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兽医学

 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院校信息 >> 专业介绍 >> 正文 预防兽医学

考研试卷库
预防兽医学

  1.简介
  预防兽医学是兽医学中的一门学科,以发生动物群体的传染性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作为对象,研究其发生、发展、分布规律以及其(人兽传染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制定预防、控制和消灭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科学。我院预防兽医学学科是由家畜传染病学、兽医微生物学、兽医免疫学、兽医病毒学、兽医公共卫生和兽医寄生虫学六门学科组成,200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十五”期间为重庆市重点学科。学科梯队学科总人数20名(含兼职导师),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9人、讲师3人、高级实验师3人、实验师1人,助教1人。博士学位人员5人,硕士学位人员8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2人。拥有首届重庆市预防兽医学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后备人选。逐渐形成与西南大学成为科研教学型综合性大学的发展目标相适应的一支年青、充满活力、学风严谨、具有高素质科研能力的研究队伍。自本学科点建立以来,培养的研究生已毕业30余人,主要去向有: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兽医站、防疫站、海关、技术管理部门等工作岗位。本学科点在国内外公开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11部;获得三类新兽药证书一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重庆市科委成果奖1项,在研项目6项。
  本学科点培养目标是:要求在读硕士研究生能独立并熟练查阅国内外最新研究的文献资料,了解最新的动物与人的疫情及研究动态,掌握先进的诊断方法、检测技术,并进行归纳、分析和运用,使之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实践技能、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根据我校的师资情况和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其畜禽疾病发生的特点,主要侧重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病原及其病原分子生物学、免疫血清学检测技术、微生物酶制剂、精制蛋黄抗体和中兽药新制剂等的研究。本学科的专业教师积极深入养殖业生产第一线,针对在集约化和规模化养殖业中引起重大经济损失的群发性疾病和新发现的动物疫病开展研究,先后开展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家禽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原分离、病理学及防制研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小鹅瘟的防制研究”、“父母代种鸡场主要传染病合理免疫程序的建立及应用”、“家禽隐孢子虫病的防制研究”、“兔瘟、巴氏杆菌病的病原分离及防治研究”、“中兽药“球康”对家禽球虫病的防治“、“蛋黄抗体的工业化生产的研究”、“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特性”、“植酸酶高产菌种选育、工程菌构建及发酵工艺”等课题研究。获得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精制蛋黄抗体”国家二类兽用新生物制品证书、“重庆市集约化养鸡场主要疫病防制技术”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的等多项科研成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编和参编了《动物免疫学》(21世纪规划教材)(第二版)、《动物微生物学》(第二版)、《兽医公共卫生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兽医药理学》、《畜牧兽医行政管理》、《犬猫疾病治疗学》、《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实验教程》等多种教材。发表科技论文共300余篇。
  本学科已培养出研究生30余名,在读研究生80余名。
  2.研究方向
  主要侧重在引起重大经济损失的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防控和人兽共患病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动物传染病学与寄生虫病、动物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人兽共患病、动物检疫及动物性产品质量检测,兽医生物技术等。
  2.1 动物传染病学与寄生虫病学
  (1)对重大的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防控的研究
  目前主要集中在引起重大经济损失的群发性疾病和新发现的动物传染病、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家禽球虫病诊断与防治等的研究。同时,为适应我国养殖业向产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转型的需要,主要进行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弱毒疫苗的研制”、“鸡蛋黄抗体工业化生产及应用基础研究”、“父母代种鸡场主要疫病防治程序的建立”及“中兽药对鸡球虫病防治”等,特别是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精制蛋黄抗体已获得国家二类兽用新生物制品证书。在一些兽医生物技术的高新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弱毒疫苗结构蛋白基因的克隆、鉴定和序列分析,特效蛋黄抗体产业化和中兽药对鸡球虫病的防治等研究在本研究领域处于领先水平。目前,正应用生物技术的新技术手段研究畜禽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防治,如动物疫病的免疫生物制品和中兽药的制剂学、治疗学的一些新的研究,重要动物疫病病原的分子分类学研究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2)人兽共患病
  已知世界上存在的人兽共患病有250多种,其中对人有重要危害的人兽共患病约有90种,特别是在近20多年里,疯牛病、禽流感、人——猪链球菌病、大肠杆菌O157、口蹄疫等人畜共患病的不断发生,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并给养殖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本学科曾进行“流感防疫关键技术研究”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认可,现正承担“附红细胞体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对重庆市畜牧业的危害研究”等课题的研究。
  2.2动物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本研究方向侧重动物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方面,主要开展动物病原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因子与致病机理、免疫制剂、免疫血清学检测技术、微生物酶制剂、微生物源抗菌物质等研究工作。近年主要开展了对畜牧业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群发性疾病和新发现的动物传染病病原如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马立克氏病毒、新城疫病毒、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霉形体、鸡肺炎和产酸克雷伯氏菌、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等病原特性研究。
  在微生物源抗菌物质研究方面,主要侧重植物内生菌抗菌物质的研究,以及植酸酶高产菌种选育、工程菌构建及发酵工艺研究,植物内生菌抗菌物质的分离纯化及其特性研究等,对已分离到的抗菌物质产生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同时开展了恩诺沙星、链霉素、四环素等药物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为其残留检测奠定了基础。
  2.3 兽医生物技术与兽医公共卫生
  重点是采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手段,侧重动物性产品及其动物产品的病原微生物检测和药物残留检测。本研究方向通过对不同技术水平保障动物产品的质量研究和认识病原微生物对动物产品的质量的影响,防止病原微生物对动物机体及产品的感染与污染,从而保障人类食品安全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为我国畜牧业持续发展提供相关的科学理论依据。本专业方向的研究人员主要进行了“冻猪分割肉在冷藏期间质量变化”、“微波能用于肉鸡分割肉保鲜的研究”、“大蒜防腐保鲜作用的试验研究”、“市售白条鸭的兽医卫生检验与卫生质量研究”、“市售液态乳的质量调查研究”、“无化学性污染动物性食品的生产”、“不同复合氨基酸-金属配合物添加剂对猪肉质量的作用效果”、“ 四川白鹅产品中砷的残留检测与安全性评定”、等多项研究。
  3.本学科方向的主要带头人
  (1)动物传染病学与寄生虫病学 聂奎 教授
  (2)动物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彭远义 教授
  (3)兽医公共卫生 刘力 副教授
  学科特色
  1.植酸酶高产菌株的筛选。
  2.中兽药抗球虫研究。
  3.紧密当地畜牧业发展,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在重庆市、四川首次发现确诊了猪弓形体病、兔病毒性出血症、鹅的副粘病毒病、鸭肝炎、鸭里氏杆菌病病等10余新的动物疫病。对主要的动物疫病,如猪瘟、猪伪狂犬病、猪链球菌病、新城疫、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弓形体病、羊寄生虫病、猪线虫病、鸡球虫病等进行了较全面研究。并注重技术服务和技术开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
  4.积极开展教学研究,获西南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精品课程一门。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