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军、考公务员、[参数1]、工作、选调生……”面对众多诱惑,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们似乎有些茫然。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630万人左右,再加上去年未就业的近90万人,就业形势仍很严峻。但是,从各招聘会现场和用人单位的招聘情况来看,我国部分地区“用工荒”现象仍十分严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有人认为,岗位有的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是择业难。
大学生可“先就业再择业”
去年,河南师范大学的小闫为了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跑遍了省内的招聘会现场。临近毕业,小闫提前为自己定下了最低的择业目标。1.职业为高中教师,2.城市为西安或洛阳,3.工资待遇不能太寒碜,4.学校自己必须喜欢。乍看上去,要求也不是很苛刻,但他跑了一个多月还是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不是因为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不好,就是嫌工作时间长,压力太大。至今小闫还在四处奔波找工作。
“像小闫这样的毕业生大有人在,他的这种状况其实是一种不理性、理想化的表现。”职业规划专家、郑州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张威说。张威认为,大学生找工作,必要的标准是应该有的,但大学生还应该根据社会的形势和环境的变化学会灵活变通。由于大学生长期待在校园,对社会了解不够,因此会对社会理想化。但真正面临就业,接触社会,就会了解到社会竞争的残酷。现在是大众化教育,大学生已不再稀缺,企业开始选择人才,而不是人才选择企业。他建议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要学会迅速转变就业观念,不妨先就业再择业。
“大材小用”的心理最可怕
如今的大学生,尤其是名校毕业生,对就业往往有着较高的期望值。普通高校大学生,只要求能养家糊口就行,如果没有太大的生活压力,也不愿干太辛苦的工作。毕业于河南经贸职业学院的小万同学,一直向往大城市。年前在大连找到一份文秘工作,工资2000元左右,但还认为公司环境、待遇不好而率先“辞退”了该公司。年后,她又来到深圳打拼,找了好几家还不如大连那家公司。最近终于在一家外企找到了工作,干的是营销策划,但整天得跑东跑西。说到此,她也很后悔当初的选择。
一份国内的调查报告显示,多数高校毕业生对首次就业的工资水平通常要求不高,但都希望从事一份“体面”的工作。对此,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的范跃杰同学也有同样的看法,他认为,大学生上了这么多年学,都不想享受和农民工一样的待遇,对工作要求都比较高,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
对此,我省业内专家表示,大学生刚毕业,没有工作经验,其实要求不应太高。只要能找一份自己喜欢,和自己的专业有关的工作,在企业里自己能够找到学习和施展才能的空间就行了,最重要的是具有发展潜力。
“职业规划”有助于择业
“就业成为‘老大难’,还与大学生没有清晰地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合理规划有关。”张威说。其实,在记者采访的大学生中,近70%的人在即将步入社会时,对自己将来要干什么还不甚明了。
他们大多数随大流,凭感觉走,认为大学生必须要留在大城市发展。尽管大城市就业市场竞争激烈,但不少大学生还是不愿回乡。“好不容易考出来了,怎么能就这么回去呢!”这就是他们的想法。
张威表示,如今国家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如“大学生村官”、“志愿服务西部”、“三支一扶”、“大学生入伍”等,他们完全可以通过这些途径为自己找到一个好的归宿。他还告诫毕业生,[参数1]、考公务员、选调生等,都是很好的发展方式,但大学生一定要对自己有个清晰的认识,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并适合自己的。有些大学生没有目的,[参数1]、考公务员、选调生同时准备,带着“试试看”的态度,结果因备考不充分哪个也没考好。他建议大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还有实际情况,对自己的未来合理规划,提前为自己定下目标,坚定地走下去。
不怕没经验,最怕频“跳槽”
有些人是为找工作难而犯愁,而用人单位却因选人才而为难。
在今年河南中医学院校园里举行的招聘上,到会的331家单位提供了7840个就业岗位,校本部供需比例达到1比3.3。但是为啥用人单位还是找不到合适人选?
在招聘会现场,记者听到这样询问大学生的:“有男朋友吗?”“男朋友家住哪里?”原来,很多企业都担心大学生跳槽。武陟县中医院的招聘人员告诉记者,现在的大学生很多都是工作几年就跳槽了,小医院成为培养人才的工具。招人时之所以要这样询问,是想找到准备在武陟县扎根、定居、能长期为他们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他们从我们这儿学到了真本领,等到该为医院效力的时候,他们却跳槽到大医院了。”武陟县中医院院长张保国对新人有些“意见”。
在与用人单位的交谈中,记者发现,他们不仅担心跳槽问题,还担心大学生应聘违约问题。毕业生们为了提高自己找工作的胜算率,一般都是同时参加几个单位的招聘,有些甚至在单位工作一段时间就走人,扰乱了企业的正常运作。
张保国表示,其实他们不是害怕毕业生们没经验,技术差,而是害怕把他们培养成材了,却为别人干活了。(记者张可丹实习生田育臣娄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