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文化研究是山东师范大学具有几十年深厚学术积累的优势学科,山东师范大学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把齐鲁文化研究作为学校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著名学者安作璋、严薇青、田仲济等人当时就发表了许多相关研究成果。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东师范大学的齐鲁文化研究又呈现出多学科综合发展的局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1999年,山东师范大学根据学校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和山东文化大省建设的需要,经充分研究和论证,正式组建齐鲁文化研究中心。组建伊始,本中心就高标准、严要求地按照教育部普通高校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的标准进行建设。在山东省委、省政府和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山东师范大学高度重视齐鲁文化研究中心的建设,在集中校内专家的基础上,联合省内外众多专家,形成了一支研究力量雄厚的研学术队伍。2001年3月,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被教育部正式批准为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齐鲁文化研究中心自2001年被教育部批准为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成立以来,严格按照教育部关于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要求,紧紧围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资料信息建设、咨询服务和深化科研体制改革五个方面展开工作。齐鲁文化研究中心在整合集中校内有关专家的基础上,又以项目研究为纽带,围绕重大项目研究进行学术队伍建设,聘任了国内外多名在齐鲁文化研究方面卓有成就的学者为专兼职研究人员,形成了一支学历职称较高、年龄结构合理、研究力量雄厚的研究队伍,使齐鲁文化研究中心成为一个以研究和弘扬齐鲁文化为宗旨的学术机构。目前,齐鲁文化中心在队伍建设和研究工作的规划和开展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齐鲁文化研究基地现聘任校内外专职研究人员23人,其中教授(研究员)20人、博士生导师8人,16人具有博士学位。学校特聘著名学者何兹全、任继愈、李学勤、张岂之、庞朴、杜维明、成中英、袁世硕、董治安、刘泽华、晁福林、牟钟鉴、孟祥才等为基地学术顾问或学术委员。现任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为陈来先生;山东省政协副主席王志民教授兼任基地主任,常务副主任为程奇立(丁鼎)教授、副主任为郭玉峰研究员、仝晰纲教授。
根据齐鲁文化研究基地的三大研究方向,为了更好地整合研究力量,组织重大项目的科研攻关,基地下设四个研究所:(1)齐鲁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所;(2)古文献研究与整理研究所(含儒家文献与山东地方文献研究);(3)齐鲁文化开发与应用研究所。(4)全真道研究所。
齐鲁文化研究基地近年来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做出了可观的成绩。目前拥有“区域文化与中国文学”、“古代文学”和“古典文献学”三个博士点,以及“中国哲学”、历史文献学”两个硕士点。
齐鲁文化研究基地与美国、韩国、新加坡、日本、俄罗斯等国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等数十家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了学术合作交流关系。
齐鲁文化研究基地成立以来,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项、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4项;山东省社科规项目划10项。此外还有教育厅社科项目和其他横向项目9项。共获得科研经费近300万元。出版了《齐鲁文化通史》(八卷本)、《齐鲁历史文化丛书》(100册)和《山东省历史文化遗址现状调查与保护研究(120万字)三部标志性成果,此外还出版了学术专著59部,发表学术论文280余篇。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7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0项。
齐鲁文化研究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的各项要求,坚持“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方针,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内外联合,竞争创新,把本中心建设成为一个在齐鲁文化研究领域方面全国一流、全国唯一的研究机构。按照教育部关于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的五项标准,争取在“十一五”期间把中心建设成为有关齐鲁文化研究的学术研究中心、人才培养中心、信息资料中心、咨询服务中心和科研体制改革的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