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基本规律,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学科。
本专业培养的具体要求如下:
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品行端正,遵纪守法,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身心健康,开拓进取,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与理论成果;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有较深入的认识;熟悉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历史经验,有较丰富的文献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良好的写作技能及口头、文字表达能力,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3.对本学科及研究方向有较全面、深入的了解,熟悉本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广泛掌握与本学科研究方向有关的文献和资料;能够提出研究课题,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独立地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开拓新的研究领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
4.能够担任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和宣传、党政工作。
二、研究方向: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研究
2.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三、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前两学年主要完成课程学习,进行教学,科研实践等,全部通过考试考查;第三学年撰写并完成学位论文,进行答辩。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两大类。
(一)学位课程
1.公共学位课
(1)政治理论课90课时,3学分
(2)外国语(含专业外语)240课时,4学分
2.专业学位课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60课时,3学分
(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题研究40课时,2学分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题研究60课时,3学分
(4)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题40课时,2学分
(5)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40课时,2学分
3.研究方向课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研究方向
①近现代中国社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40课时,2学分
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基本规律研究40课时,2学分
③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40课时,2学分
(2)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方向
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问题比较研究40课时,2学分
②国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评析40课时,2学分
③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研究40课时,2学分
(二)非学位课程
1.选修课(要求选3-4门,6-8学分)
(1)近现代中国社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40课时,2学分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与规律研究40课时,2学分
(3)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40课时,2学分
(4)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问题比较研究40课时,2学分
(5)国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评析40课时,2学分
(6)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研究40课时,2学分
2.必修环节
(1)实践环节和科研能力训练,2学分
本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教学实践(即第二学年在导师指导下,参加4周本科生教学实践,包括主持课堂讨论、批改作业等,其中,为本科生课堂讲授为10课时)、科研实践(参与具体的科研项目,社会实践调查等)。
(2)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学分
本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在第四学期应在导师指导下,阅读大量相关专业文献,总结提炼出综述报告,对学位论文的构思、框架、目标、科学性、可行性等,向导师指导组汇报。经考核通过,可获得1学分。
(3)学术活动,1学分
本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认真参加不少于8次的校内外学术活动,写出有关学术活动的摘要、笔记或体会,经导师和导师组考评同意,可获得1学分。
五、课程学习和考核
1.本专业研究生培养计划规定的总学分为35学分,其中选修课6学分,必修课为29学分(包括实践环节2学分、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学生也可在修满以上学分的基础上,选修其它课程,参加考试或考查,并取得相应学分。
2.成绩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本专业学位课、研究方向课一律采取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选修课原则上也要求采取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教学实践、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以及学术活动则采取考查方式进行考核。考试一律按百分制评定成绩,考察成绩一律按合格、不合格评定,由各导师及有关教师写出评语和考查结果。
3.硕士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参加考试、考查,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参加考试、考查时,必须事先提出申请,经院主管领导批准(公共课须经研究生处主管领导批准),可缓考。擅自不参加考试者,该课程的成绩以零分计,并不予补考。
六、培养方式
1.采取导师负责与指导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导师安排课程、教学实习、科研指导以及学位论文指导。研究生应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在入学一个月内,在导师指导下制订出个人培养计划,对其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学与科研训练、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等要求和进度做出计划和安排;应充分发挥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导师指导小组应经常研究硕士生培养中的问题,支持并协助导师工作,检查培养计划及考试执行情况。
2.硕士研究生的教学方式,以自学、研究为主,讨论、辅导、讲授为辅,着重培养研究生创造性思维和独立研究能力。要以课题研究带动研究生的专业学习。研究生每学一门课,必须结合实际写一篇论文,锻炼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3.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导师要深入到研究生中去,了解和解决他们在思想和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教书育人。
4.中期考核和科研成果要求:关于中期考核,在第四学期,根据《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中期考核筛选暂行办法》,对研究生进行综合考评筛选。关于科研成果,根据《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申请者在学期间产出学术成果暂行规定》,硕士生在达到要求后方能提出学位申请。
七、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毕业论文是全面检查研究生学习质量、学术水平、文字表达的重要方式,是锻炼独立思考和钻研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手段。学位论文的学术质量和科学价值,是评定是否授予硕士学位的重要依据。
研究生要在第四学期向导师提出学位论文的选题报告,参加由导师组组织的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证,经导师小组审核通过后着手拟定论文提纲,在导师指导下撰写论文。学位论文要满足一定的工作量,硕士生至少要用一年至一年半时间撰写论文。
在论文撰写中,研究生可在导师指导下,外出进行四周左右的学术调查,了解有关学术研究动态,收集资料,向国内著名专家请教,征询对选题和提纲的意见,充实和修改提纲,并及早撰写论文初稿,在导师指导下反复讨论修改,最后定稿。
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摘要(中外文)、引言、主要内容与论证、参考文献等。
学位论文的答辩和审议,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学校的有关规定办理。答辩合格者,由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授予硕士学位。
它是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过的真题试卷,属已解密信息,对于报考相关专业考生来说,统考专业课(业务课)科目考研真题对于专业课的复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通过研究真题除了能了解到什么知识点最重要,考哪些题型之外还能给我们反映出老师出题的难度如何,考试考点及重点范围有哪些,每个知识点的历年出题频率,每个章节的分值比重,各个章节的出题比重,每年都要反复考的知识点等等。考试真题的重要性是任何的习题资料都高,比起网上流行的所谓“复习题笔记讲义”(少数除外,大部分都是以同一资料冠以不同学校名称冒充的资料),真题真实性高、渠道权威、试题原版扫描保证清晰。在考博信息网的考试资料体系中,也是把专业课真题作为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资料提供给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