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学属于水产学的二级学科,水产养殖在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水产品总量从1990年起一直位居世界首位,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水产第一大国。水产业在解决欠发达地区人民的蛋白质供应、经济发展,改进发达地区人民的膳食结构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解决目前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紧缺这一尖锐矛盾的有效途径。重庆三峡库区水域生态环境保护,渔业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都离不开水产科学的技术和人才的支撑。因此,水产学科有着巨大的产业支撑以及产业对技术和人才的需求,水产养殖学科的发展、人才培养、研究生就业有着光明的前景。
西南大学的水产养殖学科人才培养格局完整,目前拥有本科、硕士点和西部唯一的水产养殖博士点(与生命科学院联合)。本学科点目前有教授4人,副教授9人(包括外聘导师)。拥有水产养殖教学科研实验室约1800平方米,配备有较先进的仪器设备价值约400万元, 拥有一套价值近200万的现代化全封闭水循环工厂化养殖系统。近5年来,承担国家、省部级及其它各类项目40余项,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二等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编写专著、统编教材8部;已培养硕士生37名,在读硕士生36名。本学科以三峡库区以及长江上游鱼类种质资源与水产生物技术研究为龙头,带动水产增养殖以及营养与饲料研究方向,以环境友好的生态渔业和无公害水产养殖为目标,学科特色突出,区位优势明显,综合实力在西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本学科的培养目标是: 培养具有扎实的水产养殖专业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进展与动向,能独立分析和解决本学科内存在的理论与实际问题; 能够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相关管理部门等的教学、科学研究和管理等工作中起到骨干作用的水产领域高层次人才。目前西南大学水产养殖学科已经形成4个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方向:
(1)水产动物遗传与生理生化方向
本方向主要进行水生生物种质资源及基因资源的保护、发掘与利用研究。 重点研究内容包括:长江上游名优鱼类的遗传多样性与种质鉴定、原种保存;优良性状的分子遗传标记、重要功能基因的克隆、基因转化系统的建立与生物工程育种;模式生物斑马鱼分子发育生物学研究以及经济鱼类生长发育调控等研究。近年来,对白鲟、中华倒刺鲃、岩原鲤、黄颡鱼等名优鱼类以及模式生物斑马鱼进行了基础和应用基础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理论成果:在国际上率先确定控制脊椎动物生长发育IGF信号通路调节蛋白的发育功能;重点阐明了几种经济鱼类的遗传结构,还对重要的养殖鱼类的消化生理进行了重点研究。 完成省(部)、市等科研课题10余项,目前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类课题5项。在包括国际著名学术刊物《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IF>6.0),《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Biotechnology Letters》,《动物学报》,《海洋与湖沼》等刊物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10余篇,其中SCI论文4篇。同行专家评价本方向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本方向在全国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
(2)水产增养殖学与水产动物医学
本方向主要从事水产动植物增养殖的理论和技术研究。重点研究内容包括:无公害水产养殖、天然水域生态渔业、设施渔业、水产集约化养殖、水产动物繁育、养殖新品种的引进与开发、水产饵料生物培养以及养殖环境调控等。水产动物病害防治研究。重点研究内容包括:水产动物病原诊断、无公害鱼药(含中草药) 的开发及药理药效学,水产动物病害的免疫防治及机理等研究。本方向对中华倒刺鲃、岩原鲤等长江上游多种名优鱼类野生种群进行了移养驯化、人工繁育、成鱼养殖等应用技术的开发性研究;对内陆地区池塘养鱼、稻田养鱼的原理和技术上进行了研究,率先对江河网箱养鱼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针对鱼类危害较大的细菌性传染病,筛选出具有抗菌效果的中药方剂,鱼类的口服疫苗的也正在研究之中。承担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淡水池塘80:20养殖与新技术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一等奖1项。本方向在全国具有较强的区域特色。
(3)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方向
本方向主要从事水产动物的营养机理和饲料配制研究。 重点研究内容包括:水产动物营养生理、营养需求与代谢、营养与品质、营养与免疫、营养与环境以及重要经济水产动物人工全价配合饲料的配方和加工。系统开展了草鱼的营养需要和饲料配方研究,对长江上游多种名优鱼类(岩原鲤、长吻鮠、中华倒刺鲃、黄颡鱼等)和中华绒鳌蟹等的营养需求作了基础研究,承担课题6项,发表论文40余篇。草鱼人工饲料配方的优化成果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本方向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
(4)渔业资源与环境方向
本方向主要以长江上游水域生态和渔业资源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内容包括:长江上游重要经济鱼类资源变动规律, 渔业生产对天然水域环境质量的影响,水体富营养化的过程和机理,受损水体的生态修复,渔业环境质量评价。在水域富营养化的生态防治、水污染的生物学评价、长江上游渔业资源的变化规律、水工建筑对鱼类资源的影响评价、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及机理等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承担项目12项,发表论文20余篇。本方向具有明显的地区研究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