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国良 社会心理学 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
一、简介:
浙江萧山人。浙江大学心理学系,学士学位;浙江大学,硕士学位;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
1995年12月至1999年10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工作,任副教授、教授。1999年10月至2004年4月,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工作,任教育心理研究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4月至今,在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工作,任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二、主要著作:
1. 社会心理学
2. 基础心理学
3. 社会性发展心理学
4. 环境心理学
5. 现代心理健康教育
6. 创造力心理学
7. 人际关系心理学
8. 社会心理学导论
9. 创造力与创新能力
10. 差生教育
11. 校园文化导论
12. 学校文化新论
三、发表论文:
1. 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2. 从创新教育走向教育创新
3. 创新教育的系统观
4. 离婚家庭子女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5. 教师信念及其对教师培养的意义
6. 日常生活压力与学生的心理健康
7. 教师互动量表中文版的修订及应用
8. 影响阅读困难儿童信息加工过程的因素
9. 家庭教育中亲子互动现状分析
10. 全国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学术研讨会综述
11. 论教师心理健康及其促进
12. 小学生生活压力、学业成就与其适应行为的关系
13. 学习不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14. 创新教育视野中的学校教育
15. 中小学生创造力的测量和评价
16.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17. 社会认知取向的学习不良儿童
18. 英语学习不良儿童语音意识、句法意识和阅读能力关系的研究
19. 创新教育理念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20. 青少年科学创造力的研究
21. 数学学习不良的研究及趋势
22. 高年级小学生社会信息加工特点研究
23.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
24. 英语学习不良儿童语音意识与阅读能力关系的研究
25. 学习不良儿童社会信息加工特点研究
26. 小学生表征类型与数学问题解决的研究
27. 问题意识、人格特征与教育创新中的创造力培养
28. 婚姻关系、亲子关系对3~6岁幼儿心理行为问题的影响
29. 教师体罚行为:心理危害、归因方式和对策研究
30. 数学学习不良儿童问题解决的研究
31. 青春期亲子冲突及其相关因素
32. 青春期亲子冲突及其相关因素
33. 元认知与学习不良儿童研究
34. Loneliness, Peer Acceptance and Family Functioning of Chinese Learning Disabilitied Children Characteristic and Relations
四、社会兼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神经科学与心理学科评审组成员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心理学科评审组成员
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等院校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心理学会理事、学术委员,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教育学会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
全国人才研究会超常儿童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北京市心理学会常务理事
教育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思想品德》国家课程标准制定组核心成员
《心理科学》编委、《应用心理学》编委、《心理科学进展》编委
《心理与行为研究》编委、《心理发展与教育》编委、《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编委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邀副主编
《应用心理研究》(台湾)杂志社编委、《学前教育研究》(香港)杂志社顾问、《青少年心理与教育》杂志社顾问
五、研究领域:
1. 学习不良儿童心理研究
2. 儿童青少年社会性发展
3. 心理健康
4. 社会认知与人际关系
六、开设课程:
本科生:
1. 基础心理学
2. 社会心理学
硕士生
1. 心理学研究专题
2. 社会性发展心理学
3. 社会心理学
博士生
1. 学习不良儿童心理发展专题
2. 环境心理学
七、联系方式:
010-82502548
雷雳简介
雷雳,博士,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学士、硕士、博士。
香港中文大学高级访问学者。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后。
现任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学校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Behavioural Development(ISSBD)会员。
第十届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
一、 承担课程:心理学研究前沿,社会性发展心理学,虚拟社会心理学研究,高级心理统计(多层线性模型应用),社会心理学研究专题
二、 研究领域:儿童青少年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互联网与青少年心理发展。
三、 研究课题:
1. 雷雳(主持人;2006~2008)。青少年的依恋关系对其互联网使用的影响。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
2. 雷雳(主持人;2006~2008)。青少年互联网社会问题对其社会适应的影响。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重点项目(AFA06097)。
3. 雷雳(主持人;2006-01~2008-12)。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研究。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编号:20050028002)。
4. 雷雳(主持人;2006-01~2008-12)。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研究。北京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编号:SZ200610028006)。
5. 雷雳(第二负责人;邹泓主持;2006~2008)。青少年社会适应的保护性因素与危险性因素的评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5JJDXLX001)。
6. 雷雳(2002年-2004年,主持人)。校内欺负行为受害者的类型、心理特点及干预对策。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
7. 雷雳(2002年-2004年,主持人)。青少年使用互联网与其心理发展的关系的实证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EBA010429)。
8. 雷雳(2001年6月~2003年10月,第一负责人)。青少年使用互联网与其心理行为发展的关系。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01BJBJY031)。
9. 雷雳(2000年6月)。中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干预。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
10. 雷雳(1997年9月~2000年9月,第一负责人)。北京市中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类型、成因与矫正的研究。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四、主要成果:
1. Lei, L., & Wu, Y.(2007). Adolescents’ Paternal Attachment and Internet Use. CyberPsychology & Behavior, 10(5), 633-639.
2. 雷雳、杨洋(2007)。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的编制与验证。心理学报,39(4),688-696。
3. 雷雳、杨洋、柳铭心(2006)。青少年神经质人格、互联网服务偏好与网络成瘾的关系。心理学报,38(3)。
4. 雷雳、柳铭心(2005)。青少年的人格特征与互联网社交服务使用偏好的关系。心理学报,37(6)。
5. 雷雳、王燕、郭伯良、张雷(2004)。班级行为范式对个体行为与受欺负关系影响的多层分析。心理学报,36(5)。
6. 雷雳、李宏利(2004)。青少年的时间透视、人际卷入与互联网使用的关系。心理学报,36(3)。
7. 雷雳、汪玲、Culjak(2001)。目标定向在自我调节学习中的作用。心理学报,4期。
8. 雷雳、王争艳、李宏利(2001)。亲子沟通与亲子关系。教育研究,6期。
9. 雷雳(1998)。学习不良少年对父母评价的认知。心理学报,1期。
10. 李宏利、雷雳(2005)。中学生的互联网使用与其应对方式的关系。心理学报,37(1)。
11. 张雷、雷雳、郭伯良(2005)。多层线性模型应用(第二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2. 雷雳(主编)(2004)。健康的心——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手册(6册)。北京:科学出版社。
13. 雷雳、张雷(2003)。青少年心理发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4. 雷雳(主编)(2002)。中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干预。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五、奖励:
1. 雷雳、柳铭心(2006-12)。《青少年的人格特征与互联网社交服务使用偏好的关系》(心理学报,2005年37卷6期,797-802)获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
2.雷雳、张雷(2004)。《青少年心理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获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
六、联系方式:
100872
北京市中关村大街59号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
dr.leili@china.com S
它是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过的真题试卷,属已解密信息,对于报考相关专业考生来说,统考专业课(业务课)科目考研真题对于专业课的复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通过研究真题除了能了解到什么知识点最重要,考哪些题型之外还能给我们反映出老师出题的难度如何,考试考点及重点范围有哪些,每个知识点的历年出题频率,每个章节的分值比重,各个章节的出题比重,每年都要反复考的知识点等等。考试真题的重要性是任何的习题资料都高,比起网上流行的所谓“复习题笔记讲义”(少数除外,大部分都是以同一资料冠以不同学校名称冒充的资料),真题真实性高、渠道权威、试题原版扫描保证清晰。在考博信息网的考试资料体系中,也是把专业课真题作为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资料提供给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