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研究生的扩招,使原先带一二个研究生的导师忽然间增加到十几个,多者已逾二十。 图:国新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读研值吗?调查显示,52.9%的人认为现在读硕士研究生不值,53.6%的青年学子认为读研值不值的关键在于“跟了哪个导师”。看完这两个数据,许多人不免疑惑,为什么近半的人认为读研不值?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读研值不值与导师有关系吗?如果我们再作深一步的探究,不免要问,扩招背景下的研究生到底该如何培养才不贬值?我们这个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对于这些当前的热点问题,我们专访了国家级教学名师、中山大学黄天骥教授,以期解开谜团。
人物简介:
黄天骥 1935年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195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现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委员会会员;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曾任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中山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史和戏曲史教学和研究。2004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
读研值不值?
其实是个价值观的问题
值不值关键是读研的态度
黄天骥教授认为,“读研值不值关键是读研的态度。你读研的出发点是什么?如果只是为了换一个地方,换一份工作,但最后就业不如意,未能如愿,由此就认为读研不值。这是非常短浅的眼光,把读研当作了买卖交易。值不值?这样提问题,也太‘实用主义’了。”
读研值不值其实是个价值观的问题,每个人的价值观不一样,导致看法也不一样。近半的人认为读研不值,说明很多人以功利的态度对待读研,他们不是把读研作为提高自己的水平的机会,作为对事业的追求。另外,他们作出这个判断,实际上也说明人们对研究生教育的不满意。尽管这些年来,研究生教育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确实不够完善,应该检查反思。
目前研究生教育状况不理想,黄教授认为,很重要的原因是由扩招引发教学跟不上,就业跟不上。其中研究生就业不能尽如研究生所愿,是导致有些人产生读研不值的重要原因。现在有相当多研究生希望到东南部城市就业,但各种原因出现僧多粥少的困局,个人的出路没有安排好,在这种情况下,从实用主义的眼光来看,自然认为读研不值。至于研究生招生如何更符合科学发展观,更符合教育规律,这是教育部门应当引起注意的。
选导师,为人为学更重要
近半的人认为读研值不值的关键在于“跟了哪个导师”,其次才是自己的努力。黄教授认为,老师的水平有高低,名声有大小,这是客观存在,但不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作为老师,也有一个成长的过程。何况,“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者有的是。因此选择导师,关键是了解他为人为学的问题,为人为学做得好的老师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很大,甚至对一生都有影响。他说,“像上世纪五十年代我读中大时,中文系的王季思、董每戡、詹安泰老师,对我的影响很大。这种影响是耳濡目染的,他未必耳提面命,但老师们的道德文章,治学方法,会给人许多启发。”
对研究生来说,有好的老师指导,的确也很重要,但好老师应该是指为人为学方面的,如果只从未来就业的角度着想,找一个有名声大的老师“借光”,那是非常功利的。读研不能从功利出发。以功利思想培养人才,社会就会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