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品学兼优的生态学方面的高层次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具体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实事求是、不断追求新知识、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具有艰苦奋斗的作风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服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具有坚实的生态学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业知识与研究技能,了解所研究领域的新动态;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承担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及创新意识。学位论文应有一定的创新性、科学意义或价值较高。
3、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外语听说和科学论文的写作能力。
二、学制及学习年限
学制为3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学年限为3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可处长至4年。在确保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前提下,根据实际实际情况允许研究生提前或延长1年毕业。硕士研究生提前或延长学习年限,需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和校长批准。
在学期间,课程学习与研究工作及学位论文并重,第1学年以课程学习为主,第2学年以收集资料、科学实(试)验和论文撰写为主。
三、培养方式
采取导师负责和教研室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导师根据研究方向、培养目标、研究生具体情况以及因材施教的原则制订出培养计划,整个培养过程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试)验技能、创新能力和从事生产实践的能力。
硕士研究生必须学好培养计划所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者方能取得学分。在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方面,研究生必须按工作的需要完成研究计划,否则延期毕业。
四、研究方向
本学科下设4个研究方向:
1、热带林生态学
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研究热带林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热带地区人工林、复合林农经营技术与原理;热带地区天然林保护;并从社会、经济系统与热带林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方面研究热带林可持续发展的原理及应用。
2、环境生态学
运用生态学理论,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研究的主要内容:人为干扰效应在系统内不同组分间的相互作用;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变化规律、危害方式、生态效应及对人类的影响;生态系统受损程度与范围的识别;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恢复与重建受损后的生态系统;研究开发用生物学方法治理环境污染与解决生态破坏的问题等。
3、热带农业生态学
主要研究热带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调控;热带农业生态系统的优化设计;热带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和管理中的生态学问题;热区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优化的对策、措施等。
4、产业生态学
以生态学、资源学、循环经济学、系统科学为基础,以产生生态系统为对象,围绕热带区域的资源开发利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育等问题是开展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在理论上研究热带地区不同产业复合生态系统中人与自然的系统耦合关系与生态调控机理;在方法上研究产业复合生态系统的评价、规划及管理方法;在应用上综合研究热带区域产业生态环境的特征与生态安全,探索热带区域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模式,为热带区域解决资源利用、发展以及生态环境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五、学分要求及课程设置
1、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学分要求:总学分不超过30学分,其中学位18学分(最多不超过20学分)。每学分学时数:理论课程20学时/学分(每门理论课程最多不超过3学分),实践类课程30学时/学分。第一外国语144学时/4学分。
以上学分均不包括学术活动、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文献综述及开题报告等必修环节。
2、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包括学位课、选修课和必修环节三个部分(表1),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和专业性,宽广性和纵深性的要求,达到多样化培养人才的目的。
学位课是本专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可根据不同研究方向的需要,在导师指导下,结合硕士研究生原有的基础、特长及专业爱好等选修有关的课程。若研究生已掌握了培养计划内规定的课程,可申请免修,但必须通过考试合格才能取得学分。鼓励硕士研究生跨学科、专业选修课程,以拓展知识面,增强适应能力,但必须要给研究生留有充分的自学时间和选择的灵活性。
3、主要课程简介
(1)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见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学大纲。
(2)英语
见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学大纲。
(3)多元统计分析
主要内容包括多元正态分布及其抽样分布、多元正态总体的均值向量和协方差阵的假设检验、多元方差分析、直线回归与相关、多元线性回归与相关(Ⅰ)和(Ⅱ)、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判别分析与聚类分析、Shannon信息量及其应用等。
(4)生态学
按照生态学从微观到宏观发展的顺序,依次以分子生态、生理生态、种群生态、群落生态、生态系统生态、景观生态为主线,辅以系统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两个应用性较强的分支学科,阐明现代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及其应用,并科学地分析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系统地论述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体现生态学的基础性、方法性、前沿性和启发性。
(5)生态学研究方法与技术
介绍生态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动物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测定方法、生物多样性测定方法、初级生产力的测定方法、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分析方法、物质循环的研究方法与途径、群落中水分平衡的研究方法、小气候观测方法、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等。
(6)专业Seminar
采用讨论和讲授的形式,介绍各研究方向的专业研究现状、进展。
(7)农业气候分析
讲授热带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与气候条件的关系,热带作物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其防御对策,热带农业气象区划以及种植园区农业小气候环境的开发利用。
(8)生物数学
主要讲授数学方法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把当代生物学发展前沿中涉及的定量分析方法和对生物学生产管理重大影响的数学理论与思想作为重点。内容主要包括:生物统计数学模型、生物分类数学模型、生物演化数学模型、马尔柯夫链数学模型、微分言和数学模型、生物信息论、生物统计论与控制论等。
(9)热带林生态学
讲授热带林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热带地区人工林、复合林农系统的原理与技术,热带天然林保护及生物多样性,热带林可持续发展的原理与应用等。
(10)热带作物生态学
讲授热带作物与热带环境相互作用规律,热带作物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热带作物生态系统的调控,热带作物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等。
(11)环境生态学
结合生态学基本原理,讲授环境系统的基本特征、环境过程的基本原理、环境质量的演化规律,环境调控的原理与方法,人为干扰条件下生态系统的内在变化原理、规律、过程和效应,受损生态系统的原因及恢复、重建技术,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等。
(12)城市生态学
讲授城市生态系统的类型与空间格局,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环境污染的控制与生态恢复,城市生态系统的规划设计与建设等。
(13)高级土壤学
讲授土壤物理、土壤化学、土壤地球化学、土壤生物学、土壤生态学以及土壤肥力、水土保持、土壤植物营养与分析方法等。
(14)高级微生物学
讲授微生物形态与结构,微生物代谢与遗传的多样性,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微生物资源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等。
(15)产业生态学
产业生态学是对各种产业活动及其产品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跨学科研究。主要讲授产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生态工程和相关政策。其中重点介绍生命周期评价、生命周期成本评估、生态设计、产业代谢分析技术、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生态农业工程规划以及面向生产者、产品和组织的环境管理政策等。
(16)农业生态工程
讲授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在农业中的应用,系统分析、系统模型化、最优化的技术方法,系统评价、决策分析以及应用系统工程方法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等。
(17)热带作物高产理论与实践
讲授热带作物高产相关理论,热带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热带作物的化学调控,热带作物标准生产及安全化生产技术,热带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等。
(18)恢复生态学
介绍恢复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生态系统退化的生态过程与机理、自然和人为干扰的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技术。
(19)热带农林复合生态工程
主要讲授热带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类型,热带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中的种群互作,热带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基本性质及数学模型,热带农林复合生态工程的设计、管理和评价,热带地区常用的农业生态技术及主要的农林复合生态工程等。
(20)生态规划与设计
介绍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生态价值评估与分析,生态规划和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程序,生态规划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意义和应用等。
(21)热带农业生态学
主要讲授热带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类型和结构,热带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种群原理、群落原理及其在热带农业中的应用,热带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及系统调控,热带农业生态设计及主要的热带农业生态技术等。
(22)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主要讲授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23)农业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力理论探索
按照承载力构成的基本理论与思路,依次以农业资源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载力为主线,深入浅出地论述生产潜力与人口承载力研究的国内外进展以及基本概念与定义,基本理论与原理,基本方法与应用。
六、学位论文工作安排
学位论文工作是培养硕士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能力的综合训练,包括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科学实验(或科研调查、工程设计)、撰写论文等部分。
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是论文工作的基础环节和重要环节,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初完成,可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提前,但最迟应于第三学期末完成。硕士研究生需向论文指导小组或教研室作报告,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经导师同意,论文指导小组或教研室审定确认,制订论文工作计划,才能进行论文工作。
结合开题报告,论文指导小组或教研室必须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情况、课程学习情况、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完成情况以及身体健康情况等进行考核。成绩突出者给予奖励,合格者继续攻读学位,不合格者按学籍管理办法处理。
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论文的选题应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研究结果应有新的见解或能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应表明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技术工作的能力。论文工作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实际工作量不少于1学年,论文字数在3万字左右。
七、在学期间科研成果要求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结合学位论文的开展,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2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研究论文。
生态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及代码
|
学分
|
学时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任课教师
|
讲授
|
试验
|
讨论
|
1
|
2
|
学位课
(必选)
|
公
共
课
|
英语
自然辩证法(理)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4
2
1
|
144
40
20
|
|
|
√
√
|
√
√
|
考试
考试
考试
|
陈满平等
章汝先
晏 峻
|
专
业
课
|
基础理论课
|
生态学
高级植物生理学
多元统计分析
农业气候分析
|
2
2
2
2
|
40
40
40
40
|
|
|
√
√
√
|
√
|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
余雪标
黄绵佳
韩汉鹏
何春生
|
专业基础课
|
专业Seminar
生态学研究方法与技术
|
2
2
|
40
40
|
|
|
|
√
√
|
考查
考查
|
负责人
戚春林
|
选修课
(分限和任选)
|
非学位专业课
|
专业外语
产业生态学
热带农林复合生态工程
城市生态学
热带林生态学
环境生态学
热带作物生态学
热带作物高产理论与实践
农业自然资源学
农业生态工程
环境生态工程
恢复生态学
生态规划与设计
热带农业生态学
农业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力理论探索
|
1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
2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
|
|
√
√
|
√
√
√
√
√
√
√
√
√
√
√
√
√
|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
陈秋波
蒋菊生
余雪标
王 旭
余雪标
唐文浩
戚春林
唐树梅
唐树梅
唐文浩
徐 文
唐文浩
黄月华
蒋菊生
戚春林
袁 媛
周兆德
何春生
|
其它课程
|
高级土壤学
生态经济学
生物数学
高级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环境微生物工程学
土壤化学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
2
2
2
2
2
2
2
|
40
40
40
40
30
40
40
|
|
10
|
√
√
√
|
√
√
√
√
|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
林 电
陈秋波
霍世清
韩汉鹏
谭志琼
林 电
栾乔林
|
必修环节
|
学术活动、教学实践与社会实践
文献综述/开题报告
|
1
1
|
|
|
|
|
|
|
|
补修课程
|
|
|
|
|
|
|
|
|
|
对硕士生总学分要求
|
总学分不超过30学分,其中学位课18学分(最多不超过20学分)。总学分不包括学术活动、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文献综述及开题报告等必修环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