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90002
英文名称:Scientific Socialism Theory and Practice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类别
学位公共课
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
全校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必修
3. 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出发点及其客观依据;结合当代社会主义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实际,正确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关系,充分认识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质及其重要意义。
4. 学分与学时
学分2,学时36
5. 建议先修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华中科技大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关系教研室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28-286页。
(2)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76-443页。
(3)恩格斯:《反杜林论》(第三篇“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97-364页。
(4)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第一、四部分),《马恩选集》第3卷,第5-16、19-25页。
(5)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第3卷。
(6)邓小平:《社会主义必须摆脱贫困》、《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23-225、370-383页。
(7)《中共十五大政治报告》。
(8)《中共十六大政治报告》。
7.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专题讲座,研讨,放录相片,自学。多媒体教学。
8. 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课程论文
成绩评定:考试课(1)平时成绩占10%,形式有:到课情况,自学检查,课堂发言等。
(2)课程论文占60%。
(3)考试成绩占30%,形式有:开卷考试
9. 课外自学要求
(1)认真研读指定的经典原著《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2)完成布置的相关作业。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导言
一、为什么要学?
二、学什么?
三、如何教?
四、如何学?
第一讲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一、社会主义一词的含义及其演变
1.社会主义一词的产生及其最初含义
2.马、恩著作中社会主义一词的含义
3.列宁对社会主义一词的界定
4.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理解
5.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理解
6.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理解
7.江泽民对社会主义的理解
8.胡锦涛对社会主义的理解
二、空想社会主义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追求
1.空想社会主义三个发展阶段
2.对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评价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2、“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
3、《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四、正确认识和评价马、恩的社会主义理论
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些设想
2、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设想的评价
第二讲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一、社会主义从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
1.列宁的一国胜利的理论与实践
2.社会主义在多国的胜利
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及其评价
1.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探索(列宁)
2.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及基本特征(斯大林)
3.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评价
4.苏联解体浅析
三、中国社会主义的建立及反思
1.如何认识“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2.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途径
四、经典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现实之反差
1、经典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现实反差的表现
2、经典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现实反差的原因分析
五、社会主义最初70年实践的基本评估
1、进步或成绩
2、失误
3、启示
第三讲 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实践
一、当今社会主义各国改革的基本做法
1.越南“社会主义定向”的革新开放
2.老挝“有原则的全面革新”
3.古巴“稳步的改革开放”
4.朝鲜“谨慎的经济改革”
二、中国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楷模
1.中国改革的成就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改革的基本经验及启示
1.改革的基本经验
2.改革的启示
第四讲 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
一、中国特色的提出及其针对性
1、中国特色的提出
2、中国特色提出的针对性
二、中国国情特色
1、从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中国国情
2、从文化传统来看中国国情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及意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4、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意义
第五讲 社会主义前景
一、从长远来看,国际社会主义思潮终将走出低谷,再度兴起
1、资本主义当前面临着复杂的矛盾和沉重的压力
2、社会主义发生的变化使世界社会主义充满希望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边风景独好
1、“中国模式”引人注目。
2、中国人民正在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三、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取代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决不是“现实的社会主义”,而是马克思所讲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三、课程学时分配
本课程计划36学时,其中讲课36学时。课程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见课程学时分配表:
课程学时分配表
教学环节
时数
课程内容
|
讲课
|
实验
|
习题
|
讨论
|
小计
|
导论
|
2
|
|
|
|
|
第一讲
|
7
|
|
|
|
|
第二讲
|
6
|
|
|
2
|
|
第三讲
|
6
|
|
|
|
|
第四讲
|
9
|
|
|
2
|
|
第五讲
|
3
|
|
|
|
|
总复习
|
1
|
|
|
|
|
总计
|
36
|
|
|
|
|