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生理学考试大纲
I.考查目标
全面考察学生对生理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掌握,着重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当考察学生对本学科的新理论、新进展的了解。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1. 名词解释 30分
2. 简答题 40分
3. 论述题 80分
III.考查内容
绪论:生理学的概念,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和适应性。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体内的控制系统:反馈调节、负反馈和正反馈等概念。
细胞的基本功能:细胞膜的基本结构,膜的液态镶嵌模型。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跨膜信号转导的概念、主要的跨膜信号转导的方式和通路。细胞的生物电现象:极化状态、去极化、超极化、复极化、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等概念。细胞生物电产生的机制,组织兴奋及其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阈刺激、阈电位、局部电位。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血液: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血浆的化学成分。血液的理化特性。红细胞的生理特征。 白细胞的分类、生理特征和功能。 血小板生理特征和功能。血液凝固与抗凝。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输血原则。
血液循环:心动周期的概念和分期,心脏的泵血过程中心腔内压力、心室容量、心瓣膜活动以及血流方向等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心脏泵血过程中心室和心房各自的功能。心脏泵功能的评定: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心指数、射血分数的概念。心脏泵功能的调节(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和储备。心室肌工作细胞跨膜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原理。心肌兴奋性的周期变化,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产生的原理。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决定和影响心肌自律性的因素。心脏内兴奋传播的途径和特点。心肌收缩的特点。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决定血流量的各种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动脉血压的形成原理、影响动脉血压的各种因素。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及测定中心静脉压的临床意义。微循环的组成及其通路。组织液生成的原理,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及影响因素。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及作用,心血管中枢,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心肺感受器反射。心血管活动体液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心钠素,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激肽和前列腺素。器官循环:冠脉血流的特点和血流量的调节,肺循环和脑循环的生理特点,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的概念。
呼吸:呼吸的三个环节:肺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内呼吸。 肺通气原理:呼吸运动、肺内压和胸内压的变化。胸内负压的成因及其生理意义。肺通气的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的概念,顺应性的概念,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肺容积、肺容量、每分通气量、肺泡通气量和无效腔等概念。肺换气和组织换气:气体交换的动力,肺泡内和组织内气体交换过程,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O2在血液中运输的化学结合方式,氧离曲线的定义和影响因素;CO2在血液中运输的化学结合方式。呼吸运动的调节:延髓呼吸中枢、脑桥呼吸中枢和高极中枢对呼吸运动的调节作用,呼吸节律的形成,肺牵张反射,化学感受性反射和血液中CO2、H+、O2对呼吸的影响。
消化和吸收: 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征和电生理特性。消化道的神经支配,胃肠内分泌细胞和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胃液的性质和成份,胃酸的作用和分泌机制,胃蛋白酶原、粘液和内因子的生理作用,胃液分泌调节。胃运动的主要形式、作用和调节,胃排空及其控制。胰液和胆汁的成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小肠液的作用和分泌的调节。小肠的运动形式。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吸收的有利条件,胃肠道吸收营养物质的机制和途径,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吸收过程。
能量代谢和体温: 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能量来源,体内能量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之间的关系,能量代谢测定的方法和原理。食物的卡价、氧热价和呼吸商的概念,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体温的概念及正常体温的波动,产热和散热过程,体温相对稳定的机理。
尿的生成和排出:排泄的概念和途径。肾脏结构的特征,肾血流的调节。肾脏的泌尿功能和内分泌功能。肾小球的滤过功能,滤过膜、有效滤过压和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及影响因素,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功能。尿液浓缩和稀释。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小管液中溶质浓度的作用、球-管平衡;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抗利尿激素的作用,醛固酮的作用,心房利尿钠肽的作用。血浆清除率的概念、测定方法及其生理意义。尿的排放过程。
感觉器官的功能: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视觉器官:眼折光系统的折光原理,简约眼的概念。人眼调节的三方面因素,近视、远视和散光眼的成因。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和视觉二元学说的依据,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视锥细胞的换能及三原色学说,视网膜的信息处理。确定视力的依据,视野、暗适应和明适应的定义。听觉器官:人耳的听阈和听域,鼓膜和听小骨的增压效应,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咽鼓管的功能,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行波学说,听神经动作电位。前庭器官:前庭器官的感受器和适宜刺激,前庭器官受刺激时引起的反射。
神经系统的功能: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神经纤维的分类、传导兴奋的特征和影响神经纤维传导速度的因素,轴浆运输,神经的营养作用和神经营养因子。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突触的结构和分类,兴奋在突触传递的过程及特征,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产生的机理,突触前抑制和突触后抑制产生的机制,突触的可塑性。非突触性化学传递和电突触传递。神经递质和受体,受体的分类和作用。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中枢神经元间的联系方式。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机能,脊髓在感觉功能中的作用,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投射特点和生理功能,大脑皮层在感觉分析功能中的作用,躯体感觉和内脏感觉,内脏痛的特点和牵涉痛产生的原理。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和姿势的调节,牵张反射、腱反射和肌紧张的概念,随意运动的产生和协调。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功能,运动传导通路,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的功能。脊髓的整合功能,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和抑制区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节,去大脑僵直。基底神经节的功能。小脑的功能。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自主神经的结构特征及主要功能,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本能行为和情绪反应的神经调节。脑的高级功能:条件反射建立过程,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定义,条件反射的生理学意义,记忆的过程,学习和记忆的机制,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皮层诱发电位,脑电图的波形与意义。觉醒状态的维持,睡眠的时相。
内分泌生理:内分泌系统和激素的概念,激素的分类,激素作用的方式,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和原理,激素的受体,第二信使学说和基因表达学说。下丘脑与神经垂体和腺垂体的联系,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腺垂体分泌的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神经垂体释放的升压素和催产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的概念。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和1,25-二羟维生素D3的生理作用其分泌的调节。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应激反应的概念及其生物学意义。
生殖生理:男性生殖:雄激素的生理作用,睾丸的生精作用、内分泌作用和功能调节。女性生殖:卵巢的生卵作用、内分泌作用、雌激素的作用、孕激素的作用。月经周期。
IV. 参考教材
《 生理学》;姚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