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教育厅表彰了33名“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教授曾庆孝获此殊荣。从教39年的他,是这样看待学生的素质培养的:“我要求我的学生一定要学会待人接物,一个人的品质是最重要的。”在每年面试研究生(Q吧)
过程中,他总喜欢问这样的问题:“你会做饭吗?”
曾庆孝表示:“从会不会做饭可以看出他是否勤快,热爱劳动;作为食品科研人员,加工与品尝是产品开发必不可少的。别看清洗试管、切肉片、调料、炒菜,这是基本功啊!”在曾庆孝眼里,不会做饭的学生不是他喜欢的“好学生”。
除了用会不会做饭来判断一个学生,北京某高校的一位教授还靠观察细节来考核学生。比如观察学生如何与自己联系,从一个短信、一封电子邮件等,都可以看出学生在待人接物方面的细节问题。他认为,如果连简单的待人接物都不会,即便学富五车,不能为社会所用也只能是浪费。
两者对研究生的“考核”方式不同,却殊途同归,都是要看学生除了考试能力以外的素养,而这种素养恰恰是当前一些研究生的软肋。其实,做饭也好,接人待物也好,和搞研究、学习都有异曲同工之妙,牵涉到统筹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众多学科,而这些知识,对一些研究生来说,正是需要加强的综合素质中的一部分。否则,不会洗衣做饭则有饿肚子之忧;而不会待人接物,恐怕更不会有团队合作之精神,更遑论在学科日益交叉发展的今天取得科研上的成就。当然,这些素质的缺失,除了本人外,教育系统和父母的疏忽也应该记上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