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学学科是于2005年在农业资源利用一级学科的框架内自主设立的新型学科,于2007年开始招生,是以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微生物学等传统学科为基础,向肥料加工与制造等领域进行延伸,以肥料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新型肥料的设计、开发与生产,以及肥料的合理施用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研究达到合理利用肥料资源,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的目标。因此,该学科是传统植物营养学与农业应用化学、微生物学、化工原理等学科的交叉学科,并非植物营养学的重复。
目前,我院肥料学学科点有教授7人、副教授12人、讲师6人,其中博士学位获得者12名,硕士学位获得者3名,学术梯队合理,教学、科研实力雄厚。具有肥料资源管理与利用、新型肥料研制、肥料施用原理与技术、施肥与环境等四个相当稳定、优势突出、特色明显的研究方向。
1.肥料资源管理与利用:内容涉及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矿藏的质量与数量的评估、开发与利用,肥料养分资源的调查与需求预测,农业废弃物及工农业生产生活废弃物的处理与资源化研究等。
2.新型肥料的研制与开发:着重研究各种作物专用肥、配方肥、叶面肥、有机无机复合肥、新型缓控释肥、生物肥料、有机肥料等肥料原材料的筛选,生产工艺的优化与肥料质量的评估等。
3.肥料施用原理与技术:研究各种作物施肥技术,包括施肥量与施用时期,合理的养分配比、施肥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及施肥与产量、品质的关系等。包括测土施肥、平衡施肥指标的确定,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等。
4.施肥与环境:研究土壤养分平衡,肥料对土壤、地下水以及大气环境的污染,肥料在土壤与环境中的物理化学行为与过程等。
目前,该点共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48项,总经费达1240.0万元,培养研究生经费充足,仪器设备先进,图书资料丰富。近五年发表论文290篇、专著3部。被三大检索系统收录14篇,在国内同行中有较大的影响,形成了明显的特色。
肥料学学科对于推动我国肥料资源开发利用、新型肥料研制和提高肥料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同时也可完善和充实我校农业资源利用学科体系。社会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迫切,该学科点培养的研究生就业前景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