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所)代码
|
院系(所)
|
考试科目代码名称
|
考试内容范围
|
126
|
艺术学院音乐学系
|
101思想政治理论
|
该科目全国统一命题,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考试大纲。
|
126
|
艺术学院音乐学系
|
201英语一
|
该科目全国统一命题,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考试大纲。
|
126
|
艺术学院音乐学系
|
204英语二
|
该科目全国统一命题,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考试大纲。
|
126
|
艺术学院音乐学系
|
516音乐类表演
|
实践考试
|
126
|
艺术学院音乐学系
|
617中外音乐史
|
一、西方音乐通史部分 1、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宗教音乐 2、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世俗音乐 3、维也纳古典乐派 4、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音乐流派(早、中、晚) 5、民族乐派(以东欧、北欧为主) 6、20世纪以后近现代音乐流派二、中国音乐通史部分 1、古代音乐美学思想 2、魏晋以后的民间音乐 3、隋唐时期宫廷音乐 4、宋元明清时期的民间音乐 5、戏曲音乐的发展 6、近现代音乐
|
126
|
艺术学院音乐学系
|
910音乐分析
|
"考试要求:对所给出的乐谱(相当于奏鸣曲一个乐章)作1、曲式分析(对全曲曲式作分析结论,并图示其结构)2、和声分析(对所要求的段落,以功能和声标示方法作分析)考试内容范围:1、曲式分析:相当于《音乐作品分析简明教程》(钱亦平,上海音乐出版社)
|
127
|
设计学院
|
101思想政治理论
|
该科目全国统一命题,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考试大纲。
|
127
|
设计学院
|
201英语一
|
该科目全国统一命题,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考试大纲。
|
127
|
设计学院
|
204英语二
|
该科目全国统一命题,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考试大纲。
|
127
|
设计学院
|
509命题设计
|
依据不同专业方向的表达特点,进行命题设计。
|
127
|
设计学院
|
615中外设计史
|
外国:艺术设计的萌芽;手工时代的设计(埃及、两河、希腊、罗马);西方中世纪的艺术设计;从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前的设计艺术;工业革命和1851年伦敦世界博览会;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芝加哥建筑学派;装饰艺术运动;德意志工业同盟;风格派和构成主义;包豪斯;战后的消费主义形成和美国的商业化设计;德国的新功能主义;意大利设计;日本设计;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设计;后工业社会的设计(多元化的设计流派)。中国:原始社会的设计(石器、陶器、玉器、建筑等);夏、商、西周时期的设计(青铜艺术、陶器和原始瓷器等);春秋、战国时期的设计(青铜器、漆器、先秦有关设计艺术的著述和美学思想)、秦汉时期的设计(陵墓、器物、服饰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玄学、少数民族文化、外来文化对设计艺术的影响);唐朝设计(陶瓷、建筑、服饰、家具等;外来文化对唐代设计艺术的影响);五代宋元时期的设计(瓷器、建筑、家具、服饰、商业美术、汉族和少数民族设计的特点)、明清时期的设计(瓷器、建筑、家具、服饰、商业美术等;宫廷设计和民间设计的特点)、中国近现代设计。
|
128
|
理工学院数学系
|
101思想政治理论
|
该科目全国统一命题,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考试大纲。
|
128
|
理工学院数学系
|
201英语一
|
该科目全国统一命题,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考试大纲。
|
128
|
理工学院数学系
|
202俄语
|
该科目全国统一命题,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考试大纲。
|
128
|
理工学院数学系
|
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
该科目全国统一命题,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考试大纲。
|
128
|
理工学院数学系
|
626数学分析
|
a.实数的完备性(区间套定理、聚点定理、有限覆盖定理、柯西收敛准则、确界定理、单调有界定理); b.单变量函数(极限、连续性、导数与微分、泰勒公式(含微分中值定理)及函数的泰勒级数展开、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其应用、反常积分、周期函数的傅里叶级展开、数项级数的收敛性、函数项级数的收敛性及和函数的性质); c.多变量函数(极限与累次极限、连续性、偏导数与全微分、泰勒公式与极值问题、含参变量积分,第一、二型曲线积分,重积分(含格林公式),第一、二型曲面积分(含高斯公式与斯托克斯公式),隐函数定理及其应用)。
|
128
|
理工学院数学系
|
817高等代数
|
多项式、 行列式、 线性方程组、矩阵、 二次型、 线性空间、 线性变换、λ-矩阵、欧几里得空间。
|
129
|
理工学院物理学系
|
101思想政治理论
|
该科目全国统一命题,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考试大纲。
|
129
|
理工学院物理学系
|
201英语一
|
该科目全国统一命题,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考试大纲。
|
129
|
理工学院物理学系
|
302数学二
|
该科目全国统一命题,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考试大纲。
|
129
|
理工学院物理学系
|
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
该科目全国统一命题,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考试大纲。
|
129
|
理工学院物理学系
|
612分子及细胞生物学
|
细胞基本知识、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内膜系统、细胞的能量转换、细胞信号转导、细胞核和染色体、细胞骨架、细胞增殖及其调控、细胞分化及其调控、基因表达及其调控、细胞衰老与凋亡、癌细胞、干细胞。
|
129
|
理工学院物理学系
|
622量子力学(A)
|
波函数的统计解释与Schr?dinger方程、 一维定态问题、力学量的算符表达与表象、力学量随时间的演化、中心力场、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自旋、角动量耦合、全同粒子、定态微扰论、变分法等。
|
129
|
理工学院物理学系
|
656有机化学
|
一、有机化合物的特性、有机化学合成的发展、有机化合物的价键理论。二、烷烃的结构命名、构象、性质、自由基取代反应。三、烯烃的结构、命名、几何异构、性质,亲电加成、自由基加成、自由基聚合的反应机理制备。四、炔烃的结构和命名、性质、制备、亲核加成反应机理。二烯烃的分类命名、共轭二烯的特性、共振论、协同反应。五、脂环烃的分类、命名,螺环、桥环化合物,脂环化合物的稳定性,环烷烃的构象、制备六、苯的闭合共轭,衍生物的命名、物理化学性质,取代定位效应及解释。多环芳烃的命名、性质、制法。芳香性、休格尔规则、非苯芳香性化合物。七、立体结构化学,异构体的分类、偏振光、分子的手性、含一个手性碳原子的有机物,其命名标记,含两个或两个以上手性碳原子的手性分子及其它手性分子、分子手性与生理活性,外消旋体的拆分,选择合成。八、卤代烃的分类、命名、性质、亲核取代、反应机理及影响因素、消除反应机理及影响因素、卤代烃的制法。九、醇的分类、命名、性质、制备、重排反应和频哪重排、格氏试剂制醇。十、醚和冠醚的命名、制法、性质。环氧化合物的反应及反应机理,反应的立体择向。十一、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红外光谱仪、典型的红外
|
129
|
理工学院物理学系
|
657物理化学
|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多组分体系-溶液;相平衡;化学平衡;统计热力学初步;化学反应动力学;电化学;界面现象;胶体分散体系与高分子溶液。
|
129
|
理工学院物理学系
|
818普通物理学(A)
|
质点运动学与动力学、运动的守恒定律、刚体的转动、相对论基础、气体动理论、热力学基础、真空、导体和介质中的静电场、稳恒电场、真空和磁介质中的磁场、电磁感应、麦克斯韦方程组与电磁波、振动和波动、波动光学(干涉、衍射和偏振)、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玻尔的氢原子理论、氢原子的量子力学解释、电子的自旋、碱金属原子和光谱、原子的电子壳层结构。
|
129
|
理工学院物理学系
|
876生物化学
|
蛋白质化学、核酸化学、酶、糖代谢、生物氧化、脂类代谢、蛋白质降解和氨基酸代谢、核酸降解和核苷酸代谢、DNA生物合成及损伤的修复、RNA生物合成、蛋白质生物合成、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和调节控制。
|
129
|
理工学院物理学系
|
965普通化学原理
|
物质状态与相平衡;化学力学和化学动力学基础;四大化学平衡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含原子、分子、晶体结构);胶体化学与核化学初步。
|
130
|
理工学院化学系
|
101思想政治理论
|
该科目全国统一命题,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考试大纲。
|
130
|
理工学院化学系
|
201英语一
|
该科目全国统一命题,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考试大纲。
|
130
|
理工学院化学系
|
202俄语
|
该科目全国统一命题,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考试大纲。
|
130
|
理工学院化学系
|
203日语
|
该科目全国统一命题,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考试大纲。
|
130
|
理工学院化学系
|
302数学二
|
该科目全国统一命题,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考试大纲。
|
130
|
理工学院化学系
|
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
该科目全国统一命题,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考试大纲。
|
130
|
理工学院化学系
|
640高分子化学
|
1. 绪论;2. 自由基聚合;3. 共聚合;4. 聚合方法;5. 离子聚合;6. 配位聚合;7. 逐步聚合;8. 聚合物的化学反应。
|
130
|
理工学院化学系
|
654无机化学
|
各主族、第一、二过渡度系、ds区元素、稀土中的重要元素及其主要化合物的制备、性质和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用途及典型反应。
|
130
|
理工学院化学系
|
655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A)
|
a、 化学分析: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四大平衡理论(酸碱、配位、氧化还原、沉淀),四大滴定方法(酸碱、配位、氧化还原、沉淀),重量分析,吸光光度分析,经典分离法(沉淀、萃取、离子交换,色层);b、仪器分析:电化学分析(电解、电位、库仑、伏安),光分析(原子吸收、原子发射、原子荧光、紫外、红外),其他分析方法(核磁共振、质谱),现代分离技术(气相色谱、液相色谱)。
|
130
|
理工学院化学系
|
656有机化学
|
一、有机化合物的特性、有机化学合成的发展、有机化合物的价键理论。二、烷烃的结构命名、构象、性质、自由基取代反应。三、烯烃的结构、命名、几何异构、性质,亲电加成、自由基加成、自由基聚合的反应机理制备。四、炔烃的结构和命名、性质、制备、亲核加成反应机理。二烯烃的分类命名、共轭二烯的特性、共振论、协同反应。五、脂环烃的分类、命名,螺环、桥环化合物,脂环化合物的稳定性,环烷烃的构象、制备六、苯的闭合共轭,衍生物的命名、物理化学性质,取代定位效应及解释。多环芳烃的命名、性质、制法。芳香性、休格尔规则、非苯芳香性化合物。七、立体结构化学,异构体的分类、偏振光、分子的手性、含一个手性碳原子的有机物,其命名标记,含两个或两个以上手性碳原子的手性分子及其它手性分子、分子手性与生理活性,外消旋体的拆分,选择合成。八、卤代烃的分类、命名、性质、亲核取代、反应机理及影响因素、消除反应机理及影响因素、卤代烃的制法。九、醇的分类、命名、性质、制备、重排反应和频哪重排、格氏试剂制醇。十、醚和冠醚的命名、制法、性质。环氧化合物的反应及反应机理,反应的立体择向。十一、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红外光谱仪、典型的红外
|
130
|
理工学院化学系
|
657物理化学
|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多组分体系-溶液;相平衡;化学平衡;统计热力学初步;化学反应动力学;电化学;界面现象;胶体分散体系与高分子溶液。
|
130
|
理工学院化学系
|
883电子线路(含模拟、数字)(A)
|
模拟电路:BJT放大电路,MOSFET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放大电路的反馈,功率放大电路,信号运算和处理电路,波形发生和信号转换电路,直流电源电路以及电子电路的简单应用电路。数字电路:TTL、CMOS门电路工作原理,基本特性参数、使用方法。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中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时序电路的设计及脉冲电路的应用,数字电路系统设计。
|
130
|
理工学院化学系
|
905工业催化基础
|
催化作用与催化剂、吸附作用与多相催化、工业催化剂(制备方法、分析表征和性能评价)、酸碱催化剂及催化作用(分子筛)、催化剂的失活与再生、绿色化学与催化。
|
130
|
理工学院化学系
|
965普通化学原理
|
物质状态与相平衡;化学力学和化学动力学基础;四大化学平衡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含原子、分子、晶体结构);胶体化学与核化学初步。
|
131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学系
|
101思想政治理论
|
该科目全国统一命题,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考试大纲。
|
131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学系
|
201英语一
|
该科目全国统一命题,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考试大纲。
|
131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学系
|
202俄语
|
该科目全国统一命题,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考试大纲。
|
131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学系
|
303数学三
|
该科目全国统一命题,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考试大纲。
|
131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学系
|
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
该科目全国统一命题,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考试大纲。
|
131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学系
|
602高等数学(B)
|
a.高等数学(函数、极限、连续、一元函数微积分、多元函数微积分、无穷级数、常微分方程);b.线性代数(行列式、矩阵、向量、线性方程组、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
131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学系
|
648园林规划与设计
|
包括园林规划与设计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部分包括园林史、园林艺术、园林工程技术与园林规划理论;应用部分包括能对中小场地进行现状分析和开展简单的规划设计。
|
131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学系
|
804动力气象学
|
动力气象学基本概念、大气运动基本方程组、尺度分析与方程简化、p坐标及铅直坐标转换、自由大气中平衡流场、环流定理与涡度方程、大气能量学、大气行星边界层、大气中的基本波动、地转适应理论、中纬度大尺度运动的准地转理论、大气运动的稳定性理论、罗斯贝波的传播与演变、低纬度大气动力学、数值天气预报基础。
|
131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学系
|
813自然地理学
|
地球运动、自然地理系统、地球圈层及相互作用、板块构造理论、大气环流(季风)、洋流、自然界水循环、地域分异、自然区划、自然地理与生态环境。
|
131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学系
|
831环境科学概论(A)
|
环境学基本概念、全球环境问题、城市环境、大气环境及保护、水环境及保护、土壤环境及保护、固体废物污染及治理、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环境规划与管理。
|
131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学系
|
853生态学(A)
|
生物与环境、个体生态、种群生态、群落生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景观生态、全球变化、环境保护与可持续。
|
131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学系
|
855普通地质学
|
1、地球圈层结构和内部特征。2、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3、矿物:晶体与矿物的基本特征;常见造岩矿物的基本理化特征;矿物鉴别特征与方法。4、岩石:三大岩类,在地壳与地表的分布;三大岩类的基本组成和特征、分类与主要类型;岩石鉴别方法;岩石循环。 5、地质年代与地史:地质年代表;地球形成演化历史与古生物演化。 6、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岩石变形与地质构造;褶皱与断层;地层的接触关系 7、板块学说:板块学说基本知识;板块构造与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造山运动、成矿作用等的关系。 8、地球环境与人类生存:全球气候变化;主要的地质灾害与防治措施。
|
131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学系
|
881人文地理学
|
经济地理学基本原理及中国和世界经济地理的地理格局、城市地理学基本理论和中国城市发展问题、人口地理学基本理论和中国人口地理。
|
131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学系
|
882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
GIS概述、空间数据结构、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空间数据库、空间分析、GIS应用、GIS开发、GIS展望。
|
132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技术系
|
101思想政治理论
|
该科目全国统一命题,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考试大纲。
|
132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技术系
|
201英语一
|
该科目全国统一命题,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考试大纲。
|
132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技术系
|
204英语二
|
该科目全国统一命题,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考试大纲。
|
132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技术系
|
302数学二
|
该科目全国统一命题,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考试大纲。
|
132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技术系
|
602高等数学(B)
|
a.高等数学(函数、极限、连续、一元函数微积分、多元函数微积分、无穷级数、常微分方程);b.线性代数(行列式、矩阵、向量、线性方程组、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
132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技术系
|
713普通生物学(A)
|
细胞与生物大分子、营养与呼吸、物质运输、免疫、水盐平衡和体温调节、神经系统、感受器和效应器、激素、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生物进化、生物分类系统、生物类群、生物与环境。
|
132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技术系
|
831环境科学概论(A)
|
环境学基本概念、全球环境问题、城市环境、大气环境及保护、水环境及保护、土壤环境及保护、固体废物污染及治理、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环境规划与管理。
|
132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技术系
|
853生态学(A)
|
生物与环境、个体生态、种群生态、群落生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景观生态、全球变化、环境保护与可持续。
|
133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城市与区域经济系
|
101思想政治理论
|
该科目全国统一命题,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考试大纲。
|
133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城市与区域经济系
|
201英语一
|
该科目全国统一命题,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考试大纲。
|
133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城市与区域经济系
|
202俄语
|
该科目全国统一命题,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考试大纲。
|
133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城市与区域经济系
|
203日语
|
该科目全国统一命题,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考试大纲。
|
133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城市与区域经济系
|
242德语
|
学校命题,不列考纲。
|
133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城市与区域经济系
|
303数学三
|
该科目全国统一命题,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考试大纲。
|
133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城市与区域经济系
|
602高等数学(B)
|
a.高等数学(函数、极限、连续、一元函数微积分、多元函数微积分、无穷级数、常微分方程);b.线性代数(行列式、矩阵、向量、线性方程组、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
133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城市与区域经济系
|
832经济地理学
|
区位论、产业集群、部门经济地理、经济活动区域分析、经济活动全球化、经济地理学基本方法、经济地理学研究动态、当前重大经济事件(政策)的区域经济学分析。
|
133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城市与区域经济系
|
881人文地理学
|
经济地理学基本原理及中国和世界经济地理的地理格局、城市地理学基本理论和中国城市发展问题、人口地理学基本理论和中国人口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