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始建于1952年9月,前身为畜牧兽医系、动物科学系和食品科学系,是西北民族大学建校初期最早成立的系部之一。现设临床兽医学、预防兽医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三个硕士专业和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动物医学、动物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5个本科专业;在职教职工61人,专职教师48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9人、讲师及助教21人;博士学位获得者7人、在读博士7人、硕士学位获得者23人;46-55岁以上人员7人,35岁以下18人;教师的学历、学缘、年龄、职称结构较为合理;教师中有“甘肃省优秀专家”2人,“甘肃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人,入选甘肃省“333人才工程”1人,入选甘肃省555人才工程2人,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2人。
学院设有国家民委生物工程与技术重点实验室1个,甘肃省畜产品加工中心重点实验室分室1个和食品工程、食品工艺、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植物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细胞与胚胎工程、生物工艺和分离工程、生化与制药工程、动物生产与管理、草业科学和中心实验室等12个多功能综合专业实验室。2006年榆中校区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11000余平米实验楼的竣工和1400万元、共计 1044 台(件)实验设备的投入使用极大的改善了办学条件,5个本科专业开出实验项目652个,开放性项目50个,为学生毕业论文与教师科研项目的完成奠定了基础。校本部投资280多万元进行改、扩、建830平米、拥有418台(件)仪器设备的国家民委生物工程与技术重点实验室,配备了空气进化系统、超纯水设备和PCR、层析、超滤、电泳、低温保存等设备,目前除承担着学校民海生物公司的研发和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研究生培养外,承担了省部级项目5项。
近3年来全院教师出版专著13部,出版教材4部,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在省部级刊物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正在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民委、教育部和甘肃省、兰州市自然科学基金与科技攻关等科研课题20余项。以我院教学科研人员为骨干的中美合资企业——兰州民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犊牛血清开发研制为重点,年产值2100余万元,已成为全国四大血清制品基地之一,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0%以上,已成为我校产、学、研密切结合的成功典范。
50多年来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3000多名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为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传统专业的不断发展、改革和新办专业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办学、治学和育人经验,已形成了我院独具特点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目前,30多个民族的989名本科学生,28名硕士生在学院学习、深造,学生校园文化活动蓬勃开展,丰富多彩。
提升办学层次,扩大办学规模,凝练学科发展方向、提高教学质量是我院教学科研的根本宗旨。学科结构和学科建设以动物医学、动物科学为传统优势学科;重点发展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专业;以技术应用为核心积极推进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在全院形成多学科渗透交融新格局。
以育人为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新的发展战略机遇,根据区域特点、民族特色和专业所面对的产业特色,结合区域经济、民族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学院的办学优势,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之路;围绕学生动手能力、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从专业结构、教学模块、师资力量、实习实训基地、创新实践方面,积极探索应用性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将学院建设成以素质教育为根本、能力培养为中心、特色鲜明、管理科学、设施先进的应用技术型学院;充分利用多学科和雄厚教学资源优势,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广泛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以此拓展办学空间;注重面向生产第一线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同类院校中独具特色的应用技术型学院。在办学规模上,按照“十一五”发展规划,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多层次多样性办学的特点,学院将稳定办学规模,在校学生总数1000~1100人,专职教师50-55人,本科专业5个,硕士学位点6个,力争建成博士学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