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设在东北地区的综合性地理学与农学研究机构,成立于1958年8月。2002年3月,原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和原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整合组建而成。现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是博士、硕士研究生授予单位。2005年圆满完成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二期创新工作,通过科学院的考核评估,顺利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三期创新行列。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主要发展方向是:针对湿地科学研究的国际前沿和国家对湿地生态、资源与环境的战略需求,结合东北地区农业生态与现代农业发展态势,以湿地科学研究为特色和优势学科,以湿地生态环境和区域农业生态为重点研究领域,以重点研究领域密切相关的地理遥感信息和东北区域发展等学科领域研究,系统开展资源、环境、生态、现代农业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主要研究领域是:湿地生态与环境、区域农业生态、地理遥感信息、区域发展。设有湿地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包括湿地生态过程实验室、生物地球化学实验室、水资源实验室、环境分析与评价实验室)、区域农业研究中心、地理遥感信息研究中心、东北发展研究中心;黑龙江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黑龙江海伦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长春净月潭遥感实验站、大安碱地生态试验站;中国科学院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吉林省生态恢复与生态系统管理重点实验室和黑龙江省黑土生态重点实验室等研究机构。
科技创新中,在黑土退化过程和驱动因子、苏打盐渍土水盐运移特征与空间变化规律、湿地垦殖后的环境效应、黑土农田Cd、Pb、As的含量及空间分异规律等方面取得了系统的创新成果,建立了黑土培肥、苏打盐碱地生态恢复与重建、无公害粮豆生产、区域综合农业节水等多项技术体系,构建了黑土肥力评价指标体系和农业土地资源数据库,提出了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布局和农业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的初步方案,为东北区域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和技术支撑;并且培养了一支多学科交叉的区域农业研究队伍;技术的应用推广亦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根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三期的总体要求,2006年研究所完成了科研、管理及支撑系统的组织结构调整,坚持人才强所的指导思想,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才能的人文环境,完善人才队伍建设的管理机制,坚持引进人才与所内培养相结合,实现了岗位人员的聘任。
国际合作不断深入,研究所与德国马普学会化学研究所、俄罗斯太平洋地理研究所、日本地球环境综合国立研究所、日本北海道大学、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水土研究中心、韩国国家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等分别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就学术交流、合作研究及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建立了稳定的合作机制。
野外试验站创新能力建设有重大突破。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试验站和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2006年成为国家级野外试验研究站。
主办的学术刊物有:《地理科学》、《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s》、《湿地科学》、《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挂靠学术组织及学会有:中国科学院湿地研究中心、中国生态学会湿地生态专业委员会、吉林省地理学会、吉林省遥感学会和吉林省环境学会环境地学专业委员会。
主要的下属单位: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
单位地址: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蔚山路3195号 邮政编码:130012
联系电话:0431-85542266 传 真:0431-85542298
电子邮件:neigae@neigae.ac.cn 网 址:www.neigae.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