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作物遗传育种专业高级专门人才。要求硕士研究生: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实事求是、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掌握作物遗传育种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外语听说和科学论文写作能力。
4、身心健康,吃苦耐劳,勤奋工作。
二、研究方向
本学科以热带作物(主要包括橡胶树等热带经济作物,木薯、甘蔗等生物质能源作物,香蕉、芒果、荔枝、番木瓜等热带果树,热带牧草和南药等)为研究对象,主要在以下4个研究方向开展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
(1)作物育种原理与方法:主要探索热带作物育种新原理与方法,利用常规育种技术与分子辅助育种技术相结合培育高产、优质、抗逆的热带作物新品种,研发能充分发挥新品种作用的配套技术。
(2)植物细胞与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热带作物主要经济性状、抗逆性的形成机制,相关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及精细作图,功能基因的分离、克隆、功能及表达调控研究,生物信息学研究等。
(3)农业生物技术:主要建立热带作物遗传转化体系和遗传转化方法,通过遗传转化技术培育新品种。
(4)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学:主要进行热带种质资源(包括橡胶、牧草、木薯、甘蔗、旱稻等)的挖掘、保存、创新利用,并建立种质资源共享网络平台,为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和新品种选育提供有效材料。
三、学制
学制为3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学年限不超过4年;在职研究生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在确保培养质量的前提下,可适当缩短学制,但最短不得少于2年。
四、培养方式
1、本专业硕士研究生采取全日制培养方式。
2、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工作相结合、导师指导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办法。在培养过程中,导师(组)起主导作用。本专业鼓励研究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在保证基本要求前提下,具体培养方式可以灵活多样。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要求大于或等于32学分(不包括学术活动、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文献综述及开题报告等必修环节),其中学位课必须修完。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前必须修满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课程,考试成绩合格方可获得学分,学位课程70分及格,选修课程60分及格。
跨专业考取或同等学力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由导师提出具体意见,决定其是否补修大学本科专业主干课程,并报研究生处备案。补修成绩以60分为及格,并记入成绩档案,注明“本科”字样,不计入总学分。
公共英语课的免修参照《海南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六、培养环节
硕士研究生的指导可以是导师个人负责独立指导,也可以是指导小组集体指导。在指导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应充分借助有关教师的业务专长,发挥指导集体的作用。培养环节主要包括:
1、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每个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订出合理的研究生培养计划,注意挖掘研究生的潜能,注重研究生个性的发展。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分课程学习计划和论文研究计划。课程学习计划应在研究生入学两个月内提交,论文研究计划应在第三学期末之前制定完毕。
2、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对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要求阅读文献的数量提出要求,并说明开题报告的形式和要求。开题报告的有关要求依照《海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及开题报告的要求》执行。
3、实践环节:包括学术活动、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各学科专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对研究生参加学术讲座的次数和参加教学实践的方式提出具体规定。
七、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
1、导师要加强从开题到科研、论文写作、答辩的全过程指导。
2、研究工作必须坚持实验性原则,论文内容应以研究生本人从事的实验、
观测和调查的材料为主。
3、硕士生论文科研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
4、学位论文实行中期检查参照《海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检查暂行办法》进行。
5、原则上要求本专业研究生在读期间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
6、论文评审、答辩及学位授予按照《海南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办法》的有关要求进行,但建议取消大学外语等级考试(CET)与学位挂钩的制度,同时建议由海南省统一组织研究生学位外语考试,通过者方可取得学位,反之,则不能取得学位。建议取消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与学位挂钩的制度。
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总学时
|
学分
|
学期
|
任课教师
|
学位课
|
公共课
|
自然辩证法
|
36
|
2
|
1
|
章汝先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18
|
1
|
2
|
晏峻
|
基础英语
|
120
|
4
|
1、2
|
陈满平等
|
|
专业课
|
细胞遗传学
|
40
|
2
|
2
|
庄南生
|
高级育种学
|
40
|
2
|
2
|
莫饶
|
分子遗传学
|
40
|
2
|
1
|
刘进平
|
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
|
40
|
2
|
2
|
黄贵修
|
专业Seminar
|
36
|
2
|
1、2
|
学位点负责人
|
选修课程
|
分子标记原理与方法
|
40
|
2
|
1
|
黄东益
|
植物细胞培养
|
40(15)
|
2
|
1
|
刘进平
|
数量遗传学
|
40
|
2
|
2
|
唐燕琼
|
作物起源与进化
|
20
|
1
|
2
|
莫饶
|
高级生物化学(理论)
|
40
|
2
|
1,2
|
邓小江
|
生物化学研究技术(实验)
|
40
|
2
|
1,2
|
邓小江
|
高级植物生理学
|
40
|
2
|
1
|
黄绵佳
|
SAS软件及其应用
|
40
|
2
|
1
|
唐燕琼
|
高级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
40
|
2
|
1
|
韩汉鹏
|
作物高产理论与实践
|
40
|
2
|
2
|
林电 杨重法
|
农学概论
|
20
|
1
|
1
|
杨福孙
|
种质资源学
|
40
|
2
|
2
|
黄东益
|
群体遗传学
|
40
|
2
|
2
|
王英
|
科技英语
|
20
|
1
|
2
|
黄东益 刘进平
|
备注:各课程授课学期(时间)以当学期课程表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