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前身是1944年成立的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国文科。1949年西安解放后,省立师专并入西北大学,成立西北大学师范学院,国文科改为国文系。1953年,师范学院迁到长延堡,国文系改称为中国语言文学系(中文系)。1954年,西北大学师范学院独立为西安师范学院。1960年,西安师院与陕西师院合并为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的事业有了新的发展。1966年6月后,由于文化大革命,一切瘫痪。1972年,恢复正常教学。1977年后,随着国家高考制度的恢复和完善,高等教育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中文系的面貌也焕然一新。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中文系在学生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90年代以来,在原有中文学科基础上,又先后增加了文秘教育(1992年)、新闻(1993年新设,2000年与现代教育技术学专业组建为新闻与传播学院)、对外汉语教学(2000年)三个新专业。2000年,为了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文学院应运而生,从此揭开了中文系崭新的一页。
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一大批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曾在这里工作与任教。著名文学家、创造社元老郑伯奇先生1944年任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前身——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国文系主任。著名语言学家高元白先生是中文系主要创始人之一,担任系主任30多年,为中文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已故的高宪斌、王捷三、贾则复、傅子东、曹冷泉、刁汝钧、周骏章、冯成林、卫俊秀、李玉岐、朱宝昌、黎风、郭子直、高海夫、赵怀德、王守民、周长鼎、寇效信、刘学林、何世华、刘恒健等先生,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健在的霍松林、辛介夫、江弘基、马家骏、曹伯庸、傅正乾、阎景翰、高起学、刘建国、畅广元、党秀臣、迟铎、焦文彬、孙英杰、张彩藙、习曼君、宁锐、李建平等先生,为文学院的发展献计献策,贡献力量。60年来,许多先生为中文系、文学院的事业默默奉献,高元白、丁淑元、王守民、寇效信、刘建国、马歌东、梁道礼等先生担任过中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丁淑元、郭琦、刘振声、王静之、张效友、韩海智、文丕显等先生担任过中文系党总支书记;刁汝钧、冯成林、丁淑元、王守民、刘建国、霍松林、苏成全、张登第、裴让、蒲喜明、郭芹纳、杨淑芳、鱼浦江、曾志华、张学忠、尤西林、梁道礼、李继凯、孙冰红、党怀兴、霍有明、白玉林等先生担任过副系主任(文学院副院长)。几代人的心血,浇灌成了文学院这棵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
今天的文学院成立于2000年,由中文系、对外汉语教学系、文秘教育系组成。有文学研究所、辞书编纂研究所、西北方言与民俗研究中心、基础教育语文研究中心、周秦汉唐文字研究中心、《史记》研究中心、陈忠实研究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现有在编教职工113人,其中教授36人、副教授28人,具有博士学位者32人,其中在读博士14人,业已形成以博士为主体的专业教师队伍和合理的学科结构。现有国家中文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下设博士点8个,硕士点11个。在读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已达1988人;此外,还有来自英国、日本、韩国等地以及中国香港的留学生。今天的陕西师大文学院,在唐代文学、文字学、音韵学、方言学、训诂学、文艺美学、宗教与文学、文学批评学、人文科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等研究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已经成为西部地区一个重要的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中心。
它是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过的真题试卷,属已解密信息,对于报考相关专业考生来说,统考专业课(业务课)科目考研真题对于专业课的复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通过研究真题除了能了解到什么知识点最重要,考哪些题型之外还能给我们反映出老师出题的难度如何,考试考点及重点范围有哪些,每个知识点的历年出题频率,每个章节的分值比重,各个章节的出题比重,每年都要反复考的知识点等等。考试真题的重要性是任何的习题资料都高,比起网上流行的所谓“复习题笔记讲义”(少数除外,大部分都是以同一资料冠以不同学校名称冒充的资料),真题真实性高、渠道权威、试题原版扫描保证清晰。在考博信息网的考试资料体系中,也是把专业课真题作为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资料提供给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