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是一个充满多样性的世界,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其复杂程度远非我们所能想象。只是,我们的生活经历、成长环境限制了我们的思维,让我们习惯了以同一种眼光、以个人的体会、以以往的经验看待问题,而且特别自信,不能容纳另外的观点,不相信更多的可能性,结果却是无法看到事情的本来面目。在考研时也是如此,我们可能遇见多种情况,面对许多必须做出的抉择,遗憾的是,很多朋友并不能意识到其中的复杂,或者是从自己的视角看待它,或者到处寻求唯一的解答,结果使自己陷入迷茫或多走了弯路。
人们都习惯了以成王败寇论英雄,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成功者成功的原因是其成功的因素总和大于失败的因素总合,而决不是因为他做过的事全部正确无误。因此,不要对成功者的作法盲目迷信。此外,还要看到对于成功者而言适合的作法对他人而言不一定适合,盲目照搬、不对症下药的结果可能是水土不服。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考研过程面临的多种问题:
有很多成功者告诉你,只要自信,就一定能考上。这是真的吗?也许,每个成功者都会这样激励你,但事实上有一个前提,就是你选择了在自己能力之内的目标。我知道有很多人在考前非常自信,但却没有成功。我记得前一阶段一家媒体采访今年的多个高考状元,状元们认为自己取得好成绩最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心态。如果你也这样认为,那就错了,因为他们取得好成绩的根本因素是实力,良好的心态只是其平稳发挥水平的重要保证,也是其超群实力的自然产物,但对多数人来讲仅仅心态不能保证你得到高分。
考研前,备考者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是:考研到底难不难?这个问题怎么回答呢?难不难都是出自个人的感受,而个人的感受则主要来自于其自身的实力与所报考学校专业的难度之间的对比。如果说考研的经验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的话,关于考研难不难的感受根本就不具备可传递性。每个人的实力与信念差别很大,考研的感受也决不会相同。相信能轻松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一般而言不会认为普通高校的研究生难考,而基础一般的同学报考热门专业则要加倍努力。
我很能体会很多人考前想求得一个关于难不难的答案,以使自己心里有底的迫切心情,但实际上却没有什么意义。别人觉得容易并不代表你也能容易考上,别人考得很辛苦不意味你也必须艰苦奋斗。此外,考研成绩与平时成绩之间并没有直接的线性关系,考之前认为难或不难都仅仅是纸上谈兵,只有你考完之后才会有自己的结论。
还有许多人想知道,复习多长时间算够了?英语应该怎么复习?政治什么时候开始看就可以了?其实,每个人的天资、基础、信心、耐力差别巨大,没有一定的复习模式可巡。在我看来,考研没有定法,仅仅能设定几个抽象的目标,而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但对于具体的每一个人来说,适合他的只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例如,复习的目标可以设定为:在单科分数达标的情况下,使总分最大化。你可以去找该专业的上课笔记,可以拜访导师,可以复习一年,也可以三个月就大功告成。这不仅仅取决于你自己的实际情况,还与你所要报考的专业特点、出题习惯息息相关。
关于拜访导师的问题,有的人说只要平心静气安心复习即可,而有的人则因没找导师没考上而坚称不找导师不可能考上。其实,这都是较为狭隘的个人经验之谈,并不能代表所有的情况。据我所知,有一视同仁完全公平的学校,有心狠手黑的学校,也有不黑不白处于灰色地带的学校。具体来说可以分为几类:1、对内对外完全公平(这很少,但确实有);2、找导师有一定用处:找了导师能够提高你的成绩;但如果你实力超群,不找可能也不会有问题;3、不找导师几乎没戏;4、找导师也没戏,早就安排好了。我们可以看到,没去找导师也考上了的肯定是考的第一二类,而没去找导师又没考上的则可能是遇到了一二三四类中的任何一种。他没考上的原因既可能是没找导师受到歧视,也可能是自己实力不济。我想提醒大家的是,许多人考外校专业课成绩不高往往怪罪于歧视政策,但实际上其中很多是自己过于自信,高估了自己的水平,而实际上答的并不好。他没去拜访导师没考上,并不能证明拜访导师一定有用。因此,他的经验谈就不一定是事实。
如果你一定想知道需不需要找导师,那么就事先应该做好准备工作,实在没有办法知道情况就要上门亲自了解。如果你一厢情愿的认为大多数学校是公平的,不去了解情况,只顾低头复习,那么你就是一只只会把头埋在沙子里逃避现实的鸵鸟。相反,认为考外校都会面临黑箱操作的狭隘观点,也只会打击自己的信念,让自己临阵退缩,从而导致自己错失良机。
关于考研辅导班是否有用的问题。很多朋友问我是否应该参加考研辅导班?这也难以给出一个统一的答案。辅导班分为几种:基础课辅导班,专业课辅导班,本校办的辅导班,名师主讲的辅导班等等。有很多学校为考自己学校的专业课开设了辅导班,对该学校而言属于创收行为,实际上在辅导班上相当于给定了复习范围,对考生而言这样的辅导班显然是大有益处。但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有这样的专业课辅导班。关于基础课辅导班,据称有一些名师能够猜中很多试题,我想考生们趋之若骛自然有其道理,会有或多或少的效果。至于一般学校开设的基础课培训班,可能有用,也可能没有用,这既与教师的讲课水平有关,也与你自己的学习习惯有关。比如政治,有的人能够死记硬背,但有的人看到政治书就头疼,听老师讲课能让自己复习下去,辅导班自然还是有用的。当然还有一点你也要想到,就是如果有人没有参加学习班考的也不错,并不代表参加了学习班没有用,也许他参加了本来可能取得更高的成绩。
其实,考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世界的多样性在考试上的缩影。我们可以设想,一方面你自己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另一方面是你所要考的学校的具体情况多种多样,因此,其组合的可能数量并不是二者数量的简单叠加,而是二者之乘积!这么多种情况又如何能有千篇一律的答案呢?作为备考者,听到过来人的经验之谈时,要有主见的加以分析,要知道经验之谈都是掺杂了个人感情色彩、个人经验主义的特定产物。没有屡试不爽适合所有人的考试策略,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解决所有问题的标准答案,唯一的作法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要报考的学校要知根知底,心中有数;对复习策略则应当坚持主见,走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