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湖北中医药大学专业硕士《金匮要略研究》教学大纲

 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院校信息 >> 专业介绍 >> 正文 2011湖北中医药大学专业硕士《金匮要略研究》教学大纲

考研试卷库
2011湖北中医药大学专业硕士《金匮要略研究》教学大纲

  金匮要略研究
  课程编号:302206
       开课单位:中医系金匮教研室
       任课教师姓名及职称:戴天木副教授
       授课学期:第一学年第一学期
  学时学分:40学时,2学分
  教学方式:课堂授课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金匮集释》,杨百弗主编,湖北科技出版社,1984
  《金匮要略心典》,尤在泾主编,湖北科技出版社,1984
  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2年5月15日“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继承发展工作的意见”的精神,为了帮助硕、博士研究生学习或重温作为中医学四大经典之一的《金匮要略》,让他们真正地从天人相应、脏腑相关的整体观出发,掌握杂病的辨证论治方法、规律,以及《金匮》的理论精华,为继承、弘扬以经典为核心的中医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与内容提要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振吉、教育司司长贺兴东等所强调的,名医、名师的形成必须“熟读经典,临床实践,名师指导,研修提高”的精神,接受教育者必须熟读并背诵《金匮》原文,并以各种方式进行临床实践,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结束时必须接受闭卷考试或撰写一篇论文。
  主要内容
  第一篇(3学时)
  1、整体观与个体观;
  2、恒动观与变动观;
  3、五脏六腑皆以通为用;
  4、治未病;
  5、阴阳观;
  6、诊疗观。
  第二篇(2学时)
  1、杂病的发病观;
  2、前后二阴平调观;
  3、邪正相移观;
  4、从反面论述治未病。
  第三篇(1学时)
  1、百合病的现代研究;
  2、狐惑病关乎五脏。
  第四篇(1学时)
  1、疟病治疗八法;
  2、疟病可离少阳;
  3、天人相应观。
  第五篇(1学时)
  1、中风发病观;
  2、饮食不节致历节;
  3、历节之治以祛邪为主。
  第六篇(2学时)
  1、血痹病发病观;
  2、虚劳病治疗特点;
  3、开甘温除热之先河;
  4、薯蓣丸及大黄蛰虫丸之设的目的。
  第七篇(1学时)
  1、肺痿定义之争;
  2、开卫气营血辨证之先河。
  第八篇(1学时)
  1、奔豚气病的现代研究;
  2、临床治验。
  第九篇(2学时)
  1、胸痹关乎心肺(引讲病案);
  2、“阴弦”之“阴”之内涵;
  3、胸痹、心痛治疗特点。
  第十篇(2学时)
  1、腹满、寒疝、宿食关乎外邪;
  2、开温下法之先河;
  3、肝虚不传脾?
  第十一篇(2学时)
  1、治“克我”之脏;
  2、开三焦辨证之先河;
  3、癫狂关乎心肺。
  第十二篇(3学时)
  1、痰饮关乎脾;
  2、“和之”之要;
  3、《金匮》饮邪致病;
  4、从反面论述治未病;
  5、反药同用;
  6、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的临床运用。
  第十三篇(2学时)
  1、消渴关乎心、脾、肝;
  2、祛邪治消渴;
  3、小便不利关乎外邪。
  第十四篇(3学时)
  1、水气病因面面观;
  2、水气病治疗特点;
  3、气血水相关;
  4、因势利导与无势选势。
  5、水气与痰饮、湿病。
       第十五篇(2学时)
  1、黄疸病与脾;
  2、黄疸病与大黄;
  3、治黄诸法;
  4、分消法种种。
  第十六篇(1学时)
  1、论心系疾病;
  2、淤血理论;
  3、黄土汤、泻心汤的临床运用。
  第十七篇(3学时)
  1、治病求本;
  2、因势利导;
  3、立方命名,体现辨证;
  4、利小便即即所以实大便;
  5、肺痛之辩;
  6、栀子豉汤“得吐”辨;
  7、呕家用甘;
  8、大半夏汤之用。
  第十八篇(1学时)
  1、疮之内涵;
  2、“小便当下”与“小便自调”。
  第十九篇(1学时)
  1、论肝系疾病;
  2、乌梅丸的临床运用;
  第二十篇(2学时)
  1、妊娠内涵;
  2、禁药有不禁;
  3、“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4、肺病实心;
  5、胎前可温。
  第二十一篇(2学时)
  1、产后可凉;
  2、产后祛邪;
  3、肝病传脾之例。
  第二十二篇(2学时)
  1、热入血室关乎外邪;
  2、梅核气;
  3、甘麦大枣汤之用;
  4、下利与下血;
  5、小柴胡汤、小建中汤、当归芍药散、肾气丸之用;
  6、开“治风先治血”之先河。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