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风生水起

 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新闻资讯 >> 正文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风生水起

考研试卷库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风生水起

  张嘉是毕业于北京某高校计算机专业的一名研究生,现在在一家网络公司从事编程工作,与他的同学相比他的毕业推迟了半年,“所有的原因都是因为论文。”张嘉说,他从入学至毕业一直都找不到研究课题,不知自己该研究什么,更不知怎样研究。

“也没有时间研究,导师只顾忙赚钱,让我帮他自己的公司写程序,我交给他的论文,他根本

  就没时间看。”而据记者了解,与张嘉情况类似的人还有很多。

  日前,武汉大学宣布,该校2007级研究生培养将实行新机制,此外,参与该新机制试点的还有北大、清华、浙大、复旦等17所名校。武大此举,再次引发了中国的研究生该怎么培养的话题。

  费用不是焦点创新能力才是灵魂

  根据武汉大学新的研究生培养机制,一名优秀的硕士研究生,每年可从设立的基本奖学金、助学金和优秀奖学金中获得的最高资助达1.88万元。一名优秀的博士研究生,每年获得的最高资助将达2.72万元。若再加上专项奖学金,优秀研究生不仅没有学费之忧,而且也没有生活费之虑。武汉大学基本奖学金资助可覆盖80%的硕士研究生和100%的博士研究生。

  据了解,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将建立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和与科学研究紧密联系的导师资助制、导师责任制,通过统筹各个方面的资源,包括学校院系的资源以及社会各个方面的资源,来发挥导师的积极性,理顺导师和研究生的关系,提高导师培养研究生的积极性,促进研究生培养水平的提高,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研究生培养遭遇内忧外患

  统计数据显示,1997年,我国研究生报名人数是24.2万人,而发展到十年之后,2006年我国研究生报名人数已经增长到127.5万人,录取人数,1997年是5.1万人,到了2006年已经达到了34.4万人,录取率徘徊在3.7︰1。目前,除了美国以外,我国研究生培养规模是第二位。

  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在扩大,但一个担忧也日渐浮出水面: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普遍下降,很多学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专家分析,当前在研究生培养中主要存在着课程设置不完善、教材建设缺乏力度、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枯燥、导师或知识老化或受市场经济的功利性影响以及教育质量评估制度与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这不断引发了人们对研究生教育质量下降的抱怨。

  调查发现,现在的研究生,普遍存在从早先导师和学生是一对一,或一对二、三,到现在的一对八,甚至个别学校、个别热门专业一个导师带着二三十个学生,而有的老师却招不到学生的现象。某高校毕业的冯宁告诉记者,她从入学到毕业就见过自己的导师两次,一次是开题,一次是毕业。在一家媒体工作的王辉在学校呆了一年就出来实习了,“研究生的课程跟本科没什么区别,我读研就是为了混个文凭,将来能更好地就业。”

  如果说早年进入我国,并出现“三足鼎立”之势的托福、GRE、雅思,还主要是集中在吸引优秀学生到国外读研深造,那么,这种争夺已然延伸到了本科生源。今年夏天港校与清华、北大的录取“状元”之争,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有待深化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培养研究生,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留在国内深造,实已是国内高校思考的当务之急。其实,教育界早在几年前就提出了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及试行的问题。

  今年4月份,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研究生院院长白春礼院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表示,中科院在积极酝酿研究生培养改革,内容涉及改革招考方式,扩大导师选择和面试的录取权重,侧重考核学生的逻辑思维、综合能力以及对科学问题的敏锐性和进取心等;使用弹性学制;分担培养成本;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等多个方面。

  此后在今年7月份,北京大学正式向社会公布:从2007招生年度开始,将实行进一步完善奖学金和助学金设置和评定办法,停止使用沿用多年的研究生培养类别,北大的研究生不再有“计划内”、“计划外”、“定向培养”、“委托培养”、“自筹资金”之分。北大明确表示,研究生培养经费、奖学金和助学金的改革只是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一个部分。

  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平,与之相关的如考核评价体系等一系列问题还有待完善,国人拭目以待。

  (光明日报)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