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国彪院士谈研究生培养:导师也要培养

 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新闻资讯 >> 正文 顾国彪院士谈研究生培养:导师也要培养

考研试卷库
顾国彪院士谈研究生培养:导师也要培养

虽然相比电气工程在中国的设置,中国科学院电工所的历史比较年轻,但是在培养研究生(Q吧) 方面,电工所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工所研究员顾国彪从电工所恢复研究生招生就开始指导研究生,他回顾了电工所的研究生培养之路。

研究生招生初期:

5个导师带一个研究生

1958年电工所建所初期就开始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当时仅有3名硕士生导师,到1964年共招收了8个研究生。“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研究生招生与培养工作被迫中断。1977年底,电工所恢复研究生招生,下设两个硕士点,“电工新技术”和“电机”。1978年到1985年,电工所共招收研究生51名。后来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高电压工程”、“电力电子技术”和“电力传动及自动化”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那时的硕士生导师资格受到严格限制,只有老资格的研究员才有招生资格。一般是一个副研究员或高级工程师导师招学生,必须组织研究生指导小组一起指导。“我虽然是电机研究室主任,但也没有资格单独带研究生,而是和老的高工一起联合培养,5个导师带一个。”顾国彪说。

研究生指导小组的集体指导并不是“三个和尚没水喝”,而是非常热情和积极。尽管指导小组的成员大多没有带学生的经验,但是指导思想很明确——基础理论一定要扎实,而且要动手干活,让学生尽快进入搞研究的状态。

1986年电工所争取到二级学科“电工新技术”的博士学位授予权,仅限于磁流体发电及超导电工。

经过实践检验,电工所培养的硕士生质量是高的,基础理论很扎实,动手实践能力也强,颇受国外专家赞赏。1986、1988、1990年,顾国彪利用三次出国参加国际电机学术会议的机会,听说电工所电机学科培养的硕士生在德国得到很高的评价,很快就替代了德国博士生的研究工作,他感到由衷的高兴,“看来,我们培养的硕士研究生,相当于博士生了。”

为此,顾国彪曾经写了一个考察体会。他和学位委员会的谭作武研究员商量,认为电工所电机学科只设立硕士点太缺乏自信心,提议申请博士学位授予点,并缩短硕士生的学习期限。可惜,电机学科博士点一直未获通过。因此,一级学科博士点也就没有资格申请。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自动

把我们升级为一级学科”

根据当时的规定,“电工新技术”二级学科博士点,仅能招收磁流体发电和超导两个专业方向的学生,使得电工所的博士生招生规模受到很大限制。1999年,电工所仅招收到了3名博士生。为了改变不利的局面,电工所不断申请扩大二级学科电机博士点,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通过。屡败屡战的电工所开始寻求更大的招生空间。

首先是从扩大“电工新技术”二级学科的招生范围入手。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工技术的内涵在不断扩大,电工技术与其他学科交叉,形成了生物电工、电机蒸发冷却、新能源发电、微细加工、计算机仿真等许多新的学科生长点。电工所通过不断的努力,终于突破了“电工新技术”仅包括磁流体和超导两个方向的限制,开辟了许多新的学科领域,在扩大了招生范围的同时,也拓展了“电工新技术”的学科内涵。

1999年,顾国彪主抓电工所研究生教育,恰逢“电机与电器”二级学科博士点申请。顾国彪认真分析了以前申请失败的原因,认为师资力量分散是最大问题。为此,顾国彪重新整合了全所研究员、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力量,使得整合后的师资队伍覆盖了微电机、大电机、小电机、特种电机和电机控制等各个方向,成为了全国最强的电机学科,其他二级学科也保持了实力队伍。就这样,电工所“电机与电器”二级学科博士点水到渠成。

经此一役,电工所在电气工程学科的强大实力给评审委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200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电工所“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顾国彪说:“我们并没有主动争取,评委们自动把我们升级为一级学科!”

2002年,电工所博士生招生数由1999年的3名增加到17名,在读博士生人数达到32人。随着国家扩招政策的开展,电工所的博士生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到2008年电工所累计招收博士研究生共241名。

最大的特点:

理论联系实际

电工所是战略高技术研究所,研究的课题都有很强的工程性。一方面重视基础研究,一方面强调科学实践,强调为国民经济和国防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因此,在研究生培养上,也秉承了这一传统。

“电工所是战略高技术的工程研究所,我从来都不赞成纯理论的推导研究,那只是在文献狭缝中找题目,并不能真正作原始创新。我强调要从实验中获取自己的数据,再上升到理论。重视培养研究生的研发能力,做国外都没有的新技术,既动手又动脑。”顾国彪说。

为了让研究生们有更多的实践机会,电工所的每一个研究组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条件和试验设备。导师从课题中掏几万、十几万元买实验器材,为了让学生有实践的机会,使得毕业论文的实验数据更可靠,这种状况在电工所已是屡见不鲜了。在研究生的学习期间,学生不仅在实验室里做实验,还能获得充分的工程实践机会。

“我以前有个刚招进来的硕士研究生,带他到电站工程现场去,他站在电机上,问电机在哪里。我告诉他,你就站在电机上。他说,一座房子那么大的电机吗?这个课题我不敢做。后来,这个学生经过锻炼,可以独立做实验了,毕业也找到了很理想的工作,在美国工作得很好。”顾国彪举了一个例子。

在基础研究方面,电工所反对为论文而论文的理论工作,要求研究生摆脱学究式的学习方法,在学习国际上先进学科的资料及论文时,跳出先人或国外论文的框框,结合我国的国情,开拓创新,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实在贡献。顾国彪在研究生开学典礼上告诫学生说:“不要光看国外文献,还要看破文献,否则再好也只是跟踪。”

顾国彪主张:在工程研究领域考核研究生时,申请发明专利和发表论文应同等重要。在招生问题上,他建议吸收有工作经验、实践经验的学生,或者在学生入学后,先工作两年再培养,以避免“高学历、低能力”的现象。顾国彪呼吁,大学工程学科教学应进行改革,要通过各种措施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实践能力的追求。

“导师也要培养”

在顾国彪看来,不仅学生要培养,导师也要培养。扩招之后,为了保证教育顺利进展,提高学生教育质量,电工所在几个研究方向上分别建立了督导小组,由退下来的老博导、老硕导督导新博导、新硕导。督导小组制定指导制度,帮助年轻的博导提高教授能力。

督导小组要求导师及早为学生确定好研究培养的课题方向,提高其学习的目的性;要求导师给学生提供好的试验条件和实践机会,让学生参与研究助理的工作,培养独立工作能力。为了创造学生潜心学习的条件,研究助理还给予一定的津贴,视其工作的情况,每个月补贴300~1000元不等,改善了学生的生活条件,减少了后顾之忧。

“总之,抓进、抓出、抓过程。研究生进电工所不容易,出去也不容易,我们一定要保证质量。”顾国彪说。

除了在专业教育上给导师把关,督导小组还重视导师在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和心理健康上的教育。邀请北大医院的心理学专家来给导师讲课,使导师们掌握学生心理,多与学生沟通,促进其全面发展,避免学生心理负担过重而影响学习及今后的生活、工作。

因为严厉,所以基础扎实,质量高。电工所的学生很受就业单位欢迎,不仅就业率100%,岗位上的反映大都也比较好。博士生阮琳刚毕业四年后,就成为蒸发冷却技术学术带头人之一。三峡总公司投资建个实验装置来验证她的仿真数据,结果无可挑剔。前人的工作积累以及她做的工作,取得了技术决策及专家的认可,获得了两台发电机的合同。在投标过程中还挤走了国外著名企业的技术,为国家节省了约2亿元人民币。“要知道,说服工程界很不容易,三峡工程一台发电机组几亿元,技术不成熟,谁敢轻易用你的东西!”顾国彪说。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