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1、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地遵纪守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身心健康,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2、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具有端正的学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具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完整准确地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研究和解决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具有独立从事高校教学、科学研究和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3、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阅读、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初步掌握第二外语;较熟练运用信息网络技术。
4、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着重培养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教学、宣传和实际运用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符合学校有关规定者,可申请提前毕业或提前攻博,硕士生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4年。
三、研究方向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
2、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
1、我校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实行学分制,学分不少于30分,另实践活动、学术活动各2学分,具体结构为:
政治理论课,2门,必修,4分
第一外国语(专业外语),1门,必修,4学分;
学位基础课程,每门3 学分,必修,至少修满3学分;
学位专业课程,每门3学分,必修,至少修满9学分;
非学位专业课程,每门2学分,必修,至少修满8学分
跨专业课程,每门2学分,至少修满2学分
同等学力考入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本专业大学本科主要课程2-3门;补修课程一律不记学分,以通过考试为准。
2、所学课程均应进行考核,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研究生学位课程必须考试,非学位课程进行考查。专业学位课程包括撰写课程论文和闭卷考试两部分。考试和考查成绩均按百分制评定。学位课程达70分为合格,非学位课程达60分为合格。达到合格要求的,可得学分,否则不得学分。
3、同等学力考入的硕士研究生,原则上应补修本专业大学本科课程二至三门;补修课程一律不计学分,以通过考试为准。
4、课程设置详细情况见附后的《教学计划表》
五、培养环节
1、综合考核: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以后,以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表现、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一次综合考核,考核工作在第三学期末完成。
2、论文开题:在第三学期末确定学位论文题目并通过论文开题报告,写出论文工作计划。论文题目一经确定,一般不准更改。
3、论文工作检查:硕士研究生用于学位论文的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在第五学期11月份,就研究生论文撰写情况进行检查,在第五学期末完成论文初稿,交导师批阅。 论文工作检查至迟需在论文作者申请答辩前三个月完成,否则学校将不受理其答辩申请。
4、学术活动:为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促进研究生关注和了解学科前沿的发展,鼓励研究生在校期间参与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创造条件尽力使研究生能够参加本省或全国的有关学术会议。要求每个硕士研究生听取学术报告不少于10次,公开做学术报告不少于1次,至少撰写专业文献综述1篇。
5、科研活动:为保证硕士学位的授予质量,不断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水平,要求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在公开出版的国内外正式学术期刊上发表一篇本专业研究领域内能反映其学术水平的学术论文(不包括增刊、专辑),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发表的文章作者单位署名必须是山东师范大学且为文章的第一作者。
6、实践活动:本专业研究生应面向大学本科生进行教学实践(包括讲课、辅导、组织课堂讨论、辅助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等)。教学实践以“合格”为通过。教学实践一般安排在第四、五学期进行。本专业研究生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专业学习和论文写作进行必要的社会调研或其他形式的实践活动。
7、论文答辩、学位授予工作按照国家和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
六、培养方式
1、采取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生综合考核、论文开题报告、论文工作检查等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由导师组集体讨论。
2、导师要因材施教,教书育人,严格要求,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要定期了解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学习和科研状况,并及时予以指导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