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兼有文学、哲学、理学等六大学科门类的普通高等学校。由原隶属财政部的中南财经大学和原隶属司法部的中南政法学院合并组建而成。
两校同源于1948年创建的中原大学。1953年,在全国高等院校调整中,以中原大学财经学院、政法学院为基础,荟萃中南地区六省多所高等学校的财经、政法系科,分别成立了中南财经学院和中南政法学院。1958年,中南财经学院和中南政法学院及中南政法干校、武汉大学法律系合并成为湖北大学。1971年湖北大学改名为湖北财经专科学校,后更名为湖北财经学院。1984年,以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为基础,恢复重建中南政法学院。1985年9月,湖北财经学院更名为中南财经大学。2000年2月,国务院批准中南财经大学和中南政法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校现有正式教职工2040余人,其中教师880余人。教师中教授122人,副教授331人,博士生导师30人;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17790余人,另有成人教育学生11940余人。有29个本科专业、34个硕士点、19个博士点和3个博士后流动站,并拥有工商管理硕士、法律专业硕士、各层次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地区学生的招生权,拥有部、省级重点学科14个。学校占地1548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固定资产31100余万元。电子网络连通世界,是全国最早开通校园网络的百所高校之一。图书馆藏书185万册,并拥有全国和全球信息检索系统。校园内湖光潋滟,180亩湖面为全国高校之最。
学校拥有一批在学术上有相当造诣,在国际国内财经学界、法学界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的资深学者。28名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21名教师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和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七五"时期以来,学校教师共承担完成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280余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财政部、司法部重点科研课题77项。1979年以来,共取得科研成果2万余项,其中专著1000余部,教材1500余部,论文16000余篇,在国外发表成果400余项。
在对外学术交流方面,学校与欧洲、亚洲、美洲、澳洲的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广泛的国际合作研究和国际学术交流关系。
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先后为国家培养各层次学生累计17万余人,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作为原中南政法学院主体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健康有序的发展,必须要求法律肩负重构社会关系、巩固改革成果、推动社会变革、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的重大任务,社会对大量高级法律专门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作为全国规模最大、中南地区影响最大的法学院,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以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为己任,总结过去,面向未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国家的法治建设励精图治,开拓进取。
法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8000余人、研究生近千人。下设法律、经济法、国际法三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心,司法考试研究与培训中心,十一个科研机构、一个图书馆和福特基金法官培训项目管理委员会。承担了法学院在校本、研、成教、自考试点班以及校外函授生20000余名学生的教学任务。取得了博士、硕士及第二学士学位授予权。同时,主办了在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及法律硕士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
法学院有着完整系统的教学科研网络,具有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拥有一批年龄结构年轻化、职称结构合理化、学历结构博士硕士化、法学专业结构齐全化、学术地位高层次化的学术梯队。现有法学专任教师200余人。其中教授30人,平均年龄只有42岁,副教授50余人,平均年龄只有36岁。法学类专任教师中有博士(含在读博士生)50余人,是目前除中国政法大学之外拥有法学类博士学历人数最多的法学院。专任教师人数多、专业分布齐全,对国家规定的14门法学核心课程,每门都有4名以上正、副教授作为固定的专业任课教师。这些在全国各院校中都居于前列。特别需要提出的是,法学院在民商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法律史学、经济法学、环境法学、刑法学等专业领域,已涌现出了一批在全国法学界有相当学术影响的优秀中青年学者,他们是:(按姓氏笔画为序)法学博士方世荣教授、王全兴教授、齐文远教授、吕忠梅教授、刘茂林教授、萧伯符教授、法学博士吴汉东教授、陈小君教授、法学博士陈景良教授、法学博士范忠信教授、覃有土教授、法学博士童之伟教授等。他们除担任本院博士、硕士生导师外,一部分已被国内一些著名学府聘为博士生导师、导师组成员或特约研究员等。如覃有土教授受聘于武汉大学法学院、吴汉东教授受聘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方世荣教授受聘于北京大学法学院、吕忠梅教授受聘于武汉大学法学院等。
在学科建设方面,只有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学科群体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法学院现有法学理论、法律史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民商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经济法学、国际法学等9个专业硕士点30多个研究方向,拥有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等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民商法学是司法部首批部级重点学科,该专业点对西方诸国和中国诸领域知识产权制度比较、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民法典体系与立法诸领域的研究水准均为全国同类研究之上乘。知识产权法、合同法曾获省级优秀成果奖。建立了国内惟一国际罕见的拥有75个国家、78部民法典的民商法资料中心与研究基地。宪法与行政法学为司法部和湖北省双重重点学科,具有教研人员学历层次高、实力雄厚、开拓精神强、研究居于前沿的显著优势。在宪法学体系、社会权力分析方法、行政相对人、具体行政行为等问题的研究领域成绩显著,有些已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经济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国际法学等专业点亦具学术梯队合理、教研人员年轻化、素质全面、创新意识强、成果丰硕等特点。其研究方向和领域皆具有先导性、广泛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有良好的可塑性和发展前途。法学院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渠道畅通,在国外分别与美、德、意等十多个国家的法律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国内,与港、澳、台及内地各法律院校系和研究机构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法学院科研成果与人才培养方面,硕果累累,形成了科研与教学、理论与实际、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相结合的办学特色。1995年以来,获得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奖100余项,其中一等奖10余项;培养硕士研究生近千人;授予学士学位16000余人。活跃在各条战线上的法学院毕业生更是成绩显著,捷报频传。
法学院倡导"博学、韬奋、诚信、图治"的精神。奋斗目标是:以本为本、以研为重,立足中南、面向全国,在师资力量、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更丰硕的成果,尽快建成全国一流的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