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延革:
产业经济学专业是山西省经济类第一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该学科的前身是原山西财经学院的贸易经济(商业经济)学科,属于我校最早设立的本科学科点之一,迄今已有近50年的历史。该学科点199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被批准为山西省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997年根据教育部学科调整精神,该学科点更名为产业经济学。自1958年我校设立贸易经济学科点以来,在张魁峰、高光筠、詹宏松等辈学者的引领和带动下,我校众多学者在立足教学工作的同时,长期倾力于贸易与流通业发展问题的相关研究,累计为相关领域输送本科生、研究生等近万名高素质人才,相继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较大影响的学术成果,为我国流通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形成了较大的社会影响,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从而也为本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两校合并以来,由于体制转换、磨合以及主客观诸多方面的原因,梯队成员曾一时分散、流失,学科建设经费屡不到位,致使本学科的发展一度受到较大影响,学科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曾有所削弱。 2002年,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和校行政的大力支持下,产业经济学学科点在重新进行力量整合的基础上,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积极探索和推动学科发展的新机制,鼓励教师在保障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努力跟踪学科发展前沿,紧密结合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重大科研项目为纲,以学科带头人为中坚,充分发挥团队作用,积极开展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现实问题及其应用对策的研究。
二、主要研究方向:
现已形成各有特色和优势又内在联系紧密的六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并涌现了一批学术造诣较深、组织能力较强的学术带头人:
①流通理论创新及发展战略研究方向。该方向是本学科点传统的优势研究领域,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超前性和实用性等特点,目前已拥有一支以原梅生教授为主要带头人的、结构较合理的研究团队,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6人。
②产业组织及发展战略研究方向:该方向主要是就产业的形成和分类、产业发展的运行机制、产业组织构成理论、产业竞争力等问题进行多方位的研究和探讨。该方向以闫应福教授为带头人,拥有一支颇具实力的学术梯队,其成员12人中,有教授2人,副教授3人。
③贸易理论创新与产业国际化问题研究方向:该方向是本学科点较早开辟的研究领域之一 ,对于推动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加速中国经济的国际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方向以吕春成教授为带头人,拥有一支包括教授3人、副教授8人、讲师6人在内的较强的学术梯队。
④合作经济问题研究方向、该研究方向的确立,既是改革实践的要求,也是世界经济发展对我们的启示,主要是侧重对弱势群体经济活动组织化问题的研究和探索。该研究方向以赵阳林教授为主要学术带头人,现有梯队成员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
⑤农业市场化与农产品流通问题研究方向、该方向也是本学科点较早确定的研究领域之一,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实用性。目前已具有一支以石建社为带头人的具有一定实力的学术梯队,该梯队现有成员9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4人。
⑥现代交易组织与交易方式问题研究方向、该方向是近年新开辟的专门研究领域,旨在通过对各种交易组织和交易方式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各自运作的技术方法及其特点等问题的研究解释和探索提高流通活动效率的方式和途径。该方向的研究在杨洹教授的主持带动下,已逐步形成了稳定的研究领域,并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学术梯队。
三、学术队伍情况:
目前产业经济学科点拥有专职教学科研人员41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8人,讲师12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8人。已形成了一支职称、年龄、学位等结构合理并具有较强实力的研究团队,已营造出一种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学术研究氛围,并在坚持和强化传统优势和特色的前提下,不断拓宽研究领域
四、科研及成果情况:
近三年来,本学科点先后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20余项,其中有不少成果在国内居领先地位,有多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先后主持召开国际、国内各种学术会议7次;三年中,梯队成员共编著出版有关学术著作和教材23部,在国内外公开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58篇,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五、研究生培养情况:
三年来,本学科点不断修订和完善培养方案,调整和增设符合社会需要又能反映本学科特色的研究方向,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兼顾专业深度"的原则调整课程设置,着力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努力营造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学术氛围,狠抓学位论文写作和答辩工作,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截至2003年底,本学科点已累计培养硕士研究生61人,授予硕士学位106人,其中近三年毕业研究生33人,现在校研究生2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