章 关于报考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12年硕
普通文章 广西中医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广西工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公
普通文章 【广西工学院】2012年考研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桂林医学院】2012年考研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广西艺术学院2012拟接收硕士研究生调剂
普通文章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调剂
普通文章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2年考研调剂信
考研心路
普通文章 “最孝博士”——黄碧海,用爱唤醒母亲
普通文章 如此读研还有价值吗
普通文章 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复试
普通文章 河海大学博士研究生学制几年?
普通文章 请问河海大学对“同等学力考生”报考博
普通文章 博士生招生常见问题解答——请问博士研
普通文章 请问河海大学2012年博士研究生如何报名
普通文章 请问如何索取“河海大学2012年博士研究
普通文章 请简单介绍一下河海大学2012年博士研究
普通文章 2013201020112012年河海大学英语考博真

法学理论专业介绍 http://www.kaoboinfo.com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资源大小:0.1-10.0 MB

        资源类型:rar
        发布时间:2011-11-10 23:16:57
        资源评分:★★★
        资源简介:法学理论专业介绍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法学理论专业介绍
  1.专业概况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理论专业建立于1950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法学理论(国家与法权理论)学科点。本专业在科研方面,连续承担了多项国家“七五”、“八五”、“九五”、“十五”重点课题,完成了国家教育部、司法部、中宣部多项研究项目。1979年本专业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7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2002年被批准为北京市重点学科。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多年来本专业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们中许多已经成为我国法理学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本专业下设法律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和“中国法理学”网站(httpwww.jus.cn)。
  目前本专业共有教授9人,副教授6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11人;在岗11名教员中已经取得博士学位的教员8人。
  2.主要研究方向
  本专业共设五个研究方向:
  (1)马克思主义法理学、
  (2)法制改革研究、
  (3)比较法-法社会学、
  (4)立法学、
  (5)西方法哲学
  3.研究内容
  (1)马克思主义法理学: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研究方向是本学科点的基础。本学科点长期以来以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学为特色,近年来把“马克思主义法理学与当代”确定为这个研究方向的总题目,具体包括当代中国、当代世界和当代思潮研究。
  第一,当代中国,即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精神文明及和谐社会建设所提出的法理学问题;
  第二,当代世界,即研究全球化、国际人权、知识经济等一系列当代世界所提出的法理学问题;
  第三,当代思潮,即研究当代各种思潮对马克思主义的挑战,包括现代西方法学、后现代法学、社会民主主义法学所提出的问题。
  (2)法制改革研究:本研究方向注重对中国法制改革的现实问题研究,注重法律与发展的实证研究。主要包括对中国当前司法改革的对策研究和对中国法制发展的整体研究。本研究方向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对中国法律改革的深度分析,中国立法、司法等各方面的改革正在进行中,许多问题正在摸索,本方向的主要带头人与我国法律改革的实务部门有较长期的接触,许多经验和教训有待于进一步观察、比较和分析,寻找一条中国法律与发展的道路。
  (3)比较法-法社会学。本研究方向包括比较法学和法社会学的一般理论和实证研究。近年来在多元化解决纠纷机制的比较法社会学研究方面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不仅关注理论,关注法理学和部门法学的结合,更加注重基层解决纠纷的实践。本研究方向的主要问题是在充分了解西方理论,发展中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中国经验,特别是要学会进行跨学科领域的研究。本方向的学科带头人近年来已经尝试解决这一问题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4)立法学。本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立法的基本理论研究,立法的比较研究,中国立法的实践研究。近年来本研究方向既关注中央一级的立法情况,又积极投入地方立法的研究中。
  (5)西方法哲学。本方向研究现代西方各主要法学流派的特征和发展,特别重视现代西方法哲学最新的理论动向,注重现实理论的历史源流,重视制度与思想的联系,重视中西方法律理论的比较研究。本研究方向既关注通史和一般理论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在学派研究如自由主义法学、后现代法学、女权主义法学、批判法学方面也取得了重要成果。
  4.专业培养目标
  法学理论专业培养以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为指导,具有广阔的哲学、社会科学和法学理论基础,特别是法理学专业功底(包括法哲学、法社会学、法实证论、比较法学等),符合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需要的、从事法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的专门人才。
  5.本专业师资力量
  人大法理学一直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和扎实的基本理论著称。现代西方法哲学、法社会学、比较法学也是全国最早开设课程的学校之一。在这些领域都有国内数一数二的学术带头人。近年来在法律与全球化研究和后现代法学研究中也取得了全国公认领先的成就。老一代的著名法学家孙国华教授是全国法理学界公认的权威,现在仍担任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的第一顾问,吕世伦与谷春德教授是我国老一代西方法律思想史的权威,培养了该领域大批中青年教学和科研的骨干。朱景文教授现任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有多年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研究和学习的经历,已经成为该学科的主要学术带头人。张志铭教授曾任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法理室主任,《法学研究》副主编,是我国中青年一代法理学的学术带头人,在法律解释和司法改革研究方面多有成果。朱力宇教授在法国作访问学者两年,在欧洲人权法研究和立法研究方面有突出的成果。范愉教授是日本名古屋大学法学博士,在法社会学和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研究方面处于国内的领先地位。史彤彪教授任中国西方法律是研究会副会长,在西方法律思想史和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方面颇有研究。另外,叶传星副教授和冯玉军副教授是本学科年轻一代的佼佼者,它们分别在人权法、法律方法论和法律经济学研究领域取得突出的成就。
  6.对外学术交流
  本专业与国际法理学界有着广泛的联系,6名中青年教授、副教授在国外有1年以上的学习和研究经历,1人获得国外法学博士,1人获得国外法学硕士学位,承担了美国富布赖特项目、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中美法学教育交流项目、亚洲开发银行项目、福特基金会项目等多项国际合作研究。
  本专业举办过多次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国际会议,比如“法律和全球化——实践背后的理论国际学术研讨会”(2002.10),“后现代法学和中国法制现代化国际学术会议”(2003.10),“马克思主义法学与当代研讨会”(2004.5), “中国法制发展报告国际学术研讨会”(2005.12),“法律和发展的中国经验国际学术研讨会”(2008.5)。本学科2004年开创“法理学论坛”,曾多次聘请国际、国内著名的法理学家到论坛讲座。
  本专业教师为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和比利时欧洲法学理论研究院用英文讲授中国法课程。本专业的教师多次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包括国际社会哲学和法律哲学年会,亚洲法哲学年会,中国-欧盟人权对话会议,欧洲中国法研讨会,并在大会上作主题演讲;曾在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巴黎一大,日本东京大学、名古屋大学、立命馆大学等著名高校演讲。曾聘请国外著名学者到人民大学讲授法理学和比较法课程。
  7.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
  本科生课程:
  (1)法理学
  (2)西方法律思想史
  (3)中国法律思想史
  硕士研究生课程
  (1)法理学专题
  (2)马克思主义法学经典著作选读
  (3)现代西方法哲学
  (4)西方法学经典著作选读
  (5)比较法总论
  (6)法社会学
  (7)法经济学
  (8)立法学
  (9)司法制度概论
  (10)法理学方法论
  博士研究生课程
  (1)法理学专题讲座
  (2)法理学经典著作讲座
  (3)法学方法论
  8.毕业生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有广博的基础理论知识,因此具有广阔的就业面,包括法学教学和研究机构,人大、政府等部门,公检法司等国家司法机关,新闻、出版和宣传部门,律师事务所等实务部门。
  9、本专业导师介绍
  朱景文教授
  
  朱景文,1948年生,1982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法学理论专业研究生毕业,法学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律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国际社会哲学和法律哲学学会中国分会副会长,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1986-87,美国夏威夷大学东西方中心CLEEC项目访问学者; 1996-97,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法学院Fulbright访问教授;1999-2000,荷兰莱顿大学欧洲研究中心高级访问教授(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
  联系方式:(010)82500385(O);email add zhujw@ruc.edu.cn
  讲授课程:
  1.法理学,
  2.法社会学,
  3.比较法总论,
  4.Introduction to Chinese Law,
  5.Introduction to Constitutional Law in the PRC
  研究方向
  1.马克思主义法理学;
  2.比较法总论
  3.法社会学
  4.法律与全球化研究
  5.现代西方法哲学
  科研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五重点项目“全球化条件下的法治国家”(2002-07)
  国家社科基金九五重点项目“比较法社会学:框架和方法”(1996-01)
  国家社科基金八五项目“美国批判法律研究运动”(1992-95)
  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WTO与法律全球化研究”(2003-07)
  教育部博士点项目“当代西方后现代法学研究”(1998-02)
  中美法学教育交流项目“比较法学”(1986-87),
  美国富布赖特项目“比较法社会学”(1996-97),
  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欧盟法与成员国法之间关系研究”(1999-00),
  亚洲开发银行项目“中国法律培训的制度化”(1998-99),
  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洪范法律与经济研究所项目“中国法制发展报告”(2004-2006)
  科研奖励
  1.《比较法社会学的框架和方法》2002年获司法部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北京市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2.《法理学》2002年获教育部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3.《法社会学》2006年获司法部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4.《对西方法律传统的挑战——美国批判法律研究运动》,2006年获北京市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主要科研成果:
  1.著作:
  2007,中国法律发展报告——数据库和指标体系,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全球化条件下的法治国家,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跨越国境的思考——法理学讲演录,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中国法理学论坛,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法理学研究,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法社会学,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对西方法律传统的挑战——美国批判法律研究运动,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比较法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法理学(第二版),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法律和全球化——实践背后的理论,主编,法律出版社
  2002,当代西方后现代法学,主编,法律出版社
  2001,比较法社会学的框架和方法——法制化、本土化和全球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法理学,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6,对西方法律传统的挑战——美国批判法律研究运动,主编,检察出版社;
  1996,中国社会发展报告(1994-95),法制部分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4,法理学,副主编,法律出版社;
  1994,现代西方法社会学,法律出版社;
  1992,比较法总论,检察出版社;
  1986,法的一般理论,译著,辽宁人民出版社
  2.论文:
  2007,中国古代的朝贡制度和古罗马的行省制度,《法学杂志》(3)
  2007,中心与边缘——法律发展的全球视角,《新视野》(1)
  2006,服务大局与“法学家的幻想”,《法学家》(6)
  2006,当代中国立法中的法律移植,《法理学与法史学》(10)
  2006,全球化与法治国家的历史演进,《学习与探索》(1)
  2005,关于立法发展趋势的几个问题,《法学杂志》(6)
  2005,欧盟法对东亚的意义,《新视野》(1)
  2005,法律是一种规则政治,《学习与探索》(5)
  2004,legal transplantation in the judicature employing foreign law in China’s judicial practice, Social science in China, Autume 2004.
  2004,法治中的悖论,载夏勇等主编《法治与21世纪》,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和建设的马克思主义法学,载孙国华主编《马克思主义法学与当代》,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4,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政治思想工作研究》(6)
  2004,国内司法中运用外国法的比较法思考,《法学》(1)
  2004,解决争端方式的选择——一个比较法社会学的分析,《新华文摘》(1)
  2004,划分世界的法律体系——加拿大渥太华大学《世界法律地图》评介,《法制日报》4月15日11版
  2003,国际标准和中国法律改革,2003年中国法理学研究会年会宣读,《法学家》(3)
  2003,法治和关系:是对立还是包容——从韦伯的经济与法律之间的关系的理论谈起,《环球法律评论》2003春季号
  2003, 关于律师职业发展的几个问题,载张文显等主编:《司法改革报告:法律职业共同体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3,言论自由及其界限,2002年爱尔兰中国-欧盟人权对话会议发言,中央党校《学习时报》,2003年2月24日
  200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一条铁则,《北京日报》2003-2-13
  2002,“法律和全球化——实践背后的理论”研讨会纪要,《法学家》(6)
  2002,由前苏联法学界的一场争论谈起,《法学家茶座》第1辑,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1,全球化和中国法制的回应,《法制与社会发展》(4)
  2001,欧盟法对法律全球化的意义,《法学》(12)
  2001,全球化和中国法制的回应,《金陵法律评论》(1)
  2001,从比较法、法社会学到比较法社会学,《环球法律评论》(1)
  2001,中国共产党与比较法的发展,《法学家》第3期;
  2001,2000年法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法学家》第1期;
  2000,Public Participation in Law-making in the PRC, in Jan Michiel Otto, and others, Law-Making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ague, Netherlands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2000,法律全球化:法理基础和社会内容,《法理学论丛》第2卷;
  2000,关于法理学向何处去的几点意见,《法学》2000年第1期;
  2000,关于立法的公众参与的几个问题,《浙江社会科学》第1期;
  2000,欧盟法性质的法理学思考,《人大法律评论》2000卷第1辑;
  2000,法律全球化:法理基础和社会内容,《法制现代化研究》(第6卷),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中国立法的公众参与,《法理学与比较法学论集》,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世界与中国框架中的比较法,《新视野》第4期;
  1999,Formalization and Informalization of Law:On the Strategy of Legal Development in China,《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二);
  1998,关于法律和全球化的几个问题,《法学》第3期;
  1998,法律和全球化的理论启迪,《检察日报》1998-7-20
  1998,关于比较法社会学的对话,《比较法研究》第一期;
  1996,法治是一个历史范畴,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6,法制建设的正规化和非正规化,《法学评论》增刊,
  1996,中国立法发展趋势,《法律文化》(日文)第1期;
  1996,中国法律适用发展趋势,《法律文化》(日文)第2期;
  1996,中国法律职业发展趋势,《法律文化》(日文)第3期;
  1996,中国法学教育发展趋势,《法律文化》(日文)第4期;
  1995,评美国批判法律研究运动,《中国法学》第3期;
  1995,法制发展的内在矛盾,《探索与争鸣》第7期;
  1995,关于法制和法治的几个问题,《中外法学》第5期;
  1994,Comment on Functional Comparison,1Asia Pacific Law Review;
  1994,关于法和法律意识的几个理论问题,《中外法学》第3期;
  1994,关于法律关系的概念的几个问题,《中国法学》第3期;
  1993,从规范的比较到功能的比较,《法学家》第2期;
  1993,评布莱克的纯粹法社会学,《当代法学》第3-4期;
  1993,认真对待意识形态——批判法学对德沃金法学的批判,《外国法译评》第3期;
  1992,论社会也要以法律为基础,《法学》第1期,
  1992,法制发展战略的比较研究,《政治与法律》第1期。
  
  Curriculum Vita
  
  Zhu Jingwen
  Sex Male;
  Date of the birth Jan. 7, 1948;
  Place of birth Beijing, China;
  Citizenship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Education 1982, Master of Law,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Position Professor of Law,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Law School.
  Director, Center for Law and Globalization Studies, Renmin University
  Tel (8610)82500385(O)
  Fax (8610)51986032;
  Email address zhujw@ruc.edu.cn
  l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2006, The 6th Conference of Eastern Asian Philosophy of Law, Taiwan
  2005, The 27th Conference of IVR, Grenada, Spain
  2004, The 5th Conference of the Eastern Asian Philosophy of Law, Hokkaido, Japan
  2004-2005, Seminar on the Chinese Legal Culture, European Academy of
  Legal Theory, Brussels
  2002,4, Dialogue Meeting on the Human Rights between the EU and China, Ireland
  1998-2006spring, Lecture of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Law and Constitution of the PRC for Indiana University Law School, US, RUC;
  1999-2003winter, Lecture of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Law for Australian University Law School ,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1998-2005summer, Lecture of Jurisprudence for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Law School;
  Oct.-Nov., 1999, Guest Professor(China-EU Higher Education Program), Leiden University Law School, Netherlands;
  1996-1997, Fulbright Visiting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School of Law; Visiting Lecturer, Harvard Law School the Eastern Asian Legal Studies; Visiting Lecturer, Columbia Law School Chinese Legal Studies;
  1993-1996, Vise Dean, Renmin University Law School;
  1995, Visiting Scholar, the Ritsumeikan University; Tokyo University, Japan;
  1995, Co-Director, the Center for American Law Studies (CLEEC), RUC
  1994, Visiting Lecturer, the Hong Kong Shue Yan College, Hong Kong;
  1994-present, Professor of Law, RUC
  1989-1993, Associate Professor, Director of the Jurisprudence Division, the People’s University, Law School;
  1987-1988, Visiting Scholar, the University of Hawaii-Manoa, School of Law US. (CLEEC);
  1986-1989, Lecturer, RUC Law School;
  1982-present, Faculty Member, RUC.
  l   Membership
  1. Vise President, Association of Jurisprudence of China;
  2. Vise President, China Division of the IVR
  l  Academic Areas
  Jurisprudence; Comparative Law; Law and Society; Law and Globalization; Post-Modern Jurisprudence
  l  Publications
  1.  Books
  2007, Report on China Law Development, Database and Indicators, ed., RUC Press.
  2006, Lectures on Jurisprudence-----A Comparative and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6, A Study on Jurisprudence,(ed.), People’s University Press
  2005, Sociology of Law,(ed. ), People’s University Press
  2005, A Challenge to the Western Legal Tradition The Critical Legal Studies Movement in the U.S., 2nd ed.,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2004, Introduction to Comparative Law, People’s University Press.
  2004, Jurisprudence 2nd ed. (ed.), People’s University Press
  2004, Law and Globalization----The Theories behind Practice, (ed.), Publishing House of Law.
  2002, Post-Modern Jurisprudence in the West, (ed.), Publishing House of Law.
  2001, Framework and Methodology of Comparative Sociology of Law-----Legalization, Indigenousation and Globalization, People’s University Press;
  2000, Final Report for Institutionalizating Legal Training in China RETA5640, submit to the Asian Development Bank, co-auth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Law Institute Asia regional Training Office
  1999, Jurisprudence, ed. People’s University Press;
  1996, A Challenge to the Western Legal Tradition The Critical Legal Studies Movement in the U.S., ed., China Procuratorial Press;
  1996, Research Report on China Law Development(1993-94), ed., People’s University Press;
  1995, Jurisprudence, co-ed., Publishing House of Law;
  1994, Jurisprudence, co-author, High Education Press;
  1994, Modern Sociology of Law in the West, Publishing House of Law;
  1993, New Trends of Comparative Law, co-author,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1992, Introduction to Comparative Law, China Procuratorial Press;
  2.  Articles
  2007, The Tribute System in Ancient China and The Overseas Provincial System in Ancient Rome, 3Jurisprudence Magazine35
  2007, Center and Margin----Legal Development in Global Perspective, 1New Perspective112
  2006, “legal transplantation in the judicature employing foreign law in China’s judicial practice”, 1Frontiers of Law in China112.
  2006, “Globalization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Rule-of-Law State, 1Study and Exploration49.
  2006, “Some Issues on the Trends of Law-making”, 1Jurisprudencial Magazine7
  2005 “The Meanings of EU Law for Eastern Asia”, 1Expanding Horizons72
  2005 “Law as a Rules’ Politics”, 5Study and Exploration89.
  2004,legal transplantation in the judicature employing foreign law in China’s judicial practice, Social science in China, Autume 2004.
  2004, “Contradictions in the Rule of Law”, in Xia Yong (ed.),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21st Century, Social Science Documentation Publishing House
  2004, “Revolutionary and Constructionary Marxist Jurisprudence”, in Sun Guohua(ed.), Marxist Jurisprudence and Today, Chinese Financial Press.
  2004, “Rule by Law and Rule by Morality”, 6Studies of the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Work25.
  2004, “On Classification of the World Law”, 11Legal Daily, April 15.
  2003, Alternative Disputes Resolution----A Comparative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5Jilin University Journal Social Science Edition10
  2003,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nd Chinese Legal Reform”, 1Jurists Review25
  2003, The Rule of Law and Guanxi---Antinomy or Harmony 1Global Legal Review30
  2003, “Some Issues on Development of Lawyers’ Profession”, in Zhang Wenxian(ed.), A Study of Legal Profession, Publishing House of Law.
  2003, “Freedom of Expression and its Limitation”, A Study Times, Feb. 24
  2003, “On Equality before the Law”, Beijing Daily, Feb. 13
  2002, “On Free Academic Research---A thinking through the Dispute on the Concept of Law in the Research Circle of the USSR, 1Jurist Forum, Shandong People’s Press
  2001, “Globalization and Chinese Law’s Response”, 4Law and Social Development7
  2001, “From Comparative Law, Sociology of Law to Comparative Sociology of Law”, 1Global Law Review110;
  2001, “Meanings of the EU Law for the Globalization of law”, 11Jurisprudence63;
  2000,Public Participation in Law-making in the PRC, in Jan Michiel Otto, and others, Law-Making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ague, Netherlands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2000, “Globalization of Law----Jurisprudencial Basis and Social Context”, 1Jurisprudence Law Review1
  2000, “Some Issues on EU Law”, 1People’s University Law Review;
  2000, “Hearing System in Law-making in the Western States”, 4People’s Congress of China;
  2000,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Law-Making in China”, Collection in Jurisprudence and Comparative Law,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1999, “Social Content and Legal Basis of Globalization of Law”, in Zhang Wenxian (ed.), Jurisprudence Law Review;
  1998, “Some Issues on the Law and Globalization”, 3 Legal Science;
  1998, “A Dialogue on the Comparative Sociology of Law”, co-author, 1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
  1996, “Rule of Law as a Historical Category”, in Wang Jiafu(ed.), On Building on the Rule –of-law Socialist Country, Publishing House of Law;
  1996, “Formalization and Informalization of Law”, Added Law Review;
  1996, “Trends of the Law-making in Contemporary China” (in Japanese), 1Legal Culture;
  1996, “Trends of the Law-applying in Contemporary China” (in Japanese), 2Legal Culture;
  1996, “Trends of the Legal Profess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in Japanese), 3 Legal Culture;
  1996, “Trends of the Legal Educ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in Japanese), 4Legal Culture;
  1995, “Comment on the Critical Legal Studies Movement in the U.S.”, 3Chinese Legal Science;
  1995, “A Contradiction in China Law Development”, 7The Journal of Exploring and Contending;
  1995, “Some Issues on the Concepts of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Legal System”, 4Peking University Law Journal;
  1994, “Comment on the Functional Comparison” (in English), 1Asia Pacific Law Review;
  1994,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Law and Legal Consciousness”, 6Peking University Law Journal;
  1994, “Some Issues the Concept of Legal Relation”, 3Chinese Legal Science;
  1993, “A New Trend of Comparative Law From Normative Comparison to Functional Comparison”, 2Jurist Review;
  1993, “Comment on Donald Black’s Pure Sociology of Law”, 3-4Contemporary Legal Science;
  1993, “Taking Ideology Seriously the CLS’ Critique of Dworkin’s Jurisprudence”, 5 Foreign Law Translation & Review;
  1992, “On Society Based on the Law, co-author, 11Legal Science;
  l  Honors, Awards and Fellowship
  1.  2006 Ministry of Justice Academic Fellowship( the 2nd grade), for Sociology of Law
  2.  2006 Beijing Social Science Academic Fellowship (the 2nd grade) for A Challenge to the Western Legal Tradition The Critical Legal Studies Movement in the U.S.
  3.  2002Ministry of Justice Academic Fellowship ( the 1st grade) for The Framework and Methodology Comparative Sociology of Law---Legalization, Local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4.  2002Beijing Social Science Academic Fellowship(the 1st grade) for The Framework and Methodology Comparative Sociology of Law---Legalization, Local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5.  2002Ministry of Education Academic Fellowship(the 1st grade) for Jurisprudence text-book
  
  
  
  张志铭教授
  
  一、简介
  1962年2月出生,浙江籍。北京大学法学学士(1983)、法学硕士(1986),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博士(1998)。自1986年以来先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副编审;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法学理论研究室主任、《法学研究》杂志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检察官学院教授、副院长、党委委员、《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主编。2005年调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工作,任教授。《法学家》杂志常务主编。
  二、讲授课程
  硕士生:
  1.法理学
  2.法学方法论
  博士生:
  1.法理学专题
  2.法律方法
  3.司法理论和司法改革专题
  三、主要研究方向
  1.法治与公共政策
  2.司法理论和司法改革
  3.法律解释
  4.法律方法
  5.法律职业
  四、主要科研项目与课题
  
  五、主要科研成果
  1.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刊物、报纸发表理论、学术文章70余篇,包括《二十世纪中国的律师业》、《欧洲人权法院判例法中的表达自由》、《法律解释研究》、《法律解释探微》、《法律关系综论》、《传媒与司法的关系》等专题论文。
  2.专著:《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公民权利发展研究》(合著,1995)、《法律解释操作分析》(1998)、《法理思考的印迹》(2003)、《世界城市的法治化治理》(合著,2005)等多本;
  3.译著:《惩罚与责任》(合译,1989)、《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合译,1993)、《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迈向回应型法》(1995)、《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合译,1995)、《宪法的政治理论》(1997)、《法律和法律推理导论》(合译,1998)等多本。
  六、联系方式
  010-82500372
  zhangzhiming@263.net
  
  朱力宇教授
  一、简介
  1952年11月5日出生于四川,1983年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8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获法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教至今。其间于1999年在职博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于1995年10月—1996年10月法国巴黎第一大学访问学者(法国政府奖学金)。2000年被评为教授,担任博士生导师,法学院法律硕士工作委员会主任。
  社会兼职:
  中国法理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市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
  二、开设课程
  硕士生:
  1、法理学研究
  2、法理学专题
  3、立法学研究
  博士生:
  1、立法学研究
  2、法理学专题
  三、研究领域
  1、立法学
  2、人权法理论
  四、主要科研项目与课题及经费
  1、《欧盟的人权立法与实践》(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
  2、《我国立法体制问题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3、《中欧关系发展报告:欧盟对华人权政策和中国的对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4、《北京市地方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问题研究》(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子课题)
  6、《“十五”规划法律基础课程研究》(教育部“两课” 教材建设基金)
  五、主要科研成果
  主要著作:
  1、《彭真民主法制思想研究》
  2、《依法治国论》(主编)
  3、《立法学》(主编)
  4、《法理学案例教程》(主编)
  5、《法理学原理与案例教程》(主编)
 
说明:本站提供的《法学理论专业介绍 》源自权威渠道,为历年考过(被使用过)的真题试卷,除标注有“回忆版”字样的试题外,其余均为原版扫描,权威可靠;回忆版试题由当年参加全国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生回忆,内容完整。

它是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过的真题试卷,属已解密信息,对于报考相关专业考生来说,统考专业课(业务课)科目考研真题对于专业课的复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通过研究真题除了能了解到什么知识点最重要,考哪些题型之外还能给我们反映出老师出题的难度如何,考试考点及重点范围有哪些,每个知识点的历年出题频率,每个章节的分值比重,各个章节的出题比重,每年都要反复考的知识点等等。考试真题的重要性是任何的习题资料都高,比起网上流行的所谓“复习题笔记讲义”(少数除外,大部分都是以同一资料冠以不同学校名称冒充的资料),真题真实性高、渠道权威、试题原版扫描保证清晰。在考博信息网的考试资料体系中,也是把专业课真题作为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资料提供给大家的。

考博信息网提供的全国高校历年考博真题、考研真题电子扫描版样张展示:

湖南大学2010年环境系统分析考博真题  

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高等工程数学考博真题

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高等工程数学考博真题  

云南大学2012年专业综合理论考研真题

云南大学2012年专业综合理论考研真题  

西安理工大学2012年自动控制理论考研真题

西安理工大学2012年自动控制理论考研真题  

更多真题样张如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英语考博真题点击查看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经济学综合(财政学)考博真题
 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财务管理考博真题点击查看   河海大学2010年计算数学考博真题点击查看 
 云南大学2010年英语考博真题点击查看   中南大学2012年机械工程综合考博真题点击查看 
 四川大学2012年基因工程原理考博真题点击查看   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数字信号处理考博真题点击查看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2010年结构化学考博真题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英语考博真题点击查看 
 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现代自然地理学考博真题点击查看   南京大学2010年考博英语真题点击查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材料力学考研真题点击查看   中南大学2012年检验综合考研真题点击查看 
 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和声与曲式作品分析考研真题点击查看   南开大学2011年管理信息系统考研真题点击查看 
 西北大学2012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考研真题点击查看   深圳大学2012年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点击查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材料力学考研真题点击查看   中南大学2012年检验综合考研真题点击查看 

相关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