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 现代物理研究所 现代物理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曾用名原子能系、物理二系、原子核科学系,是全国高校中第一批设置原子核物理专业的研究机构。1997年,原子核科学系改建为现代物理研究所。现有高水平国际化师资53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5人(包括多名外籍全职教授),含4名两院院士、2名美国物理学会会士、1名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学者、5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科技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及其他11名国家级青年人才。本研究所是我国核科学与技术的研究高地和高端人才培养重镇之一。拥有核物理与离子束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上海EBIT实验室,正在建设教育部重离子物理创新引智基地、国家基金委理论物理专款上海核物理理论研究中心、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本所重点发展四大学科方向--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核技术及其应用、核相关理论与计算物理。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量子色动力学和高能核-核碰撞物理、重离子物理和放射性核束物理、中微子物理与强子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量子光学与精密测量、激光加速物理、材料物理、核技术分析、离子束生物医学物理和离子束科技考古等。本研究所国际交流活跃,是美国BNL的STAR和sPHENIX实验国际合作组、日本KEK的Belle 与Belle II实验国际合作组、欧洲CERN的ALICE和CMS实验国际合作组、意大利GSNL CUORE实验国际合作者、俄罗斯JINR NICA-MPD 实验国际合作组及中国BES III实验国际合作组及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国际合作组的骨干成员单位。目前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和中科院战略性先导项目在内的各类国际合作和国家级研究项目70余项。本研究所是全国首批核物理与核技术博士点和硕士点之一,196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2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85年开始接收博士后研究人员。至今累计培养硕士280余人,博士140余人。毕业生活跃在核科学技术领域,多位杰出校友当选为两院院士。目前本所拥有3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即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拥有2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即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近年来年均招收研究生约40名。 |
34 |
|
|
|
070200(学术学位)物理学 |
33 |
|
|
01(全日制)核技术应用-核分析技术及应用 |
施立群 |
沈皓 |
张斌 |
02(全日制)核技术应用-离子束材料物理 |
施立群 |
张斌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3(全日制)核技术应用-聚焦离子束技术及应用 |
沈皓 |
04(全日制)核技术应用-材料辐照效应 |
欧阳晓平* |
施立群 |
沈皓 |
张斌 |
05(全日制)核技术应用-核技术应用 |
欧阳晓平* |
施立群 |
张斌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6(全日制)核技术应用-辐射技术应用 |
欧阳晓平* |
07(全日制)核技术应用-核技术考古 |
张斌 |
08(全日制)核技术应用-放射医学物理 |
王旭飞 |
09(全日制)粒子物理-量子色动力学和高能核-核碰撞物理 |
黄焕中 |
马余刚 |
陈金辉 |
马国亮 |
张松 |
马龙 |
10(全日制)粒子物理-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物理 |
黄焕中 |
方德清 |
马龙 |
11(全日制)粒子物理-强相互作用和强子物理 |
沈成平 |
Daekyoung KANG |
王小龙 |
罗涛 |
严亮 |
郭玉萍 |
12(全日制)粒子物理-喷注物理 |
Daekyoung KANG |
马国亮 |
13(全日制)粒子物理-QCD有效场理论 |
Daekyoung KANG |
14(全日制)粒子物理-重夸克和味物理 |
沈成平 |
王小龙 |
罗涛 |
严亮 |
郭玉萍 |
15(全日制)粒子物理-稀有衰变和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 |
罗涛 |
沈成平 |
16(全日制)粒子物理-希格斯与TeV物理 |
沈成平 |
17(全日制)粒子物理-QCD相变和高能核-核碰撞物理 |
严力 |
18(全日制)粒子物理-相对论流体力学 |
严力 |
19(全日制)核物理-中高能核物理 |
马余刚 |
陈金辉 |
马国亮 |
张松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20(全日制)核物理-原子核反应与放射性核束物理 |
马余刚 |
沈文庆 |
方德清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21(全日制)核物理-核天体物理与激光核物理 |
马余刚 |
符长波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22(全日制)核物理-激光等离子体加速与辐射 |
孔青 |
23(全日制)核物理-核物质状态方程与核天体物理 |
李增花 |
24(全日制)核物理-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奇特物质结构与现象研究 |
马余刚 |
陈金辉 |
张松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25(全日制)核物理-原子核结构与核多体理论 |
周波 |
王思敏 |
26(全日制)原子与分子物理-新概念等离子体诊断技术 |
胡思得 |
肖君 |
姚科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27(全日制)原子与分子物理-极端条件下的原子物理 |
胡思得 |
魏宝仁 |
陈京* |
肖君 |
姚科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28(全日制)原子与分子物理-先进光谱学实验技术 |
胡思得 |
邹亚明 |
肖君 |
姚科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29(全日制)原子与分子物理-原子结构和原子碰撞 |
邹亚明 |
陈重阳 |
魏宝仁 |
张雪梅 |
肖君 |
姚科 |
吴勇* |
30(全日制)原子与分子物理-磁约束核聚变芯部及边界等离子体中微观过程 |
邹亚明 |
肖君 |
姚科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31(全日制)原子与分子物理-离子的约束和控制 |
邹亚明 |
肖君 |
姚科 |
32(全日制)原子与分子物理-量子光学和基于自旋极化原子的量子传感与精密测量 |
赵凯锋 |
33(全日制)原子与分子物理-激光与原子分子相互作用 |
陈京* |
34(全日制)原子与分子物理-计算材料科学与计算机模拟 |
王月霞 |
35(全日制)原子与分子物理-反应堆材料中的辐照损伤 |
王月霞 |
36(全日制)原子与分子物理-原子、分子模拟设计在材料中的应用 |
王月霞 |
37(全日制)原子与分子物理-分子反应动力学 |
魏宝仁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38(全日制)原子与分子物理-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39(全日制)原子与分子物理-反应堆燃料及包壳中的多尺度模拟计算 |
王月霞 |
085400(专业学位)电子信息 |
1 |
|
|
01(全日制)电子信息 |
博士生指导小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