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原矿山机械工程)学科始建于1950年。由留美归国的王定衡教授、王志新教授、许本纯教授等知名学者相继主持工作,1954年前苏联科学院院士、矿山机械设计专家达维道夫教授等来校举办矿山机械研究生班,培养出新中国第一批矿山机械方面的研究生12名,为我国矿山机械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981年“矿山机械工程”学科获首批博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学科调整为“机械设计及理论”。 1993年被评为煤炭工业部重点学科,1998年建立国家煤炭工业矿山机械重点实验室,1999年获准设立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05年被列为江苏省惟一的机械设计及理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2006年被列为学校“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学科,2006年获机械工程博士点一级学科。
本学科现有博导14人、教授17人、副教授18人、讲师11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8人。教师中有1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1人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技术专家,1人入选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首批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2人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7人被评为煤炭专业技术拔尖人才,4人被评为煤炭工业技术创新优秀人才,1人获江苏省青年科学家奖提名奖,1人获江苏省青年科技奖,1人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青年科技成就奖,2人获孙越崎优秀青年科技奖,2人获全国煤炭青年科技奖,1人为湖南省优秀博士后。
本学科点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工程摩擦学理论及应用、大型矿山机械装备设计及应用、矿山安全装备及救灾机器人、矿山机械动力学理论及应用4个特色与优势明显的研究方向。2001—2006年,本学科点在相关研究方向完成科研项目396项,实到科研经费7783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项目1项、863计划子项目2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其中1项排名第二)、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3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地方政府项目34项,总经费926万元。企业委托科研项目336项,总经费6857万元。
目前,本学科点承担科研项目179项,合同经费5522万元。包括973项目1项、863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杰出自然科学基金1项(排名第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2项、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研究项目2项、博士点基金项目3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子项目2项、国务院其他部门项目8项、国际合作项目5项、地方政府项目22项、企业委托科研项目127项。
2001—2006年期间,本学科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出版专著11部,教材21部;发表论文627篇,其中被SCI收录31篇、EI收录199篇;被授权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 72项。
本学科点自1982年以来共招收博士生214人,授予博士学位143人,其中自2001年以来共招收博士生127人,授予博士学位56人。
2001年以来,本学科先后派出19人到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攻读学位、进修或联合培养博士生。聘请国外5名教授、国内8名教授担任客座教授。与清华大学、北京钢铁研究总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上海分院、太原分院等开展了联合科研工作。举办了华东六省一市工程图学学会、中国工程机械学会矿山机械新技术研讨会、全国煤矿机电新技术研讨会等国内学术会议。156人次参加国内学术会议。
本学科拥有摩擦学实验室、矿山机械实验室(煤炭工业重点实验室)、机械基础与CAD实验中心(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动态特性实验室、诊断工程实验室。目前实验室面积 5620m2、实验人员17人。实验室拥有原子纳米力学测试系统、扫描电子显微镜、微摩擦测试仪、专用可编程序控制器、MOTOMAN机器人、Dspace仿真系统、SGI工作站、气动电动综合实验系统、虚拟仪器开发系统、FMS实验系统、传感器综合实验台、各类摩擦磨损试验机、各类精密测量机、各类信号记录与分析仪器、煤矿机械综合试验系统,并拥有ANSYS、ABAQUS、FLAC、UDEC等大型数值分析计算软件,设备总值近4500万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