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GAY的八年考研经验

 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考研心路 >> 考研故事 >> 正文 一个GAY的八年考研经验

考研试卷库
一个GAY的八年考研经验


用这个题目也没别的意思。八年抗战是因为我1997年毕业,考研考了八次,加上中间一年未考,虚年应该算九年的,比抗战时间都长。打小日本不应该我这个打法的。我应届考、往届考、在职考、辞职考、辞职没考上、复试被拒都经历过,现在总算是把脚踏进了这个门槛。我想,对于许多考研人来说,过程也许是次要的,重要的是结果,所以就省略了其中的酸甜苦辣咸,把自己这些年来积累的经验和大家说一说。当然这些东西是从我本人的特点出发采用和总结的,对其他人也许不太适合,如果你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吸收到有益的营养,也不枉费我这打键盘的辛苦了。至于打出我GAY的身份,是给那些个反GAY人士提个醒,根据你们的“三不”政策,你们是不屑于参与任何与同性爱有关的东东的,不只包括这帖子,也包括不要看《对话录》,不要听《小天鹅》,甚至不要用计算机,因为这些都包括着GAY们的贡献在里面。所以请反GAY的诸位能自觉回避一下,免得污染了你们的眼球。

关于为什么考研

对于这个问题,一千人里头会有一千个理由。但不同的理由会导致对考研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处理方式和不同的结果。对于我来说(相信有人会与我有同样的想法,尽管这些人可能只是一小撮而已),考研就是为了做研究,就是为了穷究人类所不熟知的世界及意义。正像爱因斯坦所说:我想知道上帝是怎么样创造这个世界的。也许有人会笑我迂腐、书生气。但我想送这类人一句话:当你心中的上帝已死,请不要嘲笑别人心中的上帝。嘲笑别人的人除了暴露自己内心的苍白与无知外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所以不要去主动地嘲笑别人。也许有人会说我这战线拉得太长,八年抗战也没我这打法。的确,对于我的整个研究生涯来说,考研这个进门槛的时间是长了些,如果在25岁左右考上我会有更多的时间去专注于事业。但我只承认我的笨,不承认这是我的顽固和失败。成功者的字典里只有经验的积累,而没有失败这个词!之所以能坚持这么久,很好理解,如果一个商人经过多次商场上的洗礼而成功,如果一个政客经历过多次宦海沉浮而成名的话,你们会说这个人真有毅力,那么拿到考研上、拿到做学问上,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坚持得久而再久些呢?其实只要是成功的人,不管他们所要成功的目标有多大多远,他们成功的共性只有一个,那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只要坚持,你所经历的就只是挫折而永远不会是失败!

这里也有许多人是为了找个好工作,赚更多的MONEY而考研,我总觉得这理由有些似是而非。研究生就意味着好的生活前景吗?以我有限的视野空间,好像成领导的往往是比较早就踏入社会、积累了丰富社会经验的人,你们说他们不择手段也好,会来事也好,人家反正是成功了,而且管着许多研究生毕业的人,因为:这个社会不是靠学历而靠的是个人的整体素质外加一些机遇的力量来决定你是不是成功的。研究生的真正意义就是在于从事研究工作,所以,如果是想经商的人,本科学历已经足够。如果是想进政府部门的人,当然也可以考研究生,这样做公务员的机会倒能大些,但要注意招公务员的年龄限制。就是这样。

关于考研的准备工作

考研是个系统工程,这话真的不错,许多你现在做出的决定将会影响到你的备考实施阶段甚至你的一生。所以还是睁大眼,张起耳朵,多搜集一下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我这里也只是抛几块砖,引引玉吧。

1、考研学校与专业的选择

偶数次考研失败,重要的一条在于自己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要去研究什么。也许是因为自己的兴趣真的实在是太广吧。八次中报过4所学校的5个专业。专业难选,自然需要一个过程,只是我的选择长了一些,所以其他人在选择上一定要慎重,但选定就不要轻易再改。

对于专业,我的感觉是,选择专业的理由不应该是热不热门,也不应该是自己喜欢不喜欢,而应该是你适不适合,能不能在这个领域做出最大的成绩来。当然这是对那些立志从事研究的人说的,为了找份好工作或是其他原因而考研的不在此列。热门专业的竞争是比较激烈的,而且不一定适合每个人的特质。比如一个数理逻辑思维比较发达而对数字不敏感的人报考理科专业就比较恰当一些,而经济管理学之类就不一定适合,至少不会做出他呆在理科所应做的那样大的贡献来。而能人对于热门专业的追逐会使冷门专业让一些无能之辈把持,这样从大的角度来说是对冷门专业长线专业最后是整个研究事业的损害,从小的方面来说你即使考上热门专业,出头的机会也不会比在冷门专业中来得大。这就是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道理。至于个人兴趣,我觉得任何专业进了门都是要研究些理论性很强的东西,象文学这类的也不例外,这也是我坚决不考文学类研究生的原因,怕失去对文学那种美的独特感受,再加上一些研究之外的你所不能控制的因素,入门前的美好幻想很容易会被入门后冷酷的现实所打破。再者你喜欢的专业也许因为其他种种限制使你没法做出大的成果,岂不是很郁闷的事?象我认识的许多读文学专业的,当初凭兴趣进了来,做起研究来却很吃力,最后只能把自己所学的这个专业当成鸡肋,也使这个专业把自己当成鸡肋,原来对这个专业的兴趣也会减退不少。如果真的喜欢某个行业,我们大可以作为业余爱好来做。做外交的业余研究语言成了语言学大师又不是没有先例。但如果选择的是自己容易出成果的专业,对专业来讲自然是件好事。个人也会在一次次成功喜悦的体会中产生和提高对这个专业的兴趣。

如果实在不知道自己擅长的是什么,我这里有个小偏方,就是从网上看看对自己生辰、所属属相和星座的介绍。也许有人会说这是迷信。但如果星座里所说的与你的性格特征相符,这何尝不是进一步认识自己的手段之一呢?至少我是从这些东西开始走出认识自己的第一步的。

对于学校,我的感觉是如果有原来毕业学校调剂的可能性还是报名校好。这样考不到名校,过了线也可以到自己的学校上研。再是名校的公正度要比地方学校高。虽然这几年对名校黑幕曝光曝得厉害,但名校正在用着许多程序来保证相对的公正,这在以关系、血缘为依托的中国已经是一个进步,虽然步子还需要加大。当然如果是导师够“靓”的话,去他手下做研究就不必考虑学校的牌子硬不硬了。因为导师本身就是一个很硬的牌子。

这里特别想针对报北大的人说几句。北大是中国最排外的大学,因为她有这个资格。我这样说也许有的人会不高兴。其实我也是一直向往北大而孜孜以求之的。但到后来因为导师们的态度让我寒心。考前与导师们联系,导师们明确表示,外校来的即使初试考分很高,做起研究工作来也比不上北大自己培养的学生。这种观点SB不SB,容我以后再讲。但只凭这一点,即使能考上北大的外校生们,也注定要在导师的歧视下做事,这种感受也许是那些过来人才能讲的。偶没资格,就不讲了。我所做的只能是放弃,并祝那些有着与我曾经一样的“北大梦”的人美梦成真。而北大对试题、参考书目等等都是封锁的,这样表面上是不要学生因备考而备考,要求“综合素质”,而实际上却是激发了更多的暗箱操作。能搞到资料的就比搞不到资料的有优势。这样公平公正又体现在哪里呢?我觉得能考上北大的是两种人,一种是真正的通才+天才,无论这个专业里哪个方面的知识都样样精通,另一种是对北大这个专业情况了如指掌的人,包括试题、笔记、学术动态等等都要搜集到,如果只是凭着热情而一无准备,那无异飞蛾扑火,就等死吧。我所认识的考上北大的一个师姐,当年并没考上,到北大跟读了一年才如愿。北大里“有北大特色”的东西实在是太多,我知难而退,愿给后来者一个借鉴。

2、考研复习场所的选择

在哪里考研比较好?我的经验是:名校周围,如果不是名校,大城市也不错。名校里名人荟萃,即使不读研,听听名家讲座也是莫大的享受,更不必说一些生活、学习上的便利以及那浓厚的学习气氛了。而那些所谓的考研专家自然也把名校当作他们角逐的首选,所以有时会免费或是花费很小的代价就可以享受到终身受用的大餐也是不可能的事。我的关于英语学习的一部分知识就是在山大听免费讲座得到的。当然大城市生活费用比较高一些,已经形成自己一套学习方法的人可以不必这样做,在哪里学都无所谓。

3、考研过程中的一些小经验

有些过来人把考研描绘成牧歌式的很悠闲的过程。我不否认有这样的牛人,可如果后来者也如此去准备考研,那很可能学得轻松,死得壮烈。以我的经验来看,谁都没错,但对考研感觉的传递上出了错。我在得知自己分数的那一刻,也是真的有“胜似闲庭信步”的解脱感,回想备考时的岁月也似乎是平平淡淡、一身轻松了。然而实际上,在此前,在我拿起电话听筒拨号码的时候心都是在不住地打颤,不知道是怎么样一个结局。我想那些过来人讲的感觉是真实的,但这感觉是他们考后再回首看考研历程的感觉,而非他们真正备考时的感觉。后来者如果照着这样的感觉去备考,自然是大错特错了。如果你在班里学习是前三甲,也许会轻松考个研究生。但这样的人是已经把学习“习惯当自然”的那种,他学习的用功程度和学习的效率你知道吗?所以,如果要备考,就不要想着轻松地拿到通知书。记忆本身就是一个把知识“刻”到脑子里的过程。不辛苦怎么成?

考研还有一个其他干扰的问题,比如上网、找工作之类,往往让人心神不宁。对于上网我的意见是,只查信息和资料,闷的时候发发贴子也可以,聊天游戏之类能避免就避免。我的两次成功考研考前三个月除了浏览和下载加油站里的英语和政治资料就几乎没出过水。特别是这一次,几乎就是在济南这个大城市里过着隐居的生活。至于其他问题,既然把考研当作当前的主要矛盾,那么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处理方式我就不必多说了吧?

考研是脑力活也是体力活,保持一个好的身体状态是基本要求。我个人觉得长跑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不仅能使头脑清醒,而且能够锻炼一个人的意志。每天的营养最好是每天两袋奶、一个鸡蛋,鱼、蔬菜要经常吃,对保持大脑的清醒很有好处。其他的菜也适当吃一些。

学习是很累的工作,要保证的是效率而不是时间,所以休息与备考是同等重要的。计划也很重要,如果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订出计划表,复习的大体进度心里要有数。

关于英语

我的英语是很差的,在学校的时候虽然四级侥幸过关,但六级考了三次都没过,以为考研的时候天上能掉个大馅饼下来,结果却被块大石头砸个结实。呵呵。以前的几次也都是卡在英语上,最后两次过了英语线,初试也就过了,所以对我来说,考研就是在考英语,这种说法并不为过。

我对英语的考研经验也是摸索着进行的。报过自考英语,买了N种复习资料,罪没少受,成绩却出不来。渐渐感觉到方法是极重要的。感谢地学老竹子一脸褶子、感谢在山大听的讲座,让我从眼花缭乱的复习材料中走出来,明白了考研英语就是考研英语,不是自考英语专业,不是TOFEL,也不是那些模拟题和乱七八糟的记忆法。语言都是很感性的东西,不能用分析方法去解决。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准靶子,而这个靶子就是——单词和历年试题!

1、单词

单词是我最头疼的部分,我说自己笨,50%就笨在背单词上,只是拿了一本单词书就开始看,直到看得昏天黑地,真正记住了多少,只有到考研时才明白。而最终的解决办法也是比较笨的,但对于我个人很有效:最后这两次只用了大纲,当然必须是带汉语释义的那种,2003或2004年的都成。先是只看单词不看释义,知道的就划掉,2003年大纲里一共是5500多单词,我划到最后还剩下1500个不认识的,加上2005年新增加的500个一共是2000单词。好,这就是我要解决掉的。背过一段时间再看再划,直到都背下来为止。当然到考试的时候我也没有完全解决掉,但加上猜词等因素,过线是没有问题了。

这其中有几个问题,一个是单词书的选择,我只选了带汉语释义的英语大纲,这是权威,而且都是考研中用得到的最基本的东西,其他象联想记忆啊、英语单词加例句释义之类的书所起的作用只会先把你吓倒,对考研英语失去信心。学单词是为了通过考试,看到这个单词的时候立马就知道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读音如果不考听力作用也不是很大),而且以我的笨人看法,背单词只能用机械识记,联想识记、带例句什么的只有在一定范围内才有意义,但考研英语似乎不在这个范围之内;二是单词的所有汉语释义都要背下来。考研英语考的是单词的深度也就是词的多义性,那些冷僻释义是出题人的最爱,只要有一个义项没记住这个单词就不能算过关。所以一句话——背单词吧!

2、完形填空填句

感谢褶子寄的新东方资料,里面对试题的分析倒在其次,最打动我的是那几位老师反复强调的一个字——背,把试题背下来。而这其中完形填空是绝对要背的,因为如此才能适应出题人的思路,适应试题的语感。而且其中有许多填空题都是连续考过的。象subject to这个词组的用法连续考了三年。所以一句话——把完形填空背下来吧。

完形填句是新出现的题形,因为是第一年考没参照,我当时买了比较有名的一所考研学校的几套题,做的时候就觉得简单,考研题绝对不会把first,then这样傻瓜级的关联词都列出来让你选着填的。果不其然,这次考试完形填句是我花时间最多也是感觉最糟糕的一项。由此得出结论:不要模拟,只要真题!

3、阅读

说实在话,对于阅读我只做到了熟读,背不下来。不管怎么说,阅读还是要多看,越熟越好。当然这是做好题目的一个方面,另一个同等重要的方面就是分析各个问题的题目和选项,把出题人的思路、把正项和各个干扰项都分析透,这是主要的。此外如果还有空闲可以看看石春桢的220篇,按老曹的话说,看一半就可以。难度上我感觉比考研题难一些,也许是因为超纲单词比较多的缘故吧。但千万不要做他出的文章后的问题,感觉和考研题不是一回事。如果时间还比较充足,可以看看你报的专业的英文版的书,绝对有帮助。当然这期间真题还是要经常看。

4、写作与英译汉

我的写作水平原来是小儿科的,感谢在山东大学听的那次曹其军的讲座,小老头其貌不扬,但讲课的时候很可爱。如果谁想报辅导班,报报他的倒也有趣。呵呵。至少他所传达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中国人写英文实际上是汉译英的过程,所以要准备一本水平适当的有汉语释义的英语书,个人觉得《新概念英语3》是比较合适的,第四册就有些过于高雅了。先自己把书上的汉语释义翻译成英文,再与正文对照,这样的写作水平提高很快。

这次新出现的应用文写作,英语自考的英语写作基础里就有相关内容,可以参照,当然加油站里也有好心的网友提供了那么多资料,也足够应考了。

英译汉还是做真题,另外220篇里的难句释义也很有帮助,新概念-4也可以。

5、听力

2005年未考听力,不知道那些教育部的大人们会不会一时兴起,再重新来过。反正我的听力也没费太多的时间,平时准备个收音机,学累或是吃饭的时候听听美国之音VOA和英国BBC之类的,只要能跟得上语速,听懂个大概就成。临考时再买几盒磁带集中反复听,听力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复试中的听力就更不必说了。

我对英语就这几板斧,大纲+真题+新概念,就这些。当然水平高的考80多的自然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我没资格给人家说。反正我2004年用的大纲+220篇考了51,这次用的大纲+真题+新概念,考了66。

关于政治

我的政治分数不高,这些年总是60到70之间。究其原因,我比较喜欢政治中能增长知识、锻炼思维的那部分,而对毛概、邓理之类没什么兴致,也许这就是政治觉悟不高的表现吧。不过对于政治也和英语一样,历年试题是放在首位的,而且近年出题越来越注重分析和综合能力的考查,对我个人来说还是比较对路的。书嘛,坛子里的高手们都推荐烂了,红宝书+分析,我也是走的这条旱路。

至于数学,我是学文的,没什么经验,不过据一个考上北京理工大学的GAY弟讲,他是把历年试题和考研书里的典型例题都做了N遍,直到遇到这类题型心里绝对有数后考到近满分的,这对于不是数学天才的人来说也许正对了“勤能补拙”的古训,所以说,不管是哪门公共课,“真”就是真理,就是一切!

关于专业课

学校不同,专业各异,应试科目当然也不一样,所以只能在这里通论一下。首先历年试题是必不可少的。我第一次考北大古文字专业也是栽在复习不全面上。只看了甲骨文和金文,却没看战国文字,而那次只这一部分的分值就与前两部分总和相当。笔记能收集到的话也收集一下,特别是象北大那样考试内容不透明的学校,更应如此。

复习方式上,如果象我一样背过就忘,却知道怎么去综合发挥的,建议参考书为主,要先通看一遍,然后再看相关的书与资料,要尽可能全看到。这样最后再看参考书的时候就会有许多新的感悟。做题时也更容易发挥。象这一次我报的专业其中一门专业课只考了40%参考书的内容,而其余60%都是散见在相关书上的内容,如果不是看过相关的书籍,后果真是不敢想象。当然如果你属于死记硬背型的,那还是先把参考书背过再去涉猎其他相关资料。特别是象文史一类的,我的感觉是导师比较看重对以前著作的把握上,原文原字是最能吸引他们眼球的。许多学科都有些核心的知识,先要把核心的知识掌握以后再论其他,也更容易掌握。

对于记忆内容的保持,我觉得每天晚上睡前或早晨起床前能把此前学过的内容都过一遍是最有效的,胜得过你一遍又一遍地翻看。

关于考试时的状态

准备一块巧克力(听说红牛也不错),考政治的时候用不到,考英语的时候也会用到。人不是机器,考到中场脑子卡壳是常有的事。不及时进行养料补充会影响在考场上的发挥。

另外英语阅读中每个短文的第一句必须要读通,这不仅是因为第一句往往是主旨句,关系到对后面句子的理解,也是建立你信心的一个过程。如果开始没读懂,也许就要返回来再读,会花费更多的时间。

答题时也象许多过来人说的那样,尽量多答,只要看对得上的。名词解释要当作简答来答,简答要当作论述题来答。因为你并不知道标准答案上的要点是哪几个,只能把知道的要点全罗列上。

关于非应届考研

我知道我们很难,许多事情是在校的应届生们没法想象的。对于我们来说,更需要的是因人制宜,脚踏实地。我虽然这一次是辞职考上的,但曾在职过线过一次,专业不怎么样,但关键是专业课奇简单,两本书(内容还有删节)就可以搞定,这样可以空出充足的时间学英语。以前听同事说起过一个3岁孩子的母亲送丈夫考上清华后,自己也在职考上清华的MBA,崇拜之至。于是下定决心在职考北大,光荣地死掉后才得知人家虽然是在职但请了假,一心在家复习考上的。所以在职的如果决定要考研,对学校和专业的考虑就要实际一些,权衡利弊后再决定。这其中要保证的是学习时间。因为精力不足可以用时间补,时间不足能靠精力补吗?如果上班时间能看书最好,但现在的中国不是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现状是学习反而成了罪过,所以如果精力上没法保证,英语、政治又不是学得很好的,选择学校及专业就要切合实际一些,不能让专业课给down掉。

至于辞职以后或是应届没考上的,没考上就没考上,以我的观点还是先找工作。不要把踏入社会想象得象洪水猛兽一样可怕。当年以我内向的性格比你们更怕工作,以至于要进行心理咨询,结果却是工作本身让我懂得踏入社会没什么可怕,反而是一个人成熟起来所必须经历的过程。相反,从本科直接读研如果不是去搞研究,那么在人际交往等等劣势就表露无遗了。在单位的时候因为工作上的原因曾经接待过一个银行的科员,西安交大研究生毕业,明显感觉出书生气十足。而这种书生气是那种死读书之后的书生气,与我工作以后的书生气还是有很大区别(所以现在看还象没出校门的学生,先自赞一个:P)。所以如果你没有绝对的把握能考上,参加工作也不失以商养学的一条途径。

关于复试失败(包括被黑手暗算)

这是谁都不想遇到的,但总会有人遇到,特别是现在增加复试比重和淘汰比例之后,不管事先你做没做过准备(包括与导师套关系之类),做过多少准备,如果复试被刷已成事实,那么怨天尤人就于事无补,除非你象甘德怀那样受到明显的不公又能挺身而出,闹出个名堂来也成,否则就当作一次练兵吧,当作一次与挫折(黑暗)的亲密接触吧,至少会让我们对现实的丑陋有更深的了解和理解。但决不能在意志上消沉下去,这样除了对自己有害起不到任何作用。

以我为例,2004年考上一所全国排名前十的学校,因为是跨专业又没搞小动作,结果复试被刷。当时的确很被刺激,觉得自己一下子成熟了不少。也感谢地学版的DDMM们所给予我的鼓励。这次报了比那所学校名气高的学校,全国数一数二的专业,数一数二的名次,至少在心理上已经把之前的那学校比下去了。这些事就象追爱人,如果不是你的原因追求不到,就让他(她)滚蛋,去追求更好的,相信不久的将来你会让他(她)后悔不迭。

关于复试

复试一般都是考察两项内容,一个是你的英语听说能力,一个是你的做研究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那是没法准备的,看你的水平如何了。而英语听说在笔试中用不到,在这里也要用到了。英语版里有那么多经验和范文,我就不罗嗦了,只是有两点,一个是自我介绍要写得长一些,因为复试时英语部分一般占5分钟左右,时间多了老师耗不起,少了问不出水平。所以尽量写到3分钟以上,临场时能拉到5分钟最好,这样老师即使要问你问题也就只能问一两个了。准备太长的话老师也会打断你,开始他的提问环节的。再一个是要自己先想想老师会问到什么问题,自己会怎么回答,然后把表述时不熟的单词拿出来查查。偶复试之前就跑到学校附近的书店里把自己自认为能用到的单词都查了一遍,结果回答问题的时候都用到了!这时老师的微笑也许是对自己最大的肯定了。

关于录取后的工作

录取通知书来的前后也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也是经过这一次才有所了解。一并列出来让大家少走些弯路吧。

1、复试后、录取前的政审

所谓政审就是学校要对通过复试的人进行政治审核,看有没有政治污点、受过处分之类的,很带着些阶级斗争时代的色彩。而个人记录都是保存在个人档案中的,所以现在的政审实际上和调档是同义词。如果政审没什么问题学校就把档案留下了。档案是什么我就不必说了吧,不明白的自己在网上查查。档案所在地就是由谁保管着档案,这要由专门的机构,象有档案保管权的单位、人才交流中心等等,个人是不能保管档案的。一般的规定是档案在个人手中超过一个月就不能办转移手续了。调档需要档案保管部门的转移函和签章,如果单位不放人你就走不了。所以这些在报考时就应该考虑到的。

2、工资关系

档案一般包括两方面,一个是人事关系,就是你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学习过干过什么工作担任过什么职务之类的事,对在机关事业单位里工作的人比较重要;另一个是工资关系,就是你在历次工作中执行的是什么工资标准。里面还有许多小项,象是职务工资、津贴、奖金什么的。但对于学校来说,他们想要的只是两项,一个是你参加工作的时间,一个是你工作的年限,即工龄。这是我问学校招生办的人亲口对我说的。参加工作时间档案里都有,工龄则是虚工龄,从参加工作时间一直算到你考上这段时间。但据我所知有些毕业后没找工作再考上的也把工龄写上了,这样就是从毕业时间开始算了。工龄是和读研时的生活补助相联系的,一般的规矩是分为三档:工龄满两年的比应届的每月多20,工龄满四年的比应届的每月多40,工龄再多的也还是这个数。所以工龄是一年或者是四年以上的基本没什么用处。另外补助金只是发给统招也就是非定向的学生,委培和自费的没有,所以也不需要开具什么工资关系证明了。

3、保险和公积金

可能各地的处理方式不一样。养老保险可能是各省有规定。山东省是读研期间不必交,等到研究生毕业找到单位后再转。按以前的规定是读研期间的养老保险由供职单位代缴。只是现在好象没有这种好心的单位了。不过为了未雨绸缪,养老保险还是交到上学时为好。这是指以前交过养老保险。如果以前从没交过的不在此列。

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可能是各地区自行规定的,医疗保险不能退保,只能把医疗卡里的个人圈存部分用完就成了。我可是买了不少药哦。失业保险单位没办过。

住房公积金山东的办法是辞职时就由单位出面给退出来了,金额可是不少哦。

4、团关系

因为偶思想落后,到现在也没混个党员当当,所以只能谈谈团关系,这也是招生办的人亲口说的,读研转不转团关系都无所谓,年龄超过28就退团了。就这么简单。

给GAY与LES们的话

我知道在现实中我们承受了太大的压力。我也曾经埋怨过上帝为何给了我这样一个身份。而现在看来这未尝不是件好事。这个身份让我对其他人尊为金科玉律的社会准则有了疑问和自己的思考,进而对整个世界有了新的看法与评价。这是一个思想深化和道德重塑的过程。而且从我所认识所接触到的范围总结来看,同性爱者比异性爱者获得成功的比率要高。在我们身上兼合着男性与女性两种性别的特质,使我们无论在思维方式上还是在人际交往中都能处理得更加全面和稳妥,也就更能接近成功。古往今来,无数的同性爱前辈,象柏拉图、亚历山大大帝、柴可夫斯基、图灵,以至是全国人民最敬爱的人,给这个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与精神财富之余,也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因此,要利用上帝赐给我们的厚爱,努力去发掘自己身上成功的性格因素。我相信我们会因为我们的努力而获得上帝的认可。

只是,不要因为社会对我们身份的不认可就性乱,就放纵自己,或者象麦卡锡、萨达姆那样把自己的天才特质用到恶处。这只会使自己受的伤更多更深。希望在研究的道路上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我们的同志。努力!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