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培养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全面地掌握材料物理与化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具备化学-物理-生物-材料-环境等多学科交叉和渗透能力,很好地掌握外语与计算机运用能力的,适合于能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或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以及在政府相关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二、研究方向
1、生物医用材料
生物医用材料是近30多年来发展出的一类高技术材料,用于诊断、治疗或替换人体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其作用不能被药物替代。随着社会文明进步、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类对自身的医疗康复事业格外重视。我国现代生物医用材料和人工器官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成果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因此对生物医学材料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主要研究能够适应人体生理环境,参与生命活动的具有特殊功能的人工合成材料。
2、电磁波吸收材料
电磁波吸收材料是21世纪有着巨大需求和发展的新型功能型、环保型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民用电磁辐射防护以及军事目标隐身。作为EMC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已成为国际科学研究高技术领域中的重点,具有极其重大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民用市场目前已达百亿美元以上,在军事上,其价值无法估量。采用新的材料合成制备方法研究制备出高性能的电磁波吸收剂,进一步采用材料复合技术实现电磁波吸收材料的制备,研究具有应用价值的新型电磁波吸收材料。
3、无机功能材料
应用分析化学、现代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手段,着重研究绿色化工过程中间体、生物医用材料及功能材料等材料表征及分析的新技术、新方法及其基础理论,属于材料表征物理和化学的前沿领域,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4、表面工程与表面改性
材料表面工程是一门很新的边缘学科,涉及表面物理学、表面化学、金属学、陶瓷学、高分子学多个学科的理论,已在多个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与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因此研究表面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对材料表面进行改性,获得具有特定表面性能的表面涂层。
三、培养年限
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累计在学年限不超过4年。第一年一般以课程学习为主,后两年以论文工作为主。提前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研究生处批准可以提前毕业。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
1、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可采取全日制培养方式。
2、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工作相结合、导师指导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要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和指导小组的作用,因材施教,教书育人。要鼓励研究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在保证基本要求前提下,具体培养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发挥优势,不断积累新的经验。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要求不超过30学分(不包括学术活动、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文献综述及开题报告等必修环节)。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前必须修满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课程,考试成绩合格方可获得学分,学位课程70分及格,选修课程60分及格。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
跨专业考取或同等学力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由导师提出具体意见,决定其是否补修大学本科专业主干课程。补修成绩以60分为及格,并记入成绩档案,注明“本科“字样,不计入总学分。
六、培养环节
1、 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分课程学习计划和论文研究计划。在入学后两月内,导师应根据每位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在导师指导下制定在学三年的个人学习和科研计划。
2、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时间安排在第三或第四学期进行。内容为一门本科专业课程的习题及课堂讨论课、实验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等。教学实践的目的是使硕士生熟悉教学的各主要环节,为毕业后从事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奠定基础。教学实践由有关教研室安排,并确定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指导。教学实践结束后,由教研室和实习指导教师写出考核评语,评定成绩。考核成绩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等。成绩合格者,按规定计算学分。不合格者重修。曾在高校从事教学工作两年以上者,可以不参加教学实践。
3、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安排在第二和第三学期之间的暑假进行,时间为一个月。参加社会实践的目的,在于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充实和拓展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强工作能力。社会实践的部门或单位不作统一安排,学生可根据兴趣并结合学位论文选题在征得导师的同意下自行确定。学生可根据兴趣并结合学位论文选题在征得导师的同意下自行确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后,应写一份不少于三千字的调查报告或实习报告,并由有关单位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情况写出考核评语。导师根据考核评语及学生所写的调查报告或实习报告,评定成绩。考核成绩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等,成绩合格者,按规定计算学分。不合格者重修。
3、中期考核
一般应于第四学期初由学院组织进行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会并对硕士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
4、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作开题报告,确定研究课题。硕士生查阅的文献资料应在5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资料应在三分之一以上)。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工程应用价值,或对国家经济、教育、文化和社会发展具有一定实用价值。首次开题未通过者,应在6个月内补作。开题报告一般在第三学期在学科内公开组织进行。
研究生应在修完学分,进入学位论文工作3~6个月内完成开题报告。研究生开题报告评审通过后,应填写《海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交学院研究生办公室存档。
5、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取得科研成果)的要求
研究生必须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或已被接受)与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方可申请授予学位。发表的论文应以海南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未达到要求者,可准予毕业,但必须等达到以上要求之后才能申请授予学位。
七、学位论文
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应按海南大学学位论文要求撰写,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应表明研究生已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硕士学位从事学位论文科研时间一般不少于1.5年。一般在第五学期进行学位论文的中期检查,由本专业组织专家小组对研究生论文研究的选题情况、工作态度、研究进展、存在问题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估与检查,提出修改意见和改进建议,并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保证学位论文能如期完成。
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分/
学时
|
开课学期
|
备注
|
|
1
|
2
|
|
学
位
课
|
公
共
课
|
第一外国语
自然辩证法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4/120
2/40
1/20
|
√
√
√
|
|
必选
|
|
专
业
基
础
课
|
数值分析
材料物理与化学
现代仪器分析与技术
材料合成与制备
先进材料进展专题
|
2/36
3/54
3/54
2/36
1/30
|
√
√
√
√
|
√
|
必选
|
|
生物医学材料
表面工程技术
新型功能材料
材料结构与缺陷
|
2/36
2/36
2/36
2/36
|
√
√
|
√
√
|
任选其中1门
|
|
|
非
学
位
课
|
二外
|
|
|
|
一外非英语者必选英语二外
|
|
纳米材料与生物技术
高分子材料合成
薄膜材料与技术
薄膜器件物理
无机非金属材料学
复合材料设计与制备
凝聚态物理
解剖生理学
细胞生物学
材料研究与计算机应用
电磁与防护材料
专利技术与知识产权
材料腐蚀与防护
分子生物学
|
2/36
2/36
2/36
2/36
2/36
2/36
2/36
2/36
2/36
2/36
2/36
2/36
1/24
2/36
2/36
|
√
√
√
√
√
√
√
|
√
√
√
√
√
√
√
√
|
|
|
必修环节
|
专业外语
学术活动、教学实践与社会实践
文献综述/开题报告
|
2/36
1
1
|
|
Ö
Ö
Ö
|
|
|
补修课程
|
|
|
|
|
跨专业或同等学力人员考生由导师根据具体情况安排补修课程
|
|
对硕士生总学分要求
|
理工类总学分不超过30学分,其中学位课18学分(最多不超过20学分)。
总学分不包括学术活动、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文献综述及开题报告等必修环节。
|
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研究生课程规划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时/学分
|
学时
|
开课学期
|
主讲教师
|
考核方式
|
讲课
|
实验
|
讨论
|
1
|
2
|
S1900001
|
第一外国语
|
120/4
|
120
|
|
|
√
|
√
|
|
|
S1400001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20/1
|
18
|
|
|
|
√
|
|
|
S1400003
|
自然辩证法
|
40/2
|
36
|
|
|
|
√
|
|
|
S0433001
|
数值分析
|
36/2
|
36
|
|
|
|
√
|
李光范
|
考试
|
S0433002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54/3
|
54
|
|
|
|
√
|
陈永
|
考试
|
S0433003
|
现代分析测试方法
|
36/2
|
|
|
|
√
|
|
曹阳
|
考试
|
S0433004
|
材料合成与制备
|
36/2
|
|
|
|
|
√
|
郝万军等
|
考试
|
S0433005
|
先进材料进展专题
|
24/1
|
|
|
|
√
|
|
集体
|
考查
|
S0433006
|
生物医学材料
|
36/2
|
|
|
|
|
√
|
曹阳
|
考试
|
S0433007
|
表面工程技术
|
36/2
|
|
|
|
√
|
|
文峰
|
考查
|
S0433008
|
新型功能材料
|
36/2
|
|
|
|
|
√
|
吴进怡
|
考查
|
S0433009
|
材料结构缺陷
|
36/2
|
|
|
|
√
|
|
姚远
|
考试
|
S0433010
|
纳米材料与生物技术
|
36/2
|
|
|
|
|
√
|
曹阳等
|
考查
|
S0433011
|
高分子材料合成
|
36/2
|
|
|
|
√
|
|
卢凌彬
|
考查
|
S0433012
|
薄膜材料与技术
|
36/2
|
|
|
|
|
√
|
文峰
|
考查
|
S0433013
|
薄膜器件物理
|
36/2
|
|
|
|
√
|
|
吴进怡
|
考查
|
S0433014
|
无机非金属材料学
|
36/2
|
|
|
|
|
√
|
袁文兵
|
考查
|
S0433015
|
|
36/2
|
|
|
|
√
|
|
|
考查
|
S0433016
|
复合材料设计与制备
|
36/2
|
|
|
|
√
|
|
郝万军
|
考查
|
S0433017
|
凝聚态物理
|
36/2
|
|
|
|
√
|
|
王赵
|
考查
|
S0433018
|
解剖与生理学
|
36/2
|
|
|
|
|
√
|
曹献英
|
考查
|
S0433019
|
细胞生物学
|
36/2
|
|
|
|
√
|
|
曹献英
|
考查
|
S0433020
|
材料研究与计算机应用
|
36/2
|
|
|
|
|
√
|
卢凌彬
|
考查
|
S0433021
|
电磁与防护材料
|
36/2
|
|
|
|
|
√
|
郝万军
|
考查
|
S0433022
|
专利技术与知识产权
|
24/1
|
|
|
|
√
|
|
集体
|
考查
|
S0433023
|
材料腐蚀与防护
|
36/2
|
|
|
|
√
|
|
吴进怡
|
考查
|
S0433024
|
分子生物学
|
36/2
|
|
|
|
|
√
|
|
考查
|
S0433025
|
科研基本思路与创新*
|
24/1
|
|
|
|
|
√
|
|
考查
|
S0433026
|
专业外语
|
36/1
|
|
|
|
√
|
|
吴进怡
|
考试
|
|
学术活动、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
|
1
|
|
|
|
|
√
|
导师组
|
|
|
文献综述/开题报告
|
1
|
|
|
|
|
√
|
导师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