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古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江苏省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其前身为创建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东吴大学与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数理系合并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定名为江苏师范学院,在原东吴大学校址办学。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办为苏州大学。经教育部和江苏省省政府批准,苏州蚕桑专科学校、苏州丝绸学院、苏州医学院先后于1995年、1997年、2000年并入苏州大学。目前,苏州大学已发展为一所具有相当规模,基础较为雄厚,办学效益显著,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地方综合性大学。
一百年来,苏州大学先后向社会输送了10多万名大学生和研究生,其中许多人已成为科学、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中的著名学者和知名人士。苏州大学现有4个博士后流动站、30个博士点、98个硕士点以及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本科专业71个,2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中心,2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目前,拥有各类在校生43000多人(其中研究生2400人、本科生27600多人,成人学历教育13000多人):教职工415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教授、副教授1200余人,一支力量比较雄厚,结构比较合理的师资队伍已初步形成。
近年来,苏州大学坚持教学和科研两个中心,在加强基础、拓宽口径、强化应用、重视实践的思想指导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注重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面向地方经济主战场,加强了应用性、开发性研究,科研工作取得了累累硕果,先后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发明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奖400多项。
苏州大学现有6个校区,占地面积135公顷,建筑面积94万平方米;学校图书资料丰富,图书馆馆藏图书286万册,中外期刊5000余种;分析测试中心、电教中心、服装中心、计算机与网络管理中心等设备先进;拥有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苏州大学出版社。学校还编辑出版了多种学报、刊物,与国内外同校、科研机构交流。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为学校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开辟了广阔途径。苏州大学积极扩大开放,与日本、法国、韩国、新加坡、德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及香港、台湾等地区的80所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每年接收外国留学生、进修生500余人来校学习汉语语言文学和其他有关专业。近年来,苏州大学注重依托本省,特别是苏南地区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优越的人文、地域条件,积极探索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有效途径,同时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坚持走后勤社会化道路,并以此作为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动力。
苏州大学法学院(王健法学院)现有教职员工60余名,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12名,讲师23名,另有海内外客座教授20余名。设法律、经济法、国际经济法和律师等四个系,并设有以中外法律科学比较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东吴比较法研究所和作为社会法律服务窗口及本院师生司法实践、实习基地五个。该院有藏书三万余册的法学图书馆和设备先进的计算机房、语音室,为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及教学、研究提供了良好条件。
目前,该院已具有较强的法学教学科研实力,其中行政法学、法学理论、法律史学、国际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民商法学等学科的研究在全国法学界享有较高的声誉。该院的行政法学专业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在全国同类学科建设中具领先地位。该院"现代政府法律管理"项目被列为"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由江苏省政府拨款二百余万元予以资助。现该院有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博士点一个,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法学理论、国际法学和诉讼法学等硕士点4个。
2000年5月苏州大学百年校庆,校友王健先生及其子美国著名的CA公司董事长王嘉廉先生,注资一千万美元建设王健法学院。根据王健法学院的建设和发展规划,在现有基础上再建成一批主要法学学科的博士点、硕士点和法学博士后流动站,使其成为国际著名、国内一流的学术研究中心和一流法学人才的培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