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量学院——应用数学(070104)培养方案
(更新日期:2011年9月3日)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应用数学方面的专门人才,具有比较扎实、宽广的数学基础,了解本学科目前的进展与动向,并在某一方向受到科研训练,有较系统的专业知识,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及数学软件,初步具有独立进行理论研究的能力,或运用专业知识与有关专业人员合作解决某些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在某个应用方向上做出有理论或实践意义的成果。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毕业后能从事与应用数学相关的教学、科研或其它工作。
二、研究方向
本学科主要对有应用前景的数学理论或方法开展研究,或具体针对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经济、金融、信息、管理、社会和人文等领域中的某些实际问题用数学方法进行研究。
1. 智能计算
基于计算数学的核心方法与技术,解决信息、计算机领域中的某些核心智能算法问题。主要研究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可信软件的智能算法、泛逻辑等。
2. 分析理论及其应用
将分析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紧密结合,将研究优势的触角延伸到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分形几何、小波分析与算法等研究领域。主要研究函数插值、Fourier分析、有理逼近、算子逼近、非线性逼近、微分方程数值解等。
3. 应用微分方程和动力系统
主要研究生态系统的泛函微分方程、反应扩散方程以及凝聚态物理中有关量子现象的凝聚过程所呈现的耦合Ginzburg-Landau方程组,以及高维量子超流体拓扑结构的横截不稳定性等问题。研究非常数定态解、行波解的存在性与唯一性、解的有界性与整体存在性与稳定性等。
4. 运筹学与控制论
以组合优化、控制理论及其计算为主要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组合优化中的优化问题、性质与算法,控制理论中时滞系统和非线性的优化理论、数值计算以及在控制工程中的应用等问题。
5. 几何分析与应用
运用现代偏微分方程的先验估计技巧、变分方法及能量估计技巧等工具,主要研究几何中的非线性分析、复向量丛上的特殊度量和联络的存在性问题、Yang-Mills理论、Sasakian几何等;以分析数学,截面函数理论和积分变换方法,研究投影体、相交体和截面等几何体的极值性质等。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2.5年,可根据研究生实际学习情况浮动,最长不超过4年。
四、课程设置与实践环节要求
攻读本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需获得学位课学分不少于 14 学分,选修课学分不少于 9 学分,实践环节 4 学分,总学分不少于 27 学分,一般不超过30学分。原则上,国家英语六级考试成绩不低于总分的60%。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考核
方式
|
开课学期
|
主讲老师
|
基本要求
|
学
位
课
|
公共
学位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考试
|
1
|
|
必修(14学分)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考试
|
1
|
|
英语(一)
|
32
|
1
|
考试
|
1
|
|
英语(二)
|
32
|
1
|
考试
|
1、2
|
|
学科
学位课
|
代数学
|
48
|
3
|
考试
|
1
|
罗敏霞
|
泛函分析
|
48
|
3
|
考试
|
1
|
袁玉波
|
拓扑学
|
48
|
3
|
考试
|
1
|
汪 悦
|
选
修
课
|
学科
选修课
|
算法设计与分析
|
32
|
2
|
考查
|
2
|
王勤
|
不少于6学分
|
逼近论基础
|
32
|
2
|
考查
|
2
|
曹飞龙
|
线性系统理论
|
32
|
2
|
考查
|
2
|
张宝琳
|
应用微分方程
|
32
|
2
|
考查
|
2
|
马满军
|
几何分析应用
|
32
|
2
|
考查
|
2
|
汪悦
|
公共
选修课
|
参见学校开设公共选修课清单
|
|
|
|
|
|
不少于3学分
|
实践环节
|
学术活动与文献综述
|
|
2
|
考查
|
1-2
|
|
必修(4学分)
|
教学与社会实践
|
|
2
|
考查
|
1-3
|
|
学分总计
|
≥27学分
|
五、学位论文工作
1、学位论文答辩前发表论文要求
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应以第一或第二作者(第一作者为导师)和以中国计量学院为第一单位在《中国计量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期刊目录》规定的期刊上至少公开发表(含录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一篇。
2、学位论文答辩前需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期检查、预答辩、机检和评审等环节,具体要求执行学校相关文件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