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一)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精神内涵,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二)热爱医学事业,富有团结协作和创新精神。掌握相关学科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最新的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科学作风严谨,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三)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健康,有担负本学科相当助教或助研的教学能力或科研能力。
二、研究方向
见各专业培养方案。
三、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
硕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原则上第一年为学位课程学习时间,其余时间用于学位论文工作。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者,可允许延长学习年限,但不能超过1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习要求
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前者为必修课,后者为选修课。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在学期间应修满32学分。
(一)学位课程(必修课) 14.0学分
1. 公共必修课(由学校统一开设)
公共英语课 216学时 7.0学分
自然辩证法 54学时 2.0学分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学时 1.5学分
医学统计学 80学时 2.5学分
统计学软件 30学时 1.0学分
2.专业必修课 6.0-9.0学分
专业必修课按二级学科设置,是反映相关学科最重要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凡同一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都应学习此课程。
专业课(按二级学科设置) 60学时 2.0学分
专业英语 50学时 2.0学分
教学实践(科研型研究生必修) 累计2个月 2.0学分
临床实践 (临床研究生必修) 累计6个月 5.0学分
专业课和专业英语由导师开设,可采用自学和辅导的形式,其内容应包括专著与文献阅读并于第二学年6月进行考试。
(二)非学位课程(选修课) 9.0—12.0学分
为不同专业不同研究方向的硕士生所选修的课程,由导师、研究生本人根据研究方向和研究生具体情况选修。
课 程 学 分 学 时
细胞生物学 2 40
医学分子生物学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 3 60
分子免疫学 2 40
病理学实验技术 1 20
细胞培养技术 1 20
细胞超微结构与电镜技术 1 20
实验动物学 1 20
医学科研方法(含医学文献检索) 2 40
日语 3 60
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 2 36
色谱分析原理与应用 2 36
中药制剂技术与进展 1 18
(三)学习要求
1.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成绩要求:学位课程单科成绩达到或超过75分可记学分。非学位课程单科成绩达到或超过60分可记学分。
2.学分要求:研究生学位课程须修满20—23学分,非学位课程须修满9—12学分。
3.非学位课程的选修应在导师指导下,根据本专业特点从我院统一开设的专业课或选修课中进行选修,也可自选其它课程,并填写《承德医学院研究生培养计划表》,于入学后2周内上报研究生科,所修科目必须参加考试。
4.专业必修课开设科目应由各专业导师共同确定和组织,所开课程应能体现本学科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同一专业研究生一律必修,并作好教师、教材、课程进度、教师工作量、考核等的具体落实工作。所开课程可采取讲授、自学、辅导等形式进行。考核工作由导师组、科室和研究生科联合进行实施和监控,考核成绩由导师、科室审核后,上报研究生科。
5.专业外语可选用专业外语教材,也可选用不少于30篇的专业外文文献。可单独上课,也可采取自学加辅导或结合开题及论文工作进行。
6.研究生在修完应修课程,经考核合格并达到所要求的学分后,方可开始论文工作。
五、教学工作或临床工作
(一)各基础学科的研究生要安排一定时间的教学工作,临床学科的研究生要安排一定时间的临床实践工作。
(二)教学实践可以是讲课、辅导、指导课堂讨论或本科生的实习课等等,教学实践一般累计2个月左右。凡参加教学工作的研究生均应填写教学情况表。
(三)临床研究生应根据本人的科研课题参加临床实践6个月左右。内容包括:病历书写、查房、常见病的诊断与处理等门诊与病房工作,使硕士研究生毕业时临床技能达到高年资住院医师水平。
(四)对已经从事本专业工作三年以上者,可提出免于实践的申请,经导师同意报研究生科批准。
六、学位论文工作
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硕士生一般从第二学年开始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为1.5年至2年。论文要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对所研究内容要有新的见解。
为保证论文质量,应严格执行开题报告制度和论文工作结束报告制度及学位论文预答辩制度。
(一)选题
1.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调查及预实验等,进行论文选题。
2. 论文选题应从某一科学领域提出,对本学科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有一定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
3. 论文的研究工作应与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或导师的专长相结合,可适当考虑研究生原有的基础和个人志趣。
4. 选题一定要有新观点或新方法,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的工作,一定要做好查新工作。
(二)开题报告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参与科研工作,确定选题,写出文献综述,提出学位论文选题报告,于第三学期末,在科室内进行开题报告,报告选题依据及课题研究计划。与会者对其选题的先进性、科研设计的严密性、方法和指标的科学性进行评议。开题报告应有详细的记录,研究生听取意见后,进一步修改补充,最后填写《承德医学院研究生开题报告书》一式二份,一份报研究生科,另一份报科室保存。
(三)论文工作结束报告
课题研究已经完成,撰写论文前要在科室内汇报研究结果及有关情况,与会者就结果的可靠性、科学性、完整性进行评议,并就是否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提出建议。论文结束报告必须有详细记录,上交研究生科备案,经研究生科审核合格后,方可进行论文答辩,未交者不能申请答辩。
(四)学位论文的撰写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对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科研实践及科研资料的整理,论文中应对本人研究成果作出详细的阐述,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学位论文撰写的具体要求见《承德医学院研究生论文撰写要求》。
七、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
硕士生完成论文工作,通过规定的课程考试,修满学分,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硕士生在正式进行论文答辩前,应进行预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按照《承德医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进行。
八、培养方式与要求
1. 硕士生采取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工作相结合的办法,既要使研究生深入掌握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又要使其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从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2. 指导方法:指导教师负责与导师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
3. 研究生的培养方式要灵活多样,充分发挥导师、指导小组及学生本人的积极性,不断加强对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九、加强管理
1. 各级领导及导师应密切配合,加强对研究生政治思想的指导,加强行政管理力度。导师及导师指导小组成员要做到教书育人,把研究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人才。
2. 硕士研究生应遵守校纪校规,积极参加本科室的政治学习、学术活动及各项集体活动。
3. 硕士生毕业离校前应将借用的各种实验用品、器械、试剂物品等如数清还,收集的文献资料、原始实验记录和实验结果,全部交给科室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